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希涛完成捐献。(邱天 摄)
继5月24日济南市实现第43例造血干细胞捐献后,时隔10天,又一位来自山东省直机关的公务员在省、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关照下,接受造血干细胞采集。他就是今年42岁的山东省国资委干部商希涛。据悉,这是全国第6521例、山东第549例、济南第44例、省直机关公务员中第2例,历下区第7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积极参加造血干细胞捐献、遗体(角膜)器官捐献和无偿献血,是一个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现在全市都在迎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考试”,无偿献血量占临床用血量的比例和市民对捐献骨髓、器官及遗体行为的认同率,也占据一定的分量。
乐于助人 默默付出
据了解,商希涛曾从事信访工作,面对各类信访事件,他都热情接待,耐心解释,扎实劝导,工作非常出色。今年3月,还被山东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和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授予全省信访工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并记个人二等功。
在工作中遇到生活极度困难的上访人,他会为上访人买午饭;遇到生活不便的老人或残疾人,他会主动搀扶送到车站,维护省直机关信访干部的良好形象。在捐献造血干细胞前,他是在不影响本职工作的前提下,用下班时间和周末休息时间完成高分辨血样采集和体检等流程。
商希涛说:“采集造血干细胞血样其实是个偶然,去年,我看到一条求助信息,一名29岁的产妇因产后发生凝血功能障碍,需要不停地输血。为了能救这位产妇,我就献血了,工作人员介绍,如果多采集8毫升血液,就能加入中华骨髓库,还有机会挽救白血病患者的生命。我觉得这是好事,如果能配上算是幸运的,如果配不上也能给白血病患者多一份希望,所以,我当时就采集了血样,入了库。”
“我没有想到自己能这么快就配型相合!”商希涛说,今年3月,他接到济南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打来的电话,征求是否同意捐献造血干细胞。“当时,就觉得能挽救一个人的生命,而且对身体并没有伤害,打几天的动员剂虽然腰部有点酸胀感,但比起失去生命来说,我是可以忍受的,所以我当时就答应了下来。”信守承诺 坚定捐献
造血干细胞捐献前,需要连续注射5天的动员剂,增加血液中造血干细胞的数量。为能正常注射动员剂达到捐献成功,每天一大早,他就要从济南东部骑电瓶车来到经五路省立医院,注射完动员剂后,再赶回单位上班。动员剂每天要注射两针,下午下班后,他再从单位骑车到省立医院打针,每天奔波近50公里,连续5天他没有任何怨言。
为减少奔波,省红会为他预定好了房间,但被他婉言谢绝。他说:“多跑点儿路没关系,至少工作还能正常运转。自从我知道要救的是一名小男孩后,更坚定了我要捐献的决心,孩子年龄这么小,就要承受这么多的痛苦,真是让我感到心疼。”
为了能捐献质量更好的生命种子,商希涛从得知高分辨配型成功后,就加强了体育锻炼,每天都不间断,不管工作忙到多晚,他都会挤出时间增强身体素质。“我原来也有锻炼身体的习惯,但从没有像现在这样为了去救一个人,让我这么坚持。原来的时候,可能会因为工作忙或者其他的事情,锻炼断断续续的,但现在为了这个小生命,我要求自己一定要坚持。”
据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介绍,截至目前,济南市造血干细胞血样登记已经达到14735人份,已实现捐献44例。她呼吁18至45周岁的爱心市民,积极参与造血干细胞捐献,可以到泉城广场泉标西北侧的爱心献血屋或者经六路造血干细胞固定采集点,抽取8毫升血样,就能够加入中华骨髓库,为白血病患者送去一份希望。(本报记者 邱天 通讯员 张娜)
新闻推荐
首届国际戏剧影像展五城联展由北京奥哲维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与百老汇电影中心联合主办的首届国际戏剧影像展将于7月6日至8月14日在北京、济南等5个城市的百丽宫、百老汇影城陆续上映。这是...
济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济南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