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海区在滩涂上建起的求是公园景色宜人。(资料图)□济南站记者韩伟杰
从潍坊市区驱车30分钟,就能看到路边“走进滨海体验未来”的大型广告牌。停车的地方是个木质装饰的院落,看上去像文艺范儿十足的画廊,墙上“山海湖河综合整治工程指挥部”的牌子吸引了大家的注意。
作为一个外地人,来滨海之前,记者甚至不知道潍坊有海,而对于潍坊靠不靠海的疑惑,不仅外地人有,很多本地人也有。“一片盐碱地挡住了海,过去,很多本地人都没有来过潍坊的海边看看。”而滨海新区的设立恰是潍坊寻海的实践。
海易见,河也易见。白浪河平静缓慢的河水穿城而过,与北海路同行,汇入年轻的滨海新区。但山在哪?湖又在哪呢?
在滨海新区的规划宣传片中,湖是挖出来的,山是堆起来的。山海湖河综合整治工程指挥部的一项工作,就是在2600多平方公里的盐碱地上制造人工生态景观。
造景,在从指挥部到达潍坊滨海海岸的路上,这一印象在不断刷新。宽阔笔直的道路两旁,大片的优质草地让来自青岛的记者也在惊叹。同行的工作人员道出盐碱地上做绿化的艰辛,我们所看到的绿地和树木,全都是借土而生。“种一棵树,要挖一个1.5米深的大坑,换上从外地运来的好土,才能让树木在这里扎根。”潍坊有140多公里的海岸线,走到海的边,可以听到不同口音的游客在这里海钓、嬉戏。抓一把细软的白沙,同行的工作人员说,这沙滩也是造出来的。“潍坊本地的沙滩是粉沙,40%是泥,海水一过就成硬的了。现在看到的沙滩,都是从外地买来的大粒海沙,适合在沙滩玩耍的沙子。”
造景,在诸多地方谈起即被反感的词汇在滨海新区被赋予新的内涵。“我们是因时造景,因势造景。”滨海新区宣传部门一位负责人说,时是海洋强国战略和“蓝黄”两大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势则是潍坊举全市之力突破滨海的滨海梦。
“我们为什么要走向海洋,因为海洋里啥都有啊!”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的父亲80年代在如今的滨海新区参与海洋化工,但他直到2007年才真正走到潍坊的海边。因为有海,潍坊成为山东省会都市圈最近的出海口,也因为有海,潍坊建起了滨海旅游度假区,不仅迎来世界各地的游客,也承接起风筝、赛车、马术等国际赛事。“现在看滨海,夏天人多,冬天人少;白天人多,晚上人少。但在未来,兴起产业留住人,产城融合的滨海将成为容纳150万人的新城。”
新闻推荐
□记者赵洪杰报道本报济南10月23日讯今天,第二届“中国农业经营创新论坛”在山东财经大学举行,论坛由山财大主办、山财大农业与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凯亚中心)及山东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联...
济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济南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