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医院“排队交费、再排队拿药”的局面,将迎来变革之机:日前,国家商务部、国家发改委、国家卫计委等6部委联合发布《关于落实2014年度医改重点任务提升药品流通服务水平和效率工作的通知》,首次明确提出在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探索由优质零售药店承担医疗机构门诊药房服务等多种形式的改革,逐步形成医师负责门诊诊断,患者凭处方到医疗机构或零售药店购药的新模式。“医院开方、药店买药”的日子或将指日可待。
□本报记者单青
本报实习生禹亚宁
处方信息待共享
“放开医院门诊用药,保证患者的知情权和购药选择权,即患者可以凭借处方自主选择零售药店买药,这是新中国有史以来的最大动作,将极大地促进零售药店发展。”省城一家大型连锁药店负责人表示。
记者调查了解到,零售药店布局往往与大医院形成“合围之势”,寻求抱团发展。在山东省立医院本部周边500米内,分布着六七家药店。而在齐鲁医院和山东省中医院附近,分布的药店更是多达10多家。
然而,医院“处方流失率”并不算高,不少患者仍然选择在医院购药。记者了解到,医院大多推行刷卡看病,医生开具电子处方后患者直接在药房拿药,在方便患者的同时,也避免处方外流,却导致患者无法拿处方去药店买药,造成处方的“电子壁垒”。
山东大学卫生管理与政策研究中心左根永博士表示,医疗机构门诊电子处方实现联网和自由流动将极大地方便患者,但仍需克服重重阻力。医院往往缺乏共享动力,药厂同样有办法使这个信息共享失效。左根永担忧地说,“比如将来实现医院和药店信息共享后,药厂可以给予医院独家品种的销售渠道来控制利润,这种情况下药店没有这种药品,处方也就不可能外流了。”
医保资格待扩容
对现在的药店来说,最实际的问题是医保支付环节。能刷医保卡是一个很大的优势,也是药店生存的关键点。
目前,一些药店多年难申请医保资格。“申请医保定点药店资质难,全济南市2400多家药店,大概仅10%的药房可医保支付。”一位不愿具名的药店经营者向记者表达了顾虑,“如果药店拿不到医保支付资格,消费者就不能在药店实现医保结算和报销,这项政策最终还是难以真正落地。”
“有医保卡凭啥还要自费?”在阳光舜城、领秀城、奥龙官邸等密集居民区,周边的药店因不具备医保资格,让附近居民叫苦不迭。
一位药店经营者表示,大部分零售药店购药不能通过医保报销,这让零售药店取代门诊药房面临着制度障碍,无法与公立医疗机构的药房公平竞争。一些地区的“地方保护”政策,让医保资质的申请难上加难。
对于这一问题,此次《通知》提出了针对性政策: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将符合资质条件的零售药店及时纳入医保定点范围,逐步扩大医保定点零售药店覆盖范围。
利益链条待斩断
与此同时,患者外购药品的后续用药安全问题需要重视。比如,患者到外面买药无效果或出现问题,到底该由哪方来负责;或者患者在外购买注射剂再回医院打针,如果出了问题,责任也难以界定。如何避免可能产生的医疗纠纷,值得进一步探讨。
记者了解到,医院药房一般可以粗略分为门诊药房、急诊药房和住院药房。此次政策放开的仅是医院门诊药房,而医院七成的收入却来自住院药房。患者看病,能否真正从药价上享受实惠,判断还为时尚早。
“无论政策怎样变化,最根本的是要让病人受益。但这项政策并未从根本上撼动医药间隐藏的利益链条。”山东省立医院门诊部主任刘静表示担忧,“下一步,这种利益链条会否转嫁到药店,药店药价如何保持合理性?都值得思考。”
刘静表示,无论改革采取何种形式,要根治“以药养医”这一问题,必须打破从生产、流通到使用的整个环节所形成的利益机制。同时,医院要配套建立合理的分配制度,在药品收入降低后,通过提高挂号费、医事服务价格等来确保医生收入,真正让医生靠技术吃饭,并通过财政投入予以补贴,才可实现良性循环。
新闻推荐
□记者袁涛赵洪杰报道本报济南10月15日讯今天,省委副书记、省长郭树清主持召开高端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座谈会。他强调,要大力加强自主创新,强化人才支撑,提高产品附加值,推动山东...
济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济南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