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城禁停道路增至百条,是个什么概念?想直观一点了解的话,不妨从城区地图上看看,不难发现,几乎整个中心城区都被纳入“禁停模式”,难怪网友感慨说:进了老城区以后根本就停不下来了,这是座“不停城”!
省城之所以大面积推出禁停举措,将许多主干道路和“毛细血管路”纳入禁停范围,初衷在于释放路面资源,缓解拥堵,让整个城市疏通,鼓励人们少一些自驾添堵,最终逐步形成“绿色出行”新模式。
那么,城区禁停以后,会自动将城市切换到绿色出行模式吗?显然,这其中有一段必须要跨越的距离,因为绿色出行环境的最终形成,需要很多要素的集聚共同促成。
首先,一旦私家车被禁止路边停放,会造成暂时性“驾车不便”,相关出行需求被压抑,这时候,作为可替代性出行工具,需要公共交通迅速补位,而公共交通的便捷化,附近居民“最后一公里”的解决,就成为首先要面对的问题。目前,省城市中心公交相对发达,线路和班次密集,基本能适应相关需求,但是作为应急型个性化出行要求的纾解通道,出租车的“打车难”却一直是个顽疾。其实,很多人之所以执著于自驾车辆进入闹市区,还是因为出租车不能做到随叫随到。因此,出租车运力的稀缺是城区“绿色出行”的一个短板,急需解决。
其次,进出中心城区,绿色出行的“性价比”如何,直接决定它是否可以被作为出行选项。在这方面,不妨在“共享出行”上做文章。比如,目前已经相对成熟的网约车,需要在“落地细则”上进一步放宽限制,降低不必要的准入门槛,发展更为充分的竞争环境,让其在市场中自动形成更为优质的服务、供给和价格。此外,无论共享单车还是共享汽车,这些都可以作为有效调剂手段,进行大胆尝试,因为“共享经济”的最大优点就在于对现有资源的有效整合,以更为经济的方式实现资源价值的最大化,对于整个社会而言,同样是效益的最大化,对于“共享出行”尤其如此。至少从目前看来,“共享出行”其实就是“高性价比出行”的代名词,以其作为禁停的弥补,也是最为可行的。
最后,就是个体环保意识和绿色出行理念的养成,需要一个过程。目前,济南市还处于汽车保有量的不断上升期,这样绝对庞大的私家车数量,意味着禁停不是“一招鲜”的治堵方式。不难想象,尽管市区中心实施了“禁停”,但周围堵的局面如果得不到疏解,市中心的通行状况同样不容乐观,这是“全城一盘棋”的必然。所以,“禁停”肯定也有其局限性,要让市民真正成为绿色出行的拥趸,这需要一个习惯养成的漫长过程。
由此可见,城区禁停不会自动切换为绿色出行模式。城市治堵也不是百条道路禁停一上马,就能一禁了之的。毫无疑问,这需要从公共出行的需求上进行全盘规划,需要公交、城建、车位投放、共享模式等各项举措共同发力,更需要市民的积极主动参与,方可缓慢释放出缓堵的效果来。本报评论员肖明君
新闻推荐
□女报记者魏杰天气渐热,樱桃、西瓜、葡萄等一大批时令水果陆续上市,爱吃水果的市民已经做好敞开肚子迎接的准备。其实购买水果也是一门学问,不少市民会有疑问:网购水果价格是按箱计算,还...
济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济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