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我们这批文革结束后的中学生,由于小学、初中没有规范、系统地上课学习,各个学科的基础都比较薄弱,别看是高中生,所掌握的知识连现在的初中生都不如。
记得高二(那时的高中是两年制)时,每天除了复习平时所学的功课,晚上还要补课,就是离家很近的同学下午下课后都不回家,在学校门口随便买点吃的,边吃边学习,生怕荒废了时间,耽误了复习。同学们都非常珍惜这个人生中难得的放手一搏的机会。老师更是相当负责任,所有的任课老师都几乎以学校为家,和我们一起为高考做准备,并且想方设法到处搜集高考复习试卷。一旦搜集到,就赶忙刻版油印,分发给大家,并且仔细认真地讲解。那时我们每个同学的手几乎每天都有黑乎乎的油污,身上散发着一股油墨特有的味道,那是油印卷子留下的纪念。
高考那天的前夜,我休息得很好。记得早上吃罢早饭,一个人慢悠悠地走着去了考场。大街上和平时没有两样,根本看不到现在高考特有的凝重紧张的气氛。路上遇到的同学也都是心情平静的,有的甚至是非常轻松随意的。
考试时,我当时不知是太把老师嘱咐的尽量多写、多做记得太牢固,抑或自己复习的太好,掌握的知识太多,还是监考老师强调的考试注意事项没有听清楚,在做历史、地理和政治答卷最后的大题时,发觉答卷上留的答题的空白处太少,就将监考老师发的草稿纸都写上了答案。那一道道在别人看来很难的试题我答得是太顺利了,甚至认为这哪是老师认为的难度很大的高考题啊。自我感觉非常好,似乎理想的大学门已经为我洞开。等到全部考完和同学们交流、给班主任老师汇报考试情况时,我才恍然知道自己犯下了一个难以弥补挽回的严重错误。
高考成绩单发下来,我以距离查体线非常微小的分差名落孙山……
虽然后来痛定思痛的我,经过努力如愿上了大学,接受了高等教育,可是,1980年那年高考的经历却是刻骨铭心,永生难忘。
令人欣慰的是,高考失利的沉重教训,让我以后养成了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认真细致、有条不紊的习惯,这个习惯让我在日常生活工作中避免了许多失误,可以说是受益匪浅。这也算是付出惨重代价后换来的一种补偿吧。陶玉山(济南)
相关链接
“恢复高考40周年”征文说明
1977年10月21日,《人民日报》刊登的一则“恢复高考”的消息,像一声春雷响彻天地,唤醒了许多人尘封已久的“大学梦”,点燃了无数人通过高考改变命运的希望之火。
当年12月,全国高考在中断12年后恢复举行,570万考生走进高考考场,27万人的命运因此被改写。
时间如白驹过隙,40年弹指一挥。今年将是恢复高考四十周年。四十年来,无数考生度过了“魔鬼六月”“黑色七月”,走进白衣飘飘的大学时代。
无论你是老三届还是新三届,无论您是70后还是90后,或者是为高考生保驾护航的交警、出租车司机,只要你的故事与高考有关,都请您讲述出来,让我们用文字、图片或视频形式,纪念“那些年我们一起经历过的高考”。
来吧,说出你与高考的故事吧!
一、征文时间:
2017年5月23日到6月8日;
二、征文形式:
不拘泥于文字,文字、图片或视频均可;
三、内容要求:
可以写自己,寝室、班级故事,高考经历,以及高考后人生道路的选择和经历;也可以晒一晒当年准考证、考场、考题等老照片;或者只有一句话,只要与高考有关都可以。
四、提交方式:
1、微信留言:关注微信公众号“山东高考指南(ID:sdgkzn),在微信后留言即可;
2、通过邮件发送至76968279@qq.com
3、邮寄到济南市历山路157号天鹅大厦1015山东商报社徐玉芹工作室徐玉芹收,邮政编码:250014。
新闻推荐
1日,“文明同心·创建同行”系列文化活动在大明湖南丰祠广场启动。记者赵樱宁摄为落实全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动员誓师大会精神,团结振奋全市各界群众“创则必成”的信心,1日,由济南市委宣...
济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济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