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报记者 魏杰
最近,不少细心的济南市民发现,一款泛黄发旧的“高考准考证”图片在朋友圈不断刷屏,识别图片上的二维码后,进入生成界面,市民上传姓名及照片,即可完成。360手机卫士安全专家表示,二维码的制作生成没有任何门槛,一些不法分子将病毒、木马程序、扣费软件等的下载地址编入二维码,市民一旦扫描,手机就会被植入的病毒木马感染,身份证、银行卡号、支付密码等私人信息就有可能被盗取。
编者按:6月7日,又是一年高考时。自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一代又一代的学子尝尽酸甜苦辣,共同去挤这座通往高校的“独木桥”。多年过去,关于高考的成长印记总是难以(灭。在高考来临之际,很多人的微信朋友圈都被各种效果的高考准考证刷屏,这也足以表明:高考对大家都是一种难以忘怀的记忆。今天起,女报记者通过回访,找寻那些不曾忘记的高考故事。
高考前夕 怀旧版准考证朋友圈刷屏
“看看旧时的准考证,怀念当年的自己。”日前,市民刘女士在朋友圈发表了一张1995年高等学校招生统考准考证,这张 泛黄发旧的纸张上,写着姓名、性别、报名号以及语文、物理、数学、政治、英语、化学的考试时间表。一寸彩色照片上面,还盖有红色的“招生办公室”印章。
“我都记不清当年的准考证是什么模样了,不过很有意思,像是回到青葱岁月。”刘女士说,最近朋友圈里都被这款“准考证”刷屏了,她最初是在高中同学群中看到这张照片。随后,记者通过刘女士的“准考证”二维码,进行生成体验。
点击二维码后,图片跳转进入H5界面,中间是一台显示正在工作中的老式打印机画面,其出口不断滚动着各种式样的“高考准考证”,下面注有“点击制作自己的准考证”选项。点击进入之后,图片跳转,记者可自行选择“2006年高考”,再根据提示,选择性别,并上传正面照。点击“一键回到高考岁月”,系统便自动生成具有年代感的“准考证”。
在即将生成照片之前,记者还可以选择照片类型,一种是身穿黄色衬衣、梳着发髻;一种是身穿校服、披着短发;还有一种是身穿校服,披着长发。制作完成之后,可以填写自己姓名以及个人寄语,再点击确认,一张专属“高考准考证”就生成了,全程不超过三分钟。
存在隐患 人人皆可制作、印刷和发布
陌生人相见,扫描二维码即可成为好友;商店购物,扫描二维码完成支付;共享单车,一键扫描即可解锁骑走……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带动二维码在市民生活中的应用和普及。不禁有市民感叹:“我们每天不是正在扫码,就是在去扫码的路上。”
简单个性的各类生成器,实际上潜藏着信息泄露的风险。由于技术门槛过低,二维码目前处在“人人皆可制作、印刷和发布”的状态,由此带来的信息安全风险不容忽视。5日,记者以“二维码生成器”为关键词在网页进行搜索,发现相关软件多达几十种。可以生成的二维码种类繁多,涵盖文本、网址、名片、文件、图片、微信、小程序、产品码、记录码九类,并且还有免费的批量生码功能。
随后,记者又以“二维码生成器”为关键词在苹果应用商店进行搜索,检索到相关的应用程序二三十个,其中大部分程序免费。记者尝试使用了其中两种软件,发现二维码生成内容涵盖名片、文本、网站、信息、邮箱、wifi等,甚至有的二维码生成App不需要有类目限制,输入任意内容都可以生成二维码。
360手机卫士安全专家表示,对市民而言,二维码是否藏有病毒,从外观上无法辨别,用户一旦扫了“藏毒”二维码,就容易导致隐私泄露、账户被盗刷等。建议市民在使用类似生成器时,不要轻易泄露个人基本信息及照片,以免造成财产损失。
新闻推荐
加速新旧动能转换 引领纺织品创新发展圣泉集团推进石墨烯产业化应用
近日,由济南圣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圣泉集团”)承办的“石墨烯+健康”功能纺织品创新发展论坛成功召开。会议旨在推动“石墨烯+健康”功能性纺织品的产业发展,实现跨界融合和产业升级。...
济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济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