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磊刘新报道
本报东阿讯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重在挖掘不同学生的潜能。东阿县第二实验小学以根雕、象棋、陶艺和种植为特色,发展特色教育,点亮了孩子心灵底色。
根雕,现在成了该校三至六年级学生们的必修课。每周二到周五的下午最后一节课设为制作课,给学生充裕的时间创作,现在学生已经制作了近百件成品,学校还编撰了校本教材《根雕的制作》。
在东阿县第二实验小学根雕制作室里,记者看到大大小小的根雕作品摆满橱窗,似小鹿似羚羊似猴子,形态各异;根雕展室里,真虎般大小的根雕老虎盘踞门口,散发着一股霸气,细看它还护着一只小虎崽,霸气中多了些柔情……一件件作品栩栩如生,让人目不暇接。
东阿县第二实验小学校长李国富说:“小树根里有大世界,一个树根,不同人会有不同的看法,让学生进行根雕创作,既让孩子动手又让孩子动脑,还会让学生的心灵受到美的熏陶。目前,学校正在‘根雕与语文\’、‘根雕与美术\’、‘根雕与历史文化\’等方面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尝试,力图用根雕塑造教材中的典型人物,展现山水画的意境,再现逝去的历史场景,以此来深化学生的课程意识,激发学生的艺术灵感。”
从2010年开始,象棋正式进入该校的校本课程,每周一堂课,主要是以普及为主。除了教会学生掌握一种技能,一种棋艺,一种发展思维的方式,还注重了对“棋德、棋品”等象棋文化的培养,并对学生诠释了“棋如人生”的道理,甚至延伸到“人格塑造、品德修养”的培养。通过定期举办象棋大赛、擂台赛等形式,该校涌现出了一大批“小棋王”。五年级学生王国军告诉记者:“我爷爷是象棋高手,每周都会与他下棋,每次爷爷都会夸我棋艺有进步。”
2010年9月,东阿县第二实验小学将陶艺特色教育融入学校教育的全过程,建立了集制陶、烧窑和创作于一体的陶艺教学工作室,设置了陶艺室、展览室、材料室、烘干室等功能教室。由于没有专业教师,学校就派美术老师专门到淄博、济南等地进行了学习。
采访时,正赶上五年级(3)班上陶艺课。记者看到,学生们正在制作陶艺作品,他们以一块小小陶泥为载体,或捏、或压、或卷、或叠、或雕,无限的创意伴随着对生活和自然的感悟,尽管作品略显稚嫩和粗糙,但呈现的却是学生纯真的精神世界。展厅里摆放着许多优秀作品,色彩精美的盘子,造型各异的花瓶,栩栩如生的人物,憨态可掬的动物……这些题材丰富、造型大胆、构图丰满的陶艺作品均出自小学生之手。
五年级学生沈宝文平时很好动,可一摸起泥巴就能坐上好几个小时:“我最喜欢玩这些泥巴,你想让它变成什么样就是什么样。”正是这种随意、自由,让学生感知到陶瓷的艺术美和人文魅力,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开拓了视野。
新闻推荐
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目标在全国率先建立统一完整、法治规范、公开透明、运行高效,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统一、促进公平公正、实现社会稳定的现代财政制度四项重点任务1加快...
济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济南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