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新闻 章丘新闻 平阴新闻 济阳新闻 商河新闻
地方网 > 山东 > 济南市 > 济南新闻 > 正文

生命教育,不能总是亡羊补牢

来源:农村大众报 2016-07-15 16:07   https://www.yybnet.net/

每年中高考前后,都是张馨最忙碌的时节。

有的学校,请她去给学生做考前心理减压、团体心理辅导;有的学生,通过拨打希望24热线,寻求帮助;甚至个别学生不想继续自己的生命,她要被请去给相关的人做心理疏导。

“每次都像刀子剜心一样!”张馨说,得知发生极端事件后,学校请她去做善后心理辅导,每次她都非常难受。她不止一次地问:“对生命教育,为什么不能防微杜渐,却总是亡羊补牢?”

没有人,能给出她满意的答案。

为了挽救更多的人,2014年11月,她在济南开通了希望24公益热线,培训志愿者,专门为陌生人提供24小时心理危机干预。

6月21日,济南,一个炎热的夏日,张馨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

“教育要有大格局,才能让孩子感受到生活美好!”

拨打希望24热线的人,95%左右都属于一般心理困扰,在日常生活中,没有排解方法和渠道;5%左右的人,有自杀意念甚至已经实施极端行为。一般人认为,有自杀意念和极端行为的人,都“想不开”“傻”。但在张馨看来,这些人活着“太不容易了”,自己找不出活下去的理由。成年人理由还复杂些,对于很多拨打热线的学生来说,学习成绩好坏成了最重要的理由。

“很多发生严重心理问题的孩子,都来自教育严格且非常重视学习成绩的家庭。”张馨说,这些孩子,有的犯错了,自己不能面对;有的能面对,却不会求助;有的能面对,也会求助,但周围人给他的帮助有限。长期以来的成长经验,让这些孩子解决问题的方法单一,自我评价方式单一,从而心结形成后,不易自己解开。

为什么孩子形成这种处理问题的单一模式呢?“是因为家庭长期过分注重学习成绩好坏!”张馨说,“教育要有大格局,才能让孩子感受到生活美好。”孩子如果能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世界的美好,自然会珍惜生命,享受生命,找到自己活着的无数个理由。

那么,怎么才能让孩子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呢?

张馨以已经到来的暑假为例,进行了详细解读。

作为家长,要创造机会,让孩子在大自然中成长,去感受海的浩瀚、山的伟岸、花的娇媚、风的多情,让孩子与大自然建立起情感的链接。看到初升的朝阳、五彩的云霞都能忘情地欣赏;听到夏日的蝉叫、夜里的虫鸣都能与之共振;闻到花香、嗅到粪味能体会自然的多彩……这些看似无关紧要的事情,或者在许多大人看来“无用”的事情,都能培养孩子对大自然的热爱。

作为家长,在与孩子相处时,要培养孩子多元的评价方式。孩子学习成绩不好,并不等于孩子不好,孩子一定还有其他方面的优点和长处。家长在与孩子相处时,要避免“教孩子怎么做”,而是启发孩子的思维,多说“你说怎么办呢”。任何一个问题,都至少有三种解决办法。要鼓励孩子多想办法,多去尝试,多行动,形成发散性思维。

作为家长,要千万百计,让孩子去体会生活的美好和艰辛。对于家长从事的工作,能让孩子参与的,尽量要孩子参与,譬如,到玉米地里撒化肥,到蔬菜大棚里去干活,到养殖场做饲养员……这些都可以让孩子暑假去做,让孩子去体会父母工作的艰辛和快乐,以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培养孩子对生活的热爱。很多自己生活工作很累的家长,都有着“我不想让孩子去受这个罪”的想法,这种想法,就人为地割断了孩子和生活的链接,把孩子软禁在“学习—考试”这个封闭的密室里。

作为家长,要引导孩子爱自己、爱家人、爱朋友、爱社会。传统的家庭教育,常教孩子“不要自私”,而从现代心理教育理论来看,一个人只有先爱自己,才能真正爱别人。照顾好自己的身体、照顾好自己的感受,很多时候,是对父母、亲人最大的爱。在照顾好自己的基础上,引导孩子关心家人的感受,关心朋友和社会。

另外,还可以培养孩子对美术、音乐等各种艺术的热爱。孩子兴趣广泛、思维多元,形成“条条大路通罗马”的思维,才能避免“一条道走到黑”,才能避免陷入思维的死胡同走不出来。

“关心孩子的感受,才能打开孩子的心门”

无论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都应把“先成人后成材”作为培养目标。张馨说,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一定要关注孩子的感受,不要给孩子贴标签。她建议,作为老师和家长,对孩子说话时,要特别注意体会以下两句话的区别:

——“你怎么这样?”

