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者在劝阻“大桶客”。清理卫生死角。志愿者走进社区。山师东路文化墙文明交通志愿者在接受培训。(本版摄影/黄佳杰 杨荣超)□本报记者 黄佳杰通讯员 杨荣超 栾义娟
6月3日一早,历下区建筑新村街道绿景嘉园社区党委书记孙薇就收到了一件沉甸甸的礼物——一封来自老党员杜鑫德的信,“随着你们的付出,街道宽畅了许多,整洁了许多,顽固的‘牛皮癣\’治好了……”
在杜鑫德眼中,没什么比生活环境的改观更让他高兴了。近年来,历下区城区环境面貌、交通秩序、管理水平、绿化美化、文明素质有了很大的提升,“老济南”杜鑫德正是感受到了身边发生的变化。在孙薇心里,也没什么比得到居民的认可更让她感觉值得。在创城攻坚最后不到100天的时间里,她和其他“小巷总理”一样,在机关、驻区单位、社区居民的配合下,清除死角,巩固前期工作成果,继续让居民享受创城带来的改变。
邹阿姨志愿工作室、小院茶摊、党员志愿服务队、机关干部下社区……在历下区,因创城而得到的居民支持越来越多,也吸引了诸多的驻区单位参与,他们参与的形式各种各样,但目的只有一个,全面取得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胜利,为居民营造更舒适的生活环境。正如杜鑫德信中所说,“我老了,身体不能和你们站在一起,但我的心却和你们紧紧地、紧紧地贴在一起……”
层层结网“网下去”,精益求精、分毫必争;处处以首善为标准,全身心投入、全力加速。
创城关系你我,关乎更好的生活环境,关乎每一个人文明素质的提升。历下区文明办负责人曾在采访中表示,“创城是大家的事,每一个人、每一个单位都不能例外。”
为加强对创城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协调督导,历下区在创城指挥部之下设立了三个工作组、85个网格,不仅由区委常委和副区长负责包联街道,还有区直部门包挂社区和社区干部分区包干。从而形成了网格分块管理、项目实施推进、结对协同共建的格局,逐渐构建起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全面覆盖、各方参与,上下联动、组团包干的文明城市创建管理模式。
层层结网,“网”住的是实事,“网”住的是死角。目前,历下区已将目标瞄准薄弱环节,一手抓大,一手抓小。对损害城市形象、影响城市功能的突出问题,开展综合治理;对社区卫生死角、楼道“牛皮癣”等细节问题,加大整治力度。正是杜鑫德所看到的,“街道宽畅了,‘牛皮癣\’治好了……”具体而言,区委常委和副区长对包
联街道进行全面督促、检查、指导,每月
至少督查一次,迎检期间每周至少督
查两次;街道社区对网格内创建管
理工作的督导检查,平时每周至少督查两次,迎检期间每天至少督
查一次。“网上有格,格中有
点,点上有事,事上有人,人上有责”的创建格局已经形成。
人人参与提建议,创城中有你有我;回应居民期待,按需求解,消除环境“痛点”。
5月27日早上8点半,在王府池子街9号院内,历下区泉城路街道芙蓉街社区居委会主任刘慧和其他工作人员早早支上茶摊,等待居民的到来。这是泉城路街道举行的“百姓话济南·创城篇”系列活动第一站。“创城进入最后攻坚阶段,我们希望借助端午节,把居民、党员、志愿者召集在一起,让传统节日更有现实意义。”刘慧告诉记者。
居民是城市的细胞,只有每一个细胞都被调动起来,城市机体才能有效运转,创城工作才算落实到位。62岁的老党员刘洪良不是第一次参加小院茶摊活动了,第一个发言,“有些餐馆经营结束时间有点晚,影响周边居民的休息,”刘洪良说,“我们作为居民自然有义务参与劝阻,但希望社区提供一些帮助。”
6月2日,由历下区委宣传部、共青团历下区委发起成立的“历下群众”志愿服务团成立。只要热爱历下、愿意为历下创城出一份力、尽一份心的人都可以加入。记者发现,报名人群几乎涵盖了各个阶层、各行各业,有退休在家的市民,有在校高中生、大学生,有公交车司机,也有政府公务人员。“我家住在附近,88号、89号和90号直饮点交给我们吧。”大明湖街道的居民房玉珍和孙传芳一下就认领了3个泉水直饮点。劝阻“大桶客”只是“历下群众”的第一项“任务”。下一步,他们还将继续深入创建文明城市的各个角
落,包括爱泉护泉、孝老爱亲、文明交通、维稳综治和环保治污等各个方面,擦亮这一
志愿服务品牌,成为泉城的名片。
创城带来的改变愈加明显,居民参与的热情也越来越高。为了更好地回应群众关心关切,历下将打造创建品牌亮点、组织形式多样的活动作为提升居民参与度的着力点,围绕培育文明风尚、优化城市环境、提
升行业形象、强化社会治理、文化科普惠民五个重点方向,确立
了志愿助残服务活动、寻找“最美家庭”、“诚信守法经营,共筑做合格经营者”活动、“绿色出行、文明出行、防霾
治堵我先行”活动等86项创城主题活动。据
介绍,这些主题活动涉及全区39个部门单位,贯穿全年。
