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医师进乡村,坚持不懈廿四年。不孕不育是她的专业领域,疑难杂症她也手到擒来。她,就是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生殖医学中心主任孙伟,现在已是连任三届的全国人大代表。今年3月份,孙主任从“两会”上回单位上班后的第一件事不是去向领导述职,也不是自己休息调整,而是转身举办山东省继续教育培训班,走进农村为村民进行义诊。她,就是这样一个随时随处为患者着想的“民间观音”。
医者仁心:下乡义诊为村民
从1993年开始,孙伟就直接下乡到农村,她并不是通过乡镇医院,而是直接进村,走乡串户,点对点进行义诊。从山东到贵州,从黄土高坡到青藏高原,无论酷暑,不计严寒……她的脚步几乎踏遍了全国各地。她的下农村、走基层与普通意义上的下基层大有不同,她是义诊,没有与任何的经济利益相关。每次组织去进行义诊,都是自己定地方,定路线,然后进行坐诊。没有任何利益瓜葛,全部是出于自己的医德、良心。
她最经常走动的地方就是泰山李子裕,那边有十八个村。“过年都得过去,每次去义诊,都有好多人,几乎是每个村的人都过去聚在一起,都在那儿等着啊。”孙伟洋溢着激情说道,“你说因为过年不去吧,可是人家都在那儿等着了,你这边又不去,那不是坑人么?!”
西班牙17世纪思想家、哲学家格拉西安曾经说过:“只有医道高明的医生才懂得何时不开方。”孙伟从不浪费老百姓的一分钱。村民的疑难杂症在她手里几乎十服药就能痊愈,能为村民省钱就为他们省钱。她在进行义诊时,几乎就是五服药、十服药那样开,根本不会开太多。用的都是最经济实惠的药方,她设身处地地为百姓着想,“山里人生活条件不好啊,老年人生病都不敢去医院,怕花钱。他们有的人家啊,甚至就为了一袋白面就能婆媳大吵起来,导致了老人气大伤身,加重了病情。我的方子都是那种很便宜的,有的一二十块钱就能解决,最贵的五十。有的几元钱的就直接送给他们了。”
4月10日,孙伟又去了一次李子裕,见到了一位患有脑梗的病人。这位病患的家里比周围人家过得好点。家里人怕附近的卫生室不能治好他,于是就直接去了当地的医院。结果,到了医院做了很多检查,却只得到了一个“回卫生室打吊针”的回复,家里人一听,首先反应是要去再大一点的医院看病,可是医生表明了“去也治不好”的态度。家人也犹豫了,觉得他命不久矣,甚是悲伤。听说孙主任去村里义诊之后,立马就带着病患前去就诊。
“当时,我就给他开了十服药,活血化瘀的;再加上可以用来治疗脑血管痉挛,这样他就不头疼了。”孙伟回忆道,“经常头疼的人很容易得脑血栓。加上山里比较冷,血管容易收缩痉挛,就更容易引起脑梗。有的人甚至都来不及抢救。”
都说靠山吃山,泰山附近村子的村民,有的就是靠着卖点泰山石来维持生活。挣钱不容易,喜欢喝酒驱寒,联络村民之间的感情。那个村子里的山民都不出山,病得厉害了就去大医院,钱花完了,病没治好就得回家等死。孙伟每次去村子里进行义诊都会有很多人聚在一起等着,有看病的,有表达感激的,甚至有些年轻人都会慕名而去现场学习。
医者仁心,孙伟下乡义诊的形式受到了村民们的欢迎。村民们也喜欢用中药,吃上四五服药就能缓解,十服以内就可以治好病,便宜不说,还能根除病症。这样点对点的义诊,让村民真正得到了高端医疗救助,同时,村民们也深深地感激这位慈眉善目的“民间观音”。
授人以渔:尽心尽责育乡医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鲁迅弃医从文的缘由是为了用文字的力量去唤醒整个中华民族的灵魂。孙伟为了让更多的人拥有治病的能力,并没有形成药方壁垒,而是选择了进行对外的推广培训。“我不是一个传统保守的人,我想要把我已经掌握的东西教给更多的人。去为更多的人推广更适合的药方。”孙伟淡然地说道。
在孙伟取得如此成就的同时,她并没有想要形成自己的独特秘方,而是选择开办培训班、学习进修班、公益讲座等,将自己多年行医的经验、科研成果传授给他人。
为了能让更多的人接受到高端的培训,孙伟可谓是想尽了一切办法提升自己的实力,从1999年,开始逐渐举办各种会议,2007年以前除去日常培训班之外,几乎就是一次全国性的、一次全省性的较大规模的会议,规模相对来说会比较小,不过一次也得来150人左右。到了2007年的9月份的全国会就开始规模增加了,最少的时候是500人。为什么2007年9月份会成为一个大的转折点呢?
