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绕城高速北侧的大涧沟东村附近,村中私搭乱建现象严重。
二环南路北侧的井家沟附近,不乏私搭乱建现象,环境杂乱无章,道路狭窄存在安全隐患。(范良 摄)
5月27日,市中区党家街道邵东村发生一起民房私自加建致坍塌事故,造成6死4伤;5月30日,高新区遥墙街道王家村发生一起在建民房垮塌事故,造成2死3伤……连续发生多起民房私建伤亡事件,充分暴露出济南市当前乡村工程建设的安全隐患,也暴露出城乡接合部及乡村地区私建违建的猖獗。
近年来,济南市城市化进程加快,旧改棚改和拆迁改造面积不断增大,城中村、村中城交叉出现,一夜暴富的“拆二代”层出不穷。然而伴随着拆迁暴富的,总有加建违建的影子。当前,由于农村加建违建管理混乱、补偿标准不一、村街监管不严、施工难以保障等原因,私建违建事故屡见不鲜。
病要从根儿治,必须釜底抽薪。要想真正遏制当前私建违建之风,还需要把准病因,找准病灶,从源头扼杀违建私建产生的因子。
怎样避免钻补偿政策空子?
一把尺子必须量到底
“村民想加建或扩建,你可以去问问,他知道找谁吗?能办下来吗?几乎不可能!”针对农村私搭乱建现象,一个城郊街道办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现在为了拆迁补偿也好为了租房挣钱也好,农村加建违建很普遍,相关部门干脆一刀切,什么样的也不批。”
该负责人表示,城区国有土地上违建,没有规划手续,属于违法建设,可直接拆除了,但农村集体土地上的就比较复杂,界限比较模糊。“按规定,农村宅基地建设标准是260平方米以内,大部分村民加盖一两层,管理部门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实际上很多都盖到了三四层,甚至五六层。”
村民为何这么热衷于盖房?该负责人介绍,有一部分确实是因为家庭成员增多,又没有新增宅基地,只能在原有宅基地加建,但更多的还是为多获得拆迁补偿。“这些加盖的,理论上是不应补偿的,但为顺利推进拆迁,实际操作中,超过260平方米的,一般都少补一点,形式多种多样。”该负责人表示,“但只要有补偿,就会有更多人加盖。”
不少人受利益驱使,利用周末时间甚至夜里偷着加建。随着城区面积增大,即使没有拆迁计划,靠“租房”也能获得一笔不小的收入。
为铲除这种利益土壤,5月30日,济南市出台新规,宅基地面积作为安置房补偿依据,无合法房产证的,房屋补偿最高面积不超过260平方米,超过一律不补。政策的出台可谓对农村违法违章建设来了一次釜底抽薪。
“政策归政策,真正还是要看落实,要让市民彻底放弃这种侥幸心理,同时还要对农村的宅基地加建作出明确规定,到底什么样的建设是合规的,什么样的是违法建设,一把尺子量到底才能真正遏制疯狂加建行为。”
发现处置“灵鼻子”何时能发威?
落实监管,严厉问责
上面千根线,下边一根针。之所以城乡接合地带违建现象严重,基层街镇交叉管理、“以罚代管”等现象间接起到了“推动”作用。
记者了解到,由于建设、城管、国土等部门人员较少,大城建口上的业务对街镇来说几乎是同一班组人员。他们加起来多则不过十几个人,少则只有几个人,查处力量较弱,很难做到对辖区内加建行为进行全面掌握。“管理的时候,谁都掺和,出事的时候都不负责,这种交叉管理现象,也是违建成疯的原因之一。”一个基层街道办的城管科科长告诉记者,除了管理混乱,村干部带头违建现象也不在少数。“村民看干部,干部盖三层,村民盖两层,干部盖四层,村民就盖三层,导致跟风盛行”。
“近年来济南市大型片区开发项目不少,村民加建违建现象十分普遍,不少地方甚出现村干部带头违建的现象。”市依法整治违法违章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相关人员表示,今年拆违拆临行动启动以来,相关部门掌握的不少举报线索表明,村干部带头违建行为不在少数。
因此,加强对农村违建私建行为查处,要重点强化城郊及农村违建查处机制,街镇作为第一责任人要充分担负起监管责任。国土、城管、城乡建设都能部门加强监管和查处,对不符合加建条件和质量安全标准的行为坚决查处。同时,要对基层街镇和村干部加大问责力度,对瞒报、漏报甚至包庇现象严厉查处,严厉问责。只有真正发挥基层人员举报发现和查处作用,才能真正控制新增违建发生。
部门联动惩戒能否向下延伸?
联手出招才能让村民不敢建不愿建
存在乱象,不能等到问题爆发后才去处理。不可否认,当前私搭乱建问题严重,除因部分村民受利益驱使外,与当前政策标尺不统一、相关部门不作为也有关系。
因此,要想遏制类似事故发生,就必须加大对违法建设惩戒力度。根据《济南市人民政府关于依法整治违法违章建设的意见》(济政发〔2007〕15号)规定,规划、国土、城管、工商、税务、供水、供热、供电等部门均有义务参与对违法违章建设的惩戒,并且已经明确规定相关处置措施。然而,在实际操作中,针对私建违建行为的处罚并没有多少,甚至有的地方“以罚代管”现象严重。村民加盖后,相关部门的处罚就等于宣告进入“终结”阶段,违法建设等于变相“合法”。
“说白了就是违法成本太低,除了购买基本的建筑材料,违建业户几乎没有任何成本,那么村民也就没有什么顾虑。”一位不愿具名的村干部告诉记者,“只有各部门都动起来,实现联合‘围剿\’,真正让违法建设付出高昂成本,想投机的人才有所畏惧。”
同时,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城中村和村中城现象比较普遍,有的村庄已经按照小区管理,但土地性质还是集体土地,因此交叉监管现象比较多。因此,规划、国土、城管等部门人员要主动作为,发挥部门联动机制,真正担负起监管责任,出台针对加建违建行为联合惩戒措施,让村民不敢建、不愿建,这样才能遏制私建违建歪风。 (本报记者陈加宝)
新闻推荐
新华社石家庄5月31日电(记者史竞男齐雷杰)5月31日在河北廊坊举办的第27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上,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河北省人民政府、中国出版集团公司联合主办的第十届“读者大会”揭幕。...
济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济南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