——“发生了什么,让你这样?”

譬如,一个学生上课时无精打采,如果老师说:“你怎么这样?”接着往往后边跟着的就是“上课应该好好听讲啊!”“再不好好听课就……”“你这样的学生,什么时候能好好学习啊”等等。这时候,学生感受到的是指责、批评、质疑,他或者为自己辩护,或者干脆一言不发关闭心扉。如果老师能说后一句,“发生了什么,让你这样?”潜台词就是:“你一定是有什么事情,才这么无精打采。”“你是个愿意好好听课的学生,今天是个例外。”这时候,学生感受到的是关心、信任和期待,会主动打开自己的心门。

作为老师(家长亦是如此),用自己的语言和非语言行为,打开学生的心门,这是了解学生、帮助学生的第一步。学生有什么话,和老师说,和周围的老师同学说,才能有利于心理的健康成长,才能有利于身心一致、内外和谐。

“现在学校的老师,尤其是中学老师,太累了!”张馨说,维持正常的教育活动、班级工作,几乎都已达到了能力上限,所以,要保证学生的心理健康,由专职的老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非常迫切。

“心理健康教育,一定要落实再落实!”

许多主动离开的生命,原本可以在这个世界继续绽放。让他们离开的原因,除了个性原因,共同的原因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缺乏。“很多事情都不是无端的发生,事前都有着大大小小的征兆;只不过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缺乏,让老师、学生、父母对这些征兆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张馨说。

“正常的语文、数学课咱都不够用,哪有时间上心理课?”6月18日,来自聊城某区教育局的舒蕾(化名)说,自己作为学校的专职心理老师,多次要求给学生上课,经常得到校长这样的答复。

经常到中小学做心理疏导,张馨也有着类似的感受。很多学校迎接上级检查时,心理咨询室设备齐全,布置漂亮,但实际上平常并不对学生开放,几乎是形同虚设。究其原因,有的是没有专职的心理健康老师,有的则是有专职的老师,但能帮到学生解决心理问题的水平亟需提高。

“现在很多中学生,普遍存在心理问题。”张馨说:有些成绩好的学生,需要进行人格优化;成绩靠后的学生,则需要提高学习动力、专注力。有位面临高考的男生,因为人际关系紧张,被老师送来接受心理干预。探究下去,张馨有些吃惊:这位天资聪颖、成绩极优的男生,听到老师表扬,竟然认为“老师是在侮辱他”,对老师、同学有着很强的敌对心理。“这样的学生,如果不尽早进行干预,一旦遭受挫折,很容易发生极端事件。”

“是什么,让我们的孩子在校时间那么长,却不能接受心理健康教育?”

“是什么,让很多学校宁可发生极端事件后不惜血本亡羊补牢,却不愿防患于于未然?”

“是什么,让心理健康教育常规化、生命教育进校园这么难?”

……

张馨心中,有无数个不明白,同时又很明白——虽然现在自己做热线服务、生命危机干预很忙、很累、很痛,但只有坚持下去,才能让更多孩子、更多人看到希望,享受生命,珍爱生命。

农村大众报记者魏新美

专家简介

张馨,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济南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会执行会长,16年专职从事高效学习与潜能开发、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与实践,是实战派心理咨询专家,累计咨询个案达9000多个。2014年牵头组建山东省生命教育与危机干预中心,同年11月携手众多心理咨询师志愿者开通山东希望24公益心理热线,现为山东希望24热线执行长。

相关链接

希望24热线:全球第一条24小时华人生命教育与危机干预热线,由志愿者提供365天全年无休心理援助,由中国心理干预协会心理危机专委会主任、心理专家林昆辉倡议发起。自上海2012年11月首个开通后,该热线已在北京、河南、河北、山东等全国20个省份开通,电话号码为400-161-9995。

新闻推荐

山东省二级以上医院检查检验结果将互认

本报讯据《济南时报》报道,在这家医院做了检查后,再去另一家医院看病,结果却还被要求再做一遍检查……这样的尴尬,不少患者都曾遭遇过。下一步,二级以上医疗机构的检查检验结果有望互认。...

济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济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生命教育,不能总是亡羊补牢)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