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王兆锋
本报通讯员郑兆雷
10月2日,茌平县肖庄镇许庄村,中国圆铃大枣采摘园——
刚刚送走两拨游客的枣农许占楼,蹲在地头算账:昨天接待100来人,今天又来50多位,2天不到卖了500斤枣,收入5000块钱……
身为许庄村村委委员的许占楼告诉记者,茌平是“圆铃大枣之乡”,肖庄镇是枣乡中的枣乡,而肖庄3000棵老枣树90%集中在许庄。过去每到大枣收获时节,村里人都烦恼:大枣声名远扬,不少人慕名而来,接待任务繁重。
面对记者满脸疑惑,许占楼解释,不少是“熟人”领着来,一些人走时不给现钱,打张“白条”算完,说赊的账挂在单位户头,要账难着呢!许占楼回忆,有一年国庆节,他家2000斤枣,被10张“白条”赊走了。光讨账,前前后后就用了3个月。
“到2013年大枣采摘节,‘白条\’就基本没有了。”许占楼说,2012年12月“八项规定”出台,去除了许多烦恼,也给枣农的经营方式带来改变:“现在,我们除了接待‘自费客\’,还跟镇里的‘鑫岳合作社\’签订了合同,采摘之后剩余的大枣由‘鑫岳\’负责包销。大枣销路不愁!”
说话间,一位领着四五岁小女孩、操济南口音的女游客手提满满一篮枣过来过秤。老许起身相迎:“来买卖了!”
肖庄镇同志告诉记者,今年圆铃大枣更值钱、人气更旺了:今年鲜枣平均价卖到每斤10元;“采摘园”从9月1日开园至今已累计接待游客3万多人,全是“自费客”……
新闻推荐
□记者房贤刚报道10月4日,在沾化县下洼镇枣农的枣园里,游客兴致勃勃地采摘、品尝冬枣。十一黄金周,大批游客带着家人来到这里观光、采摘冬枣。□记者张宇鸿姜言明报道...
济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济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