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卢虹
编者按
食品领域似乎有着谣言盛行的肥沃土壤,各种各样的谣言层出不穷,在信息传播如此便捷的时代渗透到每个人身边。有的不光图文并茂还有视频讲解,传得神乎其神;有的流行一阵就销声匿迹,而有的却生命力旺盛;有的经常改头换面,全国各地不断出现……
您的朋友圈是否被食品谣言攻陷过?您是否中过谣言的圈套呢?不过,谣言经过再多包装,也抵不过科学的戳穿。即日起,本报与济南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联合打造“食品谣言粉碎机”栏目,对近期“刷屏”的“疑似谣言”进行明明白白的“食验”,还原事实真相。
都说明前春茶贵如金,但在每年春茶大量上市的时候,总有些关于茶的“应景”文章刷爆朋友圈——“春茶中含过量农药,一喝就中毒”“喝春茶等于喝药”“98%的茶树都喷农药,茶农自己都不喝”。
难道喝茶真的等于“服毒”?现在的茶叶到底还能不能喝了?本期栏目将春茶带进实验室,为您揭开背后的真相。
实验材料
5月6日,记者分别在老屯茶叶市场购买1批次南方绿茶(样品A,120元/千克);在广友茶城购买1批次日照青(样品B,80元/千克);在第一茶市购买1批次黄山毛峰(样品C,440元/千克);在大润发堤口路店购买1批次龙井(样品D,560元/千克);在古堂香茶叶专柜购买1批次碧螺春(样品E,300元/千克);在经六路一家茶叶专卖店购买1批次铁观音(样品F,280元/千克)。
每份样品规格0.2千克,均为今春新茶。准备完毕后,送至山东省产品质量检验研究院。
谣言击破
在检测人员的技术指导下,分别对样品进行联苯菊酯、溴氰菊酯、哒螨灵、氯氰菊酯、氰戊菊酯、苯醚甲环唑等茶叶常规农残检测。
结果显示,均未检出,6种样品判定为合格。
权威解读
记者从不同市场随机购买不同价位、不同品种的春茶进行送检,实验结果是6项常见农残均未检出。显而易见,网传信息并不属实。
“春茶一般是指由越冬后茶树第一轮萌发的芽叶采制而成的茶叶。春茶生产期间气温较低,受病虫害的影响非常小,茶农是不需要用药的。”记者在采购过程中,不止一位茶商告诉记者,同品种春茶价格远高于夏秋茶,因为除了口感好、营养成分高外,还较少受病虫害影响,农药污染小,特别是早期的春茶,更是一年中品质最佳的。
春茶基本不用药,那么夏秋茶农残情况如何?“在茶园中使用农药是正常的农业措施,问题是农药的品种、剂量和安全间隔期,只要按照规定采摘,经加工制成的茶叶产品都是安全的。”检测人员告诉记者,并且有农药残留不等于有毒,只有高于标准的残留才会对健康有风险,只要残留量在限值之内,就是安全的,“对少量农残不必过于恐慌。”
同时,记者了解到,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最大农药残留限量》对茶叶的农药残留有严格规定。2016版限量标准规定了48项农药在茶叶中的限量要求,比2014版新增了20项,而且对一些农药限量要求也变得更为严格。另外,国家对茶叶的农残监管从未松懈,事实上现在的茶叶比以往更安全了。
小常识
头泡茶汤该不该倒掉?
喝茶已成为很多人的生活习惯。不过,对于茶叶中是否会有含量很高的农残,泡的第一杯茶到底应不应该倒掉,一直存在很大争议。
记者了解到,目前在茶园中推荐使用的农药普遍水溶性低或基本不溶于水。即使在茶叶中会留有少量农药,泡茶也只会留在茶叶中而不会进入茶汤,因此对饮用者来讲是安全的。
也有专家表示,如果消费者非常介意,为了最大程度避免,可以先“洗茶”,用开水冲泡半杯左右,大约1分钟,再把茶水倒掉,洗去茶中一些灰尘、杂质、细菌、绒毛等。制图/刘钊
新闻推荐
本报6月6日讯(记者杨晨通讯员蒋涛)炎炎夏日即将来临,越来越多的市民与儿童选择到游泳场馆游泳纳凉。记者日前从市卫计监督所获悉,济南市近期将对全市的游泳场所开展专项监督检查,目的是进一步规范游泳...
济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济南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