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张刚 文字/钱欢青
济南某高档酒店,一个干涸的水池。假山干枯,水管裸露,瓷砖很脏,仙鹤仿佛被黑色的污泥粘住,动弹不得。
罗兰·巴特说:“尸体作为尸体,是活生生的。”但恕我直言,这盆景般的假山和仙鹤,连自然的尸体也算不上,它们没有一丁点儿生气,它们用毫不掩饰的粗鄙,玷污了自然之美。
类似粗鄙的场景随处可见,它们充斥在我们的周围,钝化了我们的审美,让我们误以为自然也原本如此。它们之所以存在,好像就是为了摧毁美好。
英国自然主义者彼特·斯考特说:“要拯救面临威胁和毁灭的自然界,最有效的方法是让人们重新爱上自然的真和美。”但在自私、膨胀的人类面前,爱变得困难重重,总有人造出一个个“盆景”,然后告诉别人这就是美,在连性爱机器人都能造的时代,谁还会用一年四季的时光去观察一棵树,谁还会在某个雨后初晴的黄昏,去倾听一棵小草含着露珠摇曳风中的声音。
记得三年前参观第三届中国雕塑大展,也曾看到不少将自然“盆景化”的作品,在这些作品中,中国传统的山水意境,被凝固在了木头、树脂、玻璃或者钢丝制成的粗鄙里。我知道创作者们的意图,知道他们想用这种方式抗议人对自然和诗意生存的破坏,抗议粗鄙对审美的玷污。但很遗憾,作为“艺术品”,这些作品本身也太过直接、粗暴。只有一件用钢筋焊接而成的《风从草原吹过》,和一件用钢丝做成的《寒江独钓》,审美化地呈现了对现实的批判。而我最喜欢的是《最后的野马》,一头健壮的野马头朝下坠地,一个美丽的少女掩着脸忧伤。暴烈和静美,如此充沛地展现在人眼前。
那是来自自然的,审美的力量。
新闻推荐
女报讯(见习记者赵一帆)“孩子正是长个儿的时候,很快就超了标准线。”近日,济南市民张女士致电女报反映,2016年8月,她在位于泉城路附近某商场内的孩子王童乐园为孩子办理了一张消费卡,孩子在那里玩...
济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济南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