2007年,孙主任开始与中国科学院韩济生院士进行合作,拿了一个1900多万经费的国家大课题,其中200多万用于购买仪器,主要是为了提高卵子质量,提高产活量、精子活率,并且建立了山东第一家生殖医学工作站。
有了这个工作站,学术推广就好做了很多。继续教育培训班、公益讲座、进修班、大型学术研讨等各种培训交流的班次,一年4次,全国性的一年2次,除去日常进修班,光各种培训班和大型会议一年就能培养1000多人。全国二十几个各省、市、自治区的医师都争相来鲁求学进修。因为反响较好,最近几年又不断吸引来自港澳台的同胞及新加坡、泰国的医学研究者加入。
业界领航:调研开启新农合
佛经中,有这样一段话:众生扰扰,其苦无量,我要成为天,成为地,成为旱天的雨,成为漂渡者的筏,饥饿者的食,干渴者的水,寒冷者的衣裳,炎热者的凉风,成为疾病者的医生,黑暗中的灯光。我想,用它来形容孙伟心系苍生、为民服务的胸襟更是恰到好处。
2004年,孙伟和另外几个省份的人大代表随国家卫生部司长一行6人前往甘肃,为启动新农合进行调研,并在结束之后起草了新农合启动方案。孙伟回忆说,在那次的调研中,发生了一件事,那个场景到现在都还历历在目。
那是在甘肃的一个贫困小村落中发生的事。当时他们一行6人到了一户人家中,老太太年过七旬,已经卧病在床,因为是肠胃疾病,三天不曾进食,所以吐出来的污秽物几乎都是黄水,可以说就是一种等死的状态。当询问为什么不去看病的时候,她说因为家里太穷了,怕给孩子们增添烦恼,于是就放弃了治疗。
那个地区因为常年缺水,加上气候特别干旱,土壤也不富饶,整个村子都是吃国家拨发的救济玉米,熬点玉米粥,冲点玉米糊糊。因为没水,那边的青菜也很少,揪几片树叶加点盐就是一盘菜,挖点野菜炒炒就是一盘好菜。
像这位老人一样,生病不敢看,怕花钱就放弃的,还大有人在。出于对老人的关心,以及一位医者的慈善,孙伟当场就为老人诊病开方,又把身上仅有的200元现金捐给了老人,让她去卫生室打吊针。在孙伟的带领下,他们6人一共给老人凑了近700元的捐款。“哎呦,当时那个村里的书记立马就红了眼睛了,连声说着‘哎呀,这下可发财了!’后来我们通过了解才知道,那个村的书记一年也挣不了这700块钱。一家人一年的收入大概就是在五六百元左右。”孙伟感慨道,“他们那个地区跟山东一比,那简直就是天壤之别,山东是富饶之乡,那边就是穷困潦倒的地界。只有真正深入农村基层,你才能体会到老百姓看病是多么不容易。于是又更加坚定了我启动新农合的决心。别的不敢保证太多,最起码让老百姓看病相对容易些就好。”
根据孙伟一行人的调研,甘肃那边农村的医疗半径最短是80公里,相当于村民们要看一次病,医生进村的单程距离是从济南到泰安的距离。这么远的医疗半径,急救别说救护车了,就是坐直升机也得耽误抢救的黄金时间啊。就算不是急诊,一般的头疼脑热的,也由于那边生活水平较差,交通工具不发达,使得医生去一次耗费的时间也特别长。出诊医生,当天上午去,下午到,给病人看完病就天黑了,夜宿一晚,第二天才能启程往回走。
这样的医疗条件,让人心疼,同样都是农村,有的农村与城市相差不大,而有的农村却是贫困之至。作为新农合的启动者,孙伟由衷地感受到要加快启动普及新农合,争取惠及更多的百姓,让村民有自己的乡镇医院,有自己的医疗团队。同样,新农合在普及开来以后,也为百姓免除了很多的后顾之忧,它的效果也是大家有目共睹的。
功成名就:不忘初心树医德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孙伟就像这一朵幽兰,纵然已经功成名就,却依然保持着一颗拳拳赤子心,抛却所有的名利荣誉,只当自己是一名救死扶伤的医者。
虚怀千秋功过,笑傲严冬霜雪。为了能够研发出更好的医疗药方,她从来没有停止过学习,年轻的时候是跟着泰斗级人物学习,如跟着泰斗周继清学习号脉。在泰斗级大师相继逝世之后就跟着他们的得意弟子学习,如跟着周凤武的开门弟子陈嘉桦学习药方。直到现在还在跟一位大师级人物——姜建国合作学习,将方子进行整合研究,以便提炼出药效最好的方子。这样百姓们看病的时候,能开三服药就不开五服药,不仅为百姓节省医疗费用,而且药方见效也很快,耽误不了多少百姓劳作的时间。
孙伟的生殖医学中心,“十一五”成为重点实验室,“十三五”受到重视,成为重点专科。然而,她所做的这些努力都只为一个目的,那就是争取到更好的福利,多购买些仪器,更精准地为百姓看病。
一生宁静淡泊,一世高风亮节。孙伟从医,看重的不是其他,而是救死扶伤;她的培训不为名利,只求资源共享。上能瞧得了疑难杂症,下能治得愈头疼脑热。这样一个淡泊名利一心为民的医师,在她的忙碌中,我们总能看到她和善的笑容,感受到她的慈悲心怀。她的行程总是安排得满满当当,最近的周期安排也让人应接不暇:本周六去南京坐诊,18号去菏泽牡丹区进行义诊,29—30号2天东营广饶的培训,下月还要去长清举办一场大型义诊活动……
为人大代表孙伟点赞,在物欲横流的现代,依然保持着一份医者的赤诚。
新闻推荐
据新华社济南4月16日电“玉米价格大幅下降,猪价涨得又快,现在出栏一头猪盈利接近千元,但这钱赚着不踏实啊!”在全国生猪调出大县齐河县,1991年开始养猪的齐河泽佳牧业负责人朱英强一见到记...
济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济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