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初,笔者的父亲在济南长途汽车总站南区买票时,硬是被塞了一张2元钱的保险。本来可以花31元到家,老人却花了33元。一向节俭的老人有点心疼。其实,早在五六年前,笔者买车票就经常“被接受”那种2元的保险费。
在笔者看来,保险捆绑车票也是一种软暴力。
商业保险捆绑上了汽车票。对于知道内情的乘客,很少为了2元钱跟车站工作人员争执,况且多数时候售票员会理直气壮认为这是为乘客着想;对不知情的乘客,尤其是农民工,只是发现车票价格涨了2元钱,不明缘由也极少追问。
一般来说,汽车站卖给乘客的车票价格中已经涵盖了承运人保险费。额外附加的2元意外伤害保险本质上是一种重复性的商业保险。况且,汽车站出具给乘客的保单并没有乘客的具体信息,这样的保单在笔者看来无异于一张口头支票,一旦发生交通事故,乘客获赔的概率有多大还须打一个大大的问号。
笔者在网上搜索了下“保险+车票”的关键词,发现各地网友吐槽人数众多。汽车站本是一个政府主导的便民单位。政府多部门曾多次出台红头文件严令禁止这种行为,可是屡禁不止,越禁越猖狂。笔者不禁要问,这到底是禁的力度不够,还是打着禁的幌子其实早就形成了分你一杯羹的“利益共同体”?
意外保险对乘客来说也是一种风险分担手段,售票窗口完全可以公开透明地征求乘客意愿。真正将入险、缴费和赔付行之有效的实践下去,而不是仅在窗口贴张“保险自愿,退保自由”的宣传语来搪塞。
□刘真真
新闻推荐
据新华社济南4月20日电近期“蒜你狠”备受各界关注,有“中国大蒜看金乡”之称的山东省金乡县自然成了焦点。“为什么大蒜涨的时候大家关注、议论,大蒜跌的时候就少有人关注呢?”记者采...
济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济南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