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原济南石油化工二厂(蓝星济南石化)的老工人们自费出版了一本回忆录——《永恒记忆——济石化人的情怀》,书中收录了近百位工人的82篇文章,以此纪念老化工二厂的历史和他们的青春岁月。50多年前,济南石油化工二厂应工业形势而建,在国内首先投产甲酸,50多年后,它又将再一次服从大局,改造搬迁。
纪念老厂的青春和荣光
济南东部老工业区是全国21个城区老工业区搬迁改造试点之一,按照《济南市东部老工业区搬迁改造实施方案》,原济南石油化工二厂(蓝星济南石化)是第一阶段搬迁改造的38家企业之一。
搬迁改造的消息一出,一群老人坐不住了。他们大多是原济南石油化工二厂的退休职工,他们见证了老厂历史上的荣光时刻:1959年,在全国首先投产甲酸;1965年,他们生产的甲酸开始出口;1973年,厂里建起设计能力为7.5万吨的炼油生产线……这些把一生最好的时光都给了“化二”的老人决定每人写点什么,留下他们对老厂、对过往的记忆。
近日,这群老职工的回忆录出版了,《永恒记忆——济石化人的情怀》,作者是“众人”,封面是泛黄的济南石油化工二厂的老大门。原济南石化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卫民在这本回忆录里写到,1971年元旦过后,他第一次进厂,乘坐市郊火车,到历城站下车,边走边打听了一个多小时后才找到地方,厂区用铁丝网围起,周围全是庄稼地,一片荒凉,宿舍被临时安排在锅炉房西边的老食堂里,用苇箔隔成几个房间,饭食是馒头、窝头再加上5分钱一份的猪油渣炖萝卜粉条。那时候年轻,整天乐呵呵的不知道累,新项目上马,李卫民他们跟着师父学习工艺流程,学习管道安装和钳工维修的技能,由于平时机修车间的师父不准他们这帮年轻人随意动设备,他们就趁着下班后的时间偷偷学习电气焊技术。
1960年进厂的原济南石油化工二厂厂长顾业江则对“人拉肩扛的创业精神”印象深刻,他写到,建厂初期,生产环境简陋,“工人上班都戴着防毒面具,穿着厚厚的帆布工作服,脚上穿着厚厚的大皮鞋。工作服被盐酸烧得大洞小洞,鞋被烧碱拿得都歪歪扭扭。尽管如此,绝大部分人员还是没白没黑地干”。到1985年他退休时,厂里职工总数已有1200多人,工业总产值1856万元,利润267万元,占地面积180亩。
捐款自费出版留下永恒记忆
每一本新书里都夹着一张书签,书签背面是一份捐资名单。这本回忆录是由大家慷慨解囊,捐款自费出版的。史志宏退休前是济南石化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机关党支部书记,据其介绍,一说要捐款,大家都很踊跃,当相关费用谈妥后,尽管还有人想继续捐款,但他们不收了,最后共收到捐款26866元。
从发出征文启事到最后出版、赠书,原济南石油化工二厂甲醇车间党支部书记刘东海一直在跑前跑后张罗着。2015年年初,他听说济南市东部老工业区搬迁改造,“化二”这个近60年的企业将从此成为一代人的记忆。在几位老领导牵头下,他们成立编辑委员会,向济南石油化工二厂的在职和离退休职工征文,请他们讲讲自己在化二的事情。
出版过程中也有遗憾。刘东海说,这本书原计划是春节前出版的,但因为书号方面的原因,推迟了几个月,之前一直盼着它出版的老劳动模范韩来师、老化工专家刘泮元等还没看到书就去世了。
5月18日,刘东海和他的老领导、老同事们在舜耕山庄为这本回忆录的出版举办了一个研讨会。说是研讨会,更像是许久不见的老化二人的聚会,他们有的已经八十多岁白发苍苍,有的专门从外地赶来,就是想看看多年未见的老同事,还有人父辈就在化二工作,后来他们也进了化二,专程来问候曾经在一个家属区生活的叔叔阿姨。
据刘东海介绍,《永恒记忆——济石化人的情怀》已经被山东省档案馆、济南市档案馆收藏。 (记者江丹)
新闻推荐
点击查看原图20日上午,在泉城路西段,工作人员正在对临时板房进行拆除记者赵天羿摄点击查看原图商报济南消息(通讯员杨荣超郭强记者张梦尧)5月20日上午,泉城路商业街管委会办公室开始对位于泉城路商...
济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济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