□女报记者 朱洁
6月13日傍晚,一场别开生面的读者见面会在山东书城举行,近百位市民读者对见面会的主角充满好奇——于勒,法国著名政治漫画家,43岁,曾是大学中国史老师,曾为《查理周刊》画漫画长达12年,当晚要带来的是一本天马行空的哲学漫画书《智者星球》——能和他对话,想想是不是就很有意思?
此次见面会是法国驻华大使馆举办的“中法文化之春”项目内容之一,承办方济南法语联盟为了让读者们更充分地了解这位漫画家及他所代表的法国文化,特意邀请山东师范大学副教授李超、山东大学曾留学法国的青年教师侯滢、济南大学广播电视学专业教师孟隋与于勒对谈,本报记者也积极参与互动,算是一起摸清了这位漫画家的“基本来路”。
在100分钟的对谈中,于勒不假思索回答问题近30个,严谨的话语中时时闪现他的法式幽默和对漫画、哲学的热爱与沉醉。
把百位哲学大家放进一本漫画
问:这是您首次来中国吗?
于勒:15年前我来过中国,这是第二次来,却好像到了一个新国家,变化太大了。
问:介绍一下您的新书吧。
于勒:我很荣幸来到济南介绍我的第一本翻译成中文的哲学漫画书《智者星球》。书的翻译并不容易,毕竟法国和中国的文化差异使我们的幽默点不同。文化差异不仅存在于国与国之间,就是山东人和广东人、巴黎人和马赛人的幽默点也不同。如果我用法式幽默逗笑了中国读者,那真是个奇迹。
《智者星球》是一本以漫画形式呈现的哲学百科全书,我尝试把3000年以来的百位哲学大家介绍给读者。大家可能觉得这是个玩笑,但其实我是很认真的。这里面有古希腊、古罗马的哲学家,也有中国的孔子、庄子,还有现在在世的哲学家。
问:介绍孔子时,为什么会选择让他在饭店这种场景?
于勒:这本书里的哲学家都出现在现代人的生活场景中——笛卡尔得学着组装宜家的架子,布迪厄一遍遍用复印机复印他的脑袋,福柯做了育儿嫂……为什么把孔子放在饭店呢,这是因为普通法国群众并不了解孔子,但他们了解中国餐馆,也喜欢吃!中法文化中有许多共同点,比如说在饮食方面,我们亲如兄弟。
问:书里这些哲学家有没有什么共同点?
于勒:他们真有个共同点——都穷尽一生来证明其他哲学家是很糟糕的。
画漫画可以获得精神上的自由
问:您是如何走上漫画家之路的?
于勒:像很多人一样,两三岁的时候我就是个“漫画家”了。只不过有的人开始学习写字或者正式上学的时候,放弃了手里的那支画笔,我却一直在进行着漫画工作。8岁那年,我开始为我们小学的小报画漫画,主角是同学和老师。我还会把父母的工作状态画下来,给亲朋好友看。12岁的时候,我发现我的天赋不局限于画小报,还可以一边画一边卖。都说美国总统特朗普有经商天赋,但那时的我走在漫画家的道路上,天赋更高。
问:但是后来您做了中国史老师……
于勒:我是一个典型的好学生,中学时遇到了一个非常好的汉语老师,汉语和中国引发我极大兴趣,在大学就主修了中国史。毕业后,我也想做个很好的老师,但做了两年之后发现不行——我不是很热情,也不喜欢重复一样的教学内容。那时我开始为法国主流媒体提供政治漫画——我确实有天赋,可以靠漫画谋生,赚到很多钱,而且获得精神上的自由。
20年前我向其他人介绍我是个汉学家,听者反应平平。后来我向大家介绍说我是个漫画家,女孩子们都很感兴趣。当然,随着中国日益强大,现在我再向别人介绍自己是个汉学家,女孩子们也很感兴趣。
问:现在画的漫画和小时候画的有什么不同?
于勒:我现在的作品和40年前画的差不多。这种状况让人担心,也让人放心,这说明几十年来我一直在追求同样的东西。创作《智者星球》用了整整四年
问:在法国,政治漫画是一种传统吧?
于勒:是的。因为文化差异,中国的政治漫画并不是很多,但是在法国这是一种传统,人们喜欢借助漫画关注政要的政策以及个人生活。
在法国,平均每天出版16本漫画书,可见漫画在法国是多么重要。中国漫画好像主要针对小孩子看的,法国漫画却是多种多样的,关于政治的、数学的、暴力的、性的……每个人都可以找到自己喜欢的类型。
问:法国人怎么看待漫画家这个职业?
于勒:我小的时候,人们对漫画家的看法并不是很严肃,认为那就是小孩子的东西。但是现在,当我和朋友们聚会的时候,当我告诉新朋友我是个漫画家,他们都觉得很了不起,对我充满了好奇,向我提各种各样的问题。目前漫画家在法国的地位是很高的,会收到各种各样的荣誉。几年前,奥朗德总统还把我请到他的官邸,让我向他介绍我的漫画。
问:您创作一本漫画书,需要多长时间?
于勒:一般需要一年,但是《智者星球》用了我整整四年的时间。主要是因为这里面涉及到许多哲学家,有的人是我所熟悉的,创作漫画就比较容易,还有一些哲学家我并不了解,就要花大量时间去读他们的著作,了解这个人及其思想、观点。在了解的基础上进行漫画创作,这个过程是漫长的。
法国教育离不开批判精神
问:为什么从政治漫画转向了哲学漫画?
于勒:政治漫画关注的是时事,新闻热点过去之后,它的意义就不大了。我是一个比较悲观的人,比较忧郁,却想用漫画这种幽默的东西来体现我的思想,哲学漫画可以实现我的理想。
我的大学专业是历史学,但我对哲学很感兴趣。当年为了通过高中毕业会考,我在哲学方面是非常努力的。不过那时候遇到的哲学老师比较不对路,我的会考分数不是很高。现在我能进行一部哲学漫画的创作,某种意义上也是一种复仇。
问:在中国,大学里的哲学专业并不是一个热门,很多家庭认为孩子学这个“没用”,为什么法国人总是一如既往重视哲学教育?
于勒:法国之所以有那么多的哲学研究,是因为哲学早就融入了法国人的生活当中。比如说法语里有许多成语、固定表达,都来源于哲学。在报纸、书籍、电视等各种媒介中,哲学家及其思想也是层出不穷,普通人有很多机会了解他们。
在法国家庭中,父母会特别注意让孩子从小具有批判精神。在学校教育中,老师也是如此。老师提出一个问题,总是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式去寻求答案,给出各种不同的解答,甚至反驳老师。据我了解,这和中国文化、中国教育是不同的,中国教育更致力于让孩子们给出一个共同的答案,就是老师期待的那个答案。当然,从另一方面来说,法国人老是培养批判精神也是有点累心。
新闻推荐
本报6月14日讯(记者韩霄鹏)日前,“20152016·第四届影响济南年度文化人物文化事件群众文化活动”举行颁奖典礼。该评选活动于今年3月份启动,经过网络投票、纸上投票、短信投票以及专家和媒体...
济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济南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