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先生是一家餐馆的老板。他的餐馆曾经在一个月内被某执法部门检查了4次,而与之相邻的其他几家餐馆却没有被检查。李先生后来得知,原来是他从没对这个执法部门“意思意思”,这个执法部门的工作人员想让他“开开窍”。
李先生的遭遇,在过去并非个例。一些领域存在的检查任性和执法扰民、执法不公、执法不严等问题,不仅影响了政府形象,而且损害了营商环境。如今,这些问题已随着济南市积极探索简政放权后的事中事后监管新模式,逐渐销声匿迹。
建立监管制度
为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在市政府的统一部署下,全市各级纷纷行动起来,仅市直各部门就编制事中事后监管制度620多项,基本构建起完善的监管制度体系。2016年,市编办在济南日报开辟了“民生无小事、件件有人管”专栏,对近100项部门职责边界进行清晰界定的同时,引入社会监督,像“毒豆芽”这样的老百姓最关心的事,都能找到相应的监管部门。
市政府还要求各部门都建立“双随机一公开”抽查机制,要求各执法部门必须制定并公布随机抽查事项清单、建立检查对象名录库和执法检查人员名录库;各部门随机抽取检查对象和随机选派执法人员,法律法规规章没有规定的事项,一律不得擅自开展检查,检查的结果要及时向社会公开。
这种抽查机制有什么好处呢?正如市编办一位负责人所言,一方面增强了企业守法经营的自觉性,另一方面也用制度遏制了部门的随意执法、任性执法,减少了“权力寻租”。打造监管平台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为充分运用大数据先进理念、技术和资源,加强对市场主体的监管,市政府今年1月印发了《关于“先照后证”改革后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实施意见》,由市工商局为主研发了市场主体事中事后监管服务平台。监管平台依托政务外网搭建,与全市正在建设的政府“一张网”同轨道运行,并在应用中不断完善。
今年2月,市编办通过组织市县两级编办、工商、民政、水利部门,开展使用“事中事后监管服务平台”进行了“双随机一公开”试点工作,不仅将原来的检查对象库由1个市场主体库扩展为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4个标准库,明确了有关部门的动态调整责任,还在监管平台上完善了随机抽查的有关功能模块,实现了工作质量和效率的双提高。
截至去年底,市直有关单位连接登录平台44家,覆盖率93.6%,县区部门连接登录202家,覆盖率61.4%;监管平台已归集109万户市场主体的有效数据1035万余条,归集信息项达2456个,形成数据元1043个。
据悉,“监管平台+随机监管”的新模式,在全国领先、省内首创,大大提高了监管的效能。
实施联合惩戒
“平台不仅是信息化平台,更是依法履职平台。各部门办理各项手续时,如果不登录平台查询相关信息,不实施联合惩戒,就是失职渎职。”实现协同监管、联合激励惩戒是监管平台建设的目的和根本。
为此,市政府要求严格落实国家有关部委和行业主管部门共同签署的系列协同监管和联合惩戒合作备忘录,对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重大税收违法案件当事人名单、失信被执行人名单、行贿犯罪档案等失信主体依法予以限制或禁入,形成“一处违法,处处受限”的联合惩戒机制。
目前,济南市统一归集、信息共享、随机抽查、部门协同、联合惩戒的新型信用监管体系初步形成。随机抽查结果录入后台后,在平台和互联网同时公示,其中问题结果直接与检查对象的“抽查监管信息”对接,方便了部门间、上下级间监管信息的互联互通,促进部门间联合惩戒制约,形成监管合力,达到预期的监管效果。(本报记者 侯月 通讯员祝明新 于湲)
新闻推荐
提升试验检测水平 成立6S巡查小组 设立生产安全监控室华森:抓好安全生产促发展
安全是传统企业永恒的主题,安全工作的成败决定企业的前途和命运,良好的安全环境可以给企业带来社会信誉和经济效益,作为山东省混凝土行业最具影响力、济南市规模最大的龙头企业,山东华森建材集团...
济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济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