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李剑桥通讯员马光仁报道
本报济南讯“真没想到,5亩夏玉米,打了4300公斤,平均亩产850多公斤。”10月12日,济南市长清区归德镇归北村村民马顺祥刚卖掉玉米,碰上记者。
据归德镇统计站统计,归德镇9万亩春玉米和夏玉米喜获丰收,其中3万亩蒜田间作春玉米平均亩产850公斤,最高亩产达920公斤,全镇夏玉米平均亩产650公斤,最高亩产达850公斤,创历史最高纪录。今年归德镇种植的8.5万亩小麦,有5万亩麦田亩产达到500公斤以上,最高亩产达到725公斤,全镇小麦亩产平均达到425公斤。今年全镇有6万亩土地实现了“吨半粮”。
归德镇农技站站长隋顺明介绍说,归德镇今年粮食之所以能获丰收,一是选用了良种;二是科学施肥和管理;三是“小农水”发挥了大作用;四是虽遇大旱,但是光照比较好,玉米授粉好,颗粒饱满,增加了千粒重。
据介绍,今年归德镇农技站调运进了“郑单958”、“登海605”、“登海606”系列玉米良种,并且发放“明白纸”向群众推荐良种,让群众因地制宜选用抗旱性强、丰产稳产性好、增产潜力大、熟期适宜,且通过国家或省级审定的优良玉米品种。杜绝越区种植,避免生育期偏长的品种,确保安全成熟,提高玉米产量和籽粒商品质量。全镇玉米田根据不同土壤肥力,科学合理搭配肥料,做到了有机肥与无机肥配合、氮磷钾与微肥配合、基肥与追肥配合,实施了“重施底肥、氮肥分追”。
全镇实行了统一的玉米病虫害防治措施,8月下旬,在玉米生长后期,全镇利用直升飞机对2万亩玉米进行了施药,既能减少穗虫基数,又能减轻病害流行程度,从而实现了玉米保产增产。
“要想实现高产,种子、水肥、管理三个环节缺一不可。”隋顺明说。
“归德镇玉米喜获丰收,是近几年来归德镇土地整理,疏通农田灌溉‘最后一公里\’,建设‘旱能浇、涝能排\’高产稳产田的结果。”归德镇镇长吴龙海介绍说,在今年旱情发生后,归德镇农民及时浇灌了播后蒙头水、拔节水、喇叭口水和抽雄水四次丰产水。
据了解,近年来该镇投资1亿多元用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实施了一、二、三期世行土地整理项目建设工程,又建起了2万亩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小农水示范县项目”、“高标准粮田项目”。现在全镇9万亩土地得以整理,项目区内的耕地,通过灌溉、道路、防护林工程的建设以及土地平整和改良,形成了“田块平整、林网覆盖、旱能浇、涝能排”的良好农田生态系统,提高了耕地质量,增加了产出率。
2012年,归德镇实施了“小农水项目工程”规划建设,项目2.42万亩,共涉及29个村。2013年到今年又实施了高标准粮田项目,共计1.2万亩,涉及13个村。归德镇水利站站长曹相水介绍,项目主要工程为新打深水井147眼,铺设低压管道7.5万米,埋设地下电缆4万米,新建变电室17座等工程。
在今年8月,玉米授粉时期,正是大旱时期,有利于玉米授粉,才使收获的玉米棒槌,颗粒饱满,没有丁点秃尖(即没玉米粒)现象。同时,归德镇还推广了玉米晚收增产措施。“不需要额外的成本投入,只需适当晚收7天左右,让地里的玉米更充分地吸收光热能源,亩产即可增加5%左右。”这是归德镇归北村80岁的老农民赵子河总结出来的经验。
隋顺明也介绍说:“如果玉米收得过早,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玉米的增产增效。”因而,玉米完熟期收获,玉米籽粒饱满,含水量较低,也利于收获和晾晒。
新闻推荐
□记者王爽报道本报济南讯记者近日从人保财险山东分公司了解到,为扶持葡萄酒产业发展,增强葡萄酒企业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蓬莱市率先将酿酒葡萄纳入政策性农业保险补贴范围。从2013年...
济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济南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