丈夫贫贱时她自尊自爱,激励丈夫;丈夫得势后,她洒脱大度,善待亲属。《胡四娘》画出势利世界的经典画面,写出莺歌燕舞之中的腥风血雨,程郎得中前后两个互相映衬的场面好看之至:
初,四娘之未字也,有神巫知人贵贱,遍观之,都无谀词;惟四娘至,乃曰:“此真贵人也!”及赘程,诸姊妹皆呼之“贵人”以嘲笑之,而四娘端重寡言,若罔闻知;渐至婢媪,亦率相呼。四娘有婢名桂儿,意颇不平,大言曰:“何知吾家郎君,便不作贵官耶?”二姊闻而嗤之曰:“程郎如作贵官,当抉我眸子去!”桂儿怒而言曰:“到尔时,恐不舍得眸子也!”二姊有婢春香曰:“二娘食言,我以两睛代之。”桂儿益恚,击掌为誓曰:“管教两丁盲也!”二姊忿其语侵,立批之。桂儿号哗。夫人闻知,即亦无所可否,但微哂焉。桂儿噪诉四娘,四娘方绩,不怒亦不言,绩自若。会公初度,诸婿皆至,寿仪充庭。大妇嘲四娘曰:“汝家祝仪何物?”二妇曰:“两肩荷一口!”
先是,程擢第后,有邮报者,举宅皆恶闻之;又审其名字不符,叱去之。适三郎完婚,戚眷登堂为餪,姊妹诸姑咸在,惟四娘不见招于兄嫂。忽一人驰入,呈程寄四娘函信;兄弟发视,相顾失色。筵中诸眷客,始请见四娘。姊妹惴惴,惟恐四娘衔恨不至。无何,翩然竟来。申贺者,捉坐者,寒暄者,喧杂满屋。耳有听,听四娘;目有视,视四娘;口有道,道四娘也。而四娘凝重如故。众见其靡所短长,稍就安帖,于是争把盏酌四娘。方宴笑间,门外啼号甚急,群致怪问。俄见春香奔入,面血沾染,共诘之,哭不对。二娘呵之,始泣曰:“桂儿逼索眼睛,非解脱,几抉去矣!”二娘大惭,汗粉交下。四娘漠然,合坐寂无一语,客始告别。四娘盛妆,独拜李夫人及三姊,出门登车而去。众始知买墅者即程也。
前一段是程生未得志时,胡家兄弟姐妹如何蔑视程生和胡四娘,他们挖苦四娘是“贵人”,宣布如果程生能得志,就把眼睛挖出来,说四娘夫妇只是两肩荷一口的吃货。后一段是程生突然得志时,胡家兄弟姐妹前倨而后恭,一切围着四娘转。两个尖锐对立的场面,以极简短的文字,写出人世沧桑。
胡四娘没有丝毫怪异,凤仙却是狐狸精。一条裤子换来一个绝代佳人,床头美妻变成镜中师保,《凤仙》是聊斋最脍炙人口的故事之一。狐狸精凤仙姐妹三人嫁了三个贫富不同的女婿。三个女儿带女婿一起回娘家时,凤仙之父以贫富决定对女婿的冷热态度,对富女婿特别巴结,惹得凤仙不高兴,斥责丈夫刘赤水不能让床头人扬眉吐气。于是出现镜中妻做丈夫“督读”的有趣情节:
出一镜付之曰:“欲见妾,当于书卷中觅之;不然,相见无期矣。”言已,不见。怊怅自归。视镜,则凤仙背立其中,如望去人于百步之外者。因念所嘱,谢客下帷。一日,见镜中人忽现正面,盈盈欲笑,益爱重之。无人时,辄以共对。月余锐志渐衰,游恒忘返。归见镜影,惨然若涕;隔日再视,则背立如初矣:始悟为己之废学也。乃闭户研读,昼夜不辍;月余,则影复向外。自此验之:每有事荒废,则其容戚;数日攻苦,则其容笑。于是朝夕悬之,如对师保。如此二年,一举而捷,喜曰:“今可以对我凤仙矣!”揽镜视之,见画黛弯长,瓠犀微露,喜容可掬,宛然在目前。爱极,停睇不已。忽镜中人笑曰:“‘影里情郎,画中爱宠’,今之谓矣。”惊喜四顾,则凤仙已在座后。握手问翁媪起居,曰:“妾别后,不曾归家,伏处岩穴,聊与君分苦耳。”
刘赤水好好读书,镜中妻就有好脸色给他看;刘赤水贪玩,镜中妻连正面都不给他看。刘赤水知道镜中妻就是来监视自己读书上进。他把镜中妻当成严格的导师。凤仙用一面镜子鼓励丈夫刻苦读书,一举成名,夫妇团聚。从消极方面说,科举制度将功名利禄之想腐蚀到闺阁,从积极方面说,则是妻子巧妙激励丈夫成材。此文成为西方人读聊斋特别注意的一篇,可能缘于后一原因。蒲松龄自己如何看待《凤仙》这个故事?“异史氏曰”说得清楚:
嗟乎!冷暖之态,仙凡固无殊哉!“少不努力,老大徒伤”。惜无好胜佳人,作镜影悲笑耳。吾愿恒河沙数仙人,并遣娇女婚嫁人间,则贫穷海中,少苦众生矣。
蒲松龄认为,以功名取人的态度,不管凡间还是仙界都一样。读书人最遗憾的是不能少年取得功名。如果能像《凤仙》这样,有个镜中仙女催促取得功名最好。希望天上仙人把娇女嫁到人间帮助民间书生金榜题名。不管救助狐仙还是救助巫术,蒲松龄都肯定读书人要走科举道路。
康熙十七年(1678),《明水阻雨》写蒲松龄从济南乡试失败返回家乡遇雨的感慨,“四十年来人似旧,可怜险阻已全经”。不管如何受挫,蒲松龄还是得在求仕之路上继续走下去。
机会似乎来了,康熙皇帝下达命令,凡文章写得好的,可以跳过乡试,通过“博学鸿词”途径取得功名。据《清圣祖实录》卷七十一:
康熙十七年戊午春正月……谕吏部:“自古一代之兴,必有博学鸿儒振起文运,阐发经史,润色词章,以备顾问著作之选。朕万几余暇,游心文翰,思得博学之士,用资典学。我朝定鼎以来,崇儒重道,培养人才,四海之广,岂无奇才硕彦,学问渊通,文藻瑰丽,可以追踪前哲者?凡有学行兼优、文词卓越之人,不论已仕未仕,令在京三品以上及科道官员,在外督、抚、布、按,各举所知,朕将亲试录用。其余内外各官,果有真知灼见,在内开送吏部,在外开报督抚,代为题荐,务令虚公延访,期得真才,以副朕求贤右文之意。尔部即通行传谕。”于是大学士李霨等荐原任副使道曹溶等七十七人。上命俟各员赴都齐集之日请旨,其在外见任者不必开缺。
康熙皇帝特开“博学鸿词科”,对读书人来说,是一次“破格录用”大好机会。不管是否已取得功名,只要在京三品以上官员或各省总督、巡抚、布政使推荐,就可以到京城,由户部赏给月俸,听候考试。如果此时已有官职者,还可以“留职留薪”、暂停政务,去京城参加皇帝亲自主持的考试。
连载
□马瑞芳著作家出版社
新闻推荐
□熊苗上周,除了高考,讨论最多的一个话题,可能就是河南驻马店的“女子遭二次碾压身亡”事件了。这次,和人性冷漠论并行的,还有相反维度的反思。这种反思,其实也是对人性复杂性的思考。当我看到...
济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济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