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于国鹏报道
本报济南讯由省文化厅、山东美术馆联合主办的“传承——单应桂美术作品巡礼展”,10月11日至31日在山东美术馆举行。此次展览共展出山东省著名女画家单应桂不同时期的作品137幅,其中包括单应桂捐赠给山东美术馆收藏的63幅代表作品。展览开幕式结束后,省内外美术家、美术评论家等还专门就单应桂艺术创作进行了学术研讨。
中国美院原院长肖峰说,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单应桂就创作了大量反映现实生活的作品,现实生活给予她创作灵感,也为她未来的艺术之路奠定了坚实基础,“在技法上,她继承中国传统绘画技巧的同时,也合理吸收西方艺术元素,所以她的一些看似普通题材的作品,也能品味出很多新意来。”
省美协主席张志民则表示,单应桂是一位真正称得上德艺双馨的艺术家,创作中始终体现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她也是最早把中央美院一批艺术大师的先进创作理念引进到山东的艺术家,为山东美术事业的发展、美术人才的培养都做出了很大贡献。在美术教育方面,也是鞠躬尽瘁,桃李满园。从艺术上来看,她是一位现实主义画家,在熟练掌握运用传统题材、技法基础上,在人物、革命历史题材等创作方面,都做出了很有价值的探索和实践。”
单应桂感慨地说:“我从16岁开始参加工作,艺术上的学习和成长离不开恩师们的悉心培养和教导。”她早年从事招贴画、连环画、年画创作,考入中央美院后先后师从一代宗师徐悲鸿、蒋兆和、叶浅予,从大师那里继承了水墨写实观念,以对现实生活淳朴的情感和对中国民间木版年画的深入研究和借鉴为基础,逐步形成了富有文化意义和生命活力的绘画面貌,在当代中国美术史上写下了极其精彩的一笔。她对传统年画卓有研究,不仅成为山东年画界的代表人物,也成为整个我国新年画的开拓者之一,留下了《和平幸福》《母子情》《湖上婚礼》等经典作品。她同时也是一位优秀的国画家,《铁索桥畔》《如果敌人从那边来》《春风》《山村妇女组画》《高原组画》《沂水欢歌》等一系列优秀作品,都是她对新中国画的奉献。
在展览开幕式的现场,有专程前来观看展览的沂南县农民代表。单应桂说:“这是我1984年到那里深入生活时认识的朋友,结下了深刻友谊,他们来参加画展我非常激动。这种浓浓的友情,也是对我创作的最大支持。”深入生活,是单应桂一直遵循的原则。从考入中央美术学院开始,现场写生伴随了她全部的艺术生活,四进沂蒙、独步高原、深入油田等写生活动,给她带来了艺术上的丰收。《山东大婶》《八月文都》《捻羊毛》等作品中,择取生活中的片断,点滴之间,表达了各地的风情民俗和群众的生活情趣,特别能够打动人心。另外如《羲之爱鹅》《李太白踏月寻句》等,则更着重于诠释中国传统文化,画面清雅,意境深远。
单应桂说:“我今年已经81岁了。如果再给我20年,我还会继续画下去,生命不息,就不停止创作。“
新闻推荐
□记者江昊鹏报道本报济南10月16日讯今天下午,省委常委、统战部部长颜世元在济南会见了以主席贝恩德·雷克辛格为团长的德国左翼党代表团一行,客人访问山东的主要目的是会晤省委负责同...
济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济南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