随手拍自揭“家丑”,面对问题不回避;创城是一项民心工程,必须要整改到居民心坎里。
进入6月以来,燕山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董智每天都多了一项工作,就是把“啄木鸟拍客团”上报的问题照片一一分类梳理,再通报给各包挂社区的科室和相关社区,并通知分管负责人,一 一落实整改。
燕山街道“拍客团”总人数在20余人,主要由社区工作人员、楼组长和党员志愿者组成。为了保障上传下达的通畅,各科室、社区都设有“信息员”负责将反映问题的照片上报至党工委办公室,再由董智每天下午4:30前将所有需要处理的问题汇总发到QQ群文件。
为进一步推动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常态化、长效化,像这样自揭“家丑”的拍客团已遍布全区。以问题为导向,才能让工作有根据;整改在实处,才能赢得居民更大的支持。据介绍,成立拍客团不仅能宣传和引导文明现象和行为,同时也对不文明现象和行为进行曝光鞭挞,让问题无处隐形,让各责任部门和单位主动认领,进而督促整改落实,全力推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目标任务全面完成。
整改以后“回头看”,“网”后还有“网”;针对易回潮的问题,历下区层层把关求长效。
突击战容易,长效化最难。面对辖区老旧小区多、占道游商散等现状,千佛山街道对包联的社区重点领域、重点环节实行“包干负责,责任到人”,着力打造“平、亮、绿、美、净、齐”的辖区环境。端午节3天假期中,该街道就在棋盘社区、佛山苑社区、千佛山社区、济柴社区清理建筑垃圾、占道堆放物和杂物等70余车。
大明湖街道则将辖区志愿服务队有组织地分成了三类,一类是老党员、居民群众代表、楼组长组成的“文明先锋队”,看街角、看旮旯、看楼道,专找问题;一类是街道、社区的全部工作人员组成的“创城先行队”,实行“2+2”工作机制,工作日拿出两小时上街、进社区,周末两天创城工作不间断、不停歇;一类是由辖区单位、各民主党派以及各包居文明单位组成的“志愿服务队”,将文明单位志愿者和热心居民志愿者结成队伍,开展入户发动群众,直饮点文明引导、交通文明劝导等志愿服务工作。
时间无盲点,人员全参与,创城整治效果最大化。但历下区不满足于此,还
注重“回头看”。趵突泉街道就进一步加强对社区设施、环境、物业服务等实地考察内容的督察力度。除了对查找发现的难点问题和薄弱环节进行专题研究和责任督办确保创建成效外,还会对检查中需整改落实的情况进行一次全面“回头看”,确保办好群众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难事,提升居民满意度。
文明交通在路上,200余名志愿者、300余家单位认领路口,点滴行动汇成志愿洪流。
“每天站在自己负责的路口,都希望每一辆车都能顺畅通过,希望每一个行人和学生都能不慌不忙地通过。”在山东政法学院门口执勤的于华岩告诉记者。在这几个月的时间里,于华岩每天说得最多的话就是“向北的可以走了”、“向北通行的停一停”,于华岩希望用这种方式让大家注意到交通信号灯的变化。
和于华岩不同,市农业局的工作人员陈黎明则是利用每天上班前2小时、下班后2小时的时间,在经十路与历山路路口执勤;个体经营业户张延涛也是利用空闲时间到解放路和历山路路口执勤,“在我们志愿者队伍中,虽然大家年龄不同、职业不同,但每个人都穿着志愿者服装,有着共同的名字:文明交通志愿者。这比什么都值得骄傲。”
2016年7月以来,为维护道路交通秩序,提升文明交通社会化管理水平,历下区深入开展全市“我爱泉城·文明出行”文明交通志愿服务活动。通过社区招募、街道审核、全区统管的方式组织200余名文明交通志愿者,通过文明单位认领
路口组织驻地文明单位300余家,以全区30多个市区易发拥堵的交通路口和
交通早晚高峰时段为重点,开展交通秩序维护、文明出行劝导、安全出行提
示、文明交通宣传、交通导引咨询“五大志愿服务内容”,积极倡导车辆
让行人、车辆让斑马线、车辆按序通行、车辆有序停放、文明使用车灯、行人车辆各行其道、行人车辆过街遵守信号灯“七大文明交
通行为”,全力打造守法、文明的城市交通秩序,助力全市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
新闻推荐
“年底前,食品生产企业食品安全追溯体系(以下简称追溯体系)建成覆盖率不低于25%,其中规模以上企业采用信息化手段的不低于20%。”市食药监局日前印发《济南市食品生产企业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工作...
济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济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