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岁的陈宪兰正在给114岁的母亲颜井秀梳头。
□吕卫峰报道
□本报通讯员张长青胡恩姣
本报记者张誉耀
近日,在济南召开的山东省庆祝老年节大会上,颜井秀老人被评为“山东省十大寿星”,并成为其中最年长的一位。10月1日,在邹城市钢山街道西关社区育英小区的一处普通院落里,颜井秀老人的女儿陈宪兰娓娓道来“娘”的故事。
1900年,颜井秀出生在孟子故里邹城市(时称邹县),亲历了晚清、民国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的百余年历史。
老人育有四女一子,一生勤劳朴实,善良厚道,是典型的家庭女性。如今,72岁的陈宪兰是她唯一健在的孩子,陈宪兰回忆说:“小时候,大伙都在大队里干活挣工分,俺娘最能干,割麦子都是第一。”老人还非常重视教育,上世纪50年代末,连生活都成问题的时候,她坚持把陈宪兰供读到中学。1976年,20刚出头的小儿子因事故去世,丈夫难以承受老年丧子的沉重打击,于1983年郁郁而终。颜井秀老人也常以泪洗面,留下了眼疾的病根,但她依然操持着一个大家庭。
“俺娘80多岁的时候还能下地干活。”陈宪兰说,几十年来,老人不仅把几个女儿抚养成人,还帮忙带大了外孙、外孙女以及重外孙们。那时,女儿陈宪兰和两个外孙女下地干活,留下年幼的重外孙、重外孙女由老人照看。“我们出去干活,她一个人在家看孩子,做饭的时候,就用床单把孩子绑在院子里的两棵梧桐树下。”陈宪兰回忆。
母慈得子孝,颜井秀老人对家人呕心沥血的付出,让子孙们不断在她身上学习着对家庭的责任。2005年,已过百岁的颜井秀老人仍然能够行动自如,基本不给孩子们增添负担,一次意外的摔倒让她摔裂了胯骨,只能卧床修养。
“有人劝我把她送到幸福院去,老人把我拉扯大,又把我的孩子、孙子拉扯大,我要送她去幸福院,那就是对不起她。到这个时候了,咱不疼她谁疼她?我也要给我的孩子做个榜样。”从此以后,陈宪兰开始寸步不离地照顾起母亲,她在母亲卧室增加了一张床日夜陪伴、悉心照料。陈宪兰说,老人生活规律,每晚9点睡觉,早上六七点钟起床。一天吃五六顿饭,每顿都吃得很少,不挑食,但以素食为主。在女儿的精心照料下,老人虽然眼睛已经看不清,耳朵也聋了,但还能简单交流,气色也不错。周围人都说,规律的生活和长期坚持劳动是健康长寿的秘诀之一。
然而,陈宪兰也已是古稀老人,今年她已住过3次院,6月份刚做完胸腔积液引流手术,把母亲扶坐起来的几个动作已让她呼吸费力。受家里敬老爱老氛围的熏陶,陈宪兰的两个女儿也格外孝顺,每天到家里来,照顾母亲和外婆。
“每天早上六七点钟我过来做早饭,给俺妈搭把手,晚上再回去。”55岁的大外孙女李玉花说,陈宪兰患有轻微结石,李玉花听说东边护驾山上的泉水能防止结石,每隔几天都会骑着三轮车去灌回来五六桶山泉水,够一家人吃一周的。李玉花有一个5岁的外孙女欣彤,为了照顾女儿工作,平常都是她接送、照看外孙女。“我家大妮也是老太太带大的,祖孙俩感情很好,她没事也常来看老人家,买些好吃的。”
陈宪兰说,母亲这辈子命运坎坷,自己这辈子也不易,没有了兄弟姐妹,老伴也走了,但她深受母亲坚强性格和平和心态的影响,始终能够坦然面对家庭的负担和人生的变故,“母亲是全家的精神支柱,是家里的宝”,母亲不仅给了她生命,更教会她和她的孩子们如何面对生活、如何孝老爱亲。9月29日,重阳节前夕,当地政府为老人送来了2400元的高龄补贴以及慰问品。陈宪兰也祝福母亲节日快乐,她说:“我希望老人家身体健康,等我80多岁的时候,还能有个老娘陪着我说说话,这是最幸福美满的。”
新闻推荐
记者从济南海关获悉,近日13家鲁企通过了中美海关C-TPAT(海关—商界反恐伙伴计划)联合验证。中国企业通过中美海关联合验证后,将进入美国海关网站名录,输美货物在美通关时可享受较低查验率等多项...
济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济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