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十艺节过去一年了,但其效应依然持续发酵。作为东道主,山东抓住十艺节筹办机遇,创新理念,上下联动,文化惠民,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就。一年以来,山东省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扩大十艺节多元带动作用,发挥“后十艺节效应”,在文化演艺市场、公共文化服务、文化精品创作等方面逐渐形成了长效机制,为经济文化强省建设提供了强大动力。本报特推出系列报道,展示十艺节带来的山东文化建设的重大变化。继上期专题报道山东文化演艺市场后,本期推出山东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报道,敬请关注。
□本报记者王红军
“我喜欢看科技类的图书,现在村里的文化服务中心里都有了。”这个暑假,曲阜市小雪街道武家村的胡洪静,整天都待在文化服务中心里看书。今年开始,山东省将基层文化服务功能与党员教育、农技推广、科学普及、卫生计生、体育活动等公共服务职能结合起来,使之成为村级和社区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阵地。
今年,山东省在全国率先提出“整体创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并确定了济南、青岛、东营、烟台、潍坊和威海作为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试点。省文化厅副厅长李国琳表示:“山东省将以全省为单位,‘整体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试点,为全国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探索成功经验。”
完善体系——
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有“责任”
近年来,山东省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尤其是以举办十艺节带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省、市、县、乡、村等五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和网络基本健全,全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但是,我们距离建立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目标依然有差距。
李国琳表示:“公共文化服务投入不足、效能不高、机制不活、统筹不力等问题仍存在,公共文化服务的社会化、标准化、均等化程度还比较低,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尚未充分显现。”
今年1月,在全省文化工作会议上,省政府与17市签订了《山东省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目标责任书》,明确了各市建设责任。从上半年情况来看,各市对“责任书”列出的未达到标准的市县两馆以及乡镇综合文化站、村文化大院等都加大了投入力度。其中,聊城市投资7亿元建设了8万多平方米的市民文化中心,滨州市为200个村文化大院购置了数字化设备、音响、锣鼓、图书等,文化小广场覆盖率达到了87.5%。
到目前,全省1820个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中心)中,达到国家三级以上标准的有1050个,占总数的57.7%;全省行政村和新建农村社区已经建成文化大院(综合文化中心)69000个,建成文化小广场51660个。
提升效能——
一个协调机制撬动23个部门
今年8月底,参照国家协调组的模式,省政府正式建立了山东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协调机制,由省文化厅、省委宣传部、省编办、省文明办、省发改委、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省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中心等23个部门组成。
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文化厅厅长徐向红表示,由于部门、行业主导的自上而下的建设模式,致使许多文化惠民工程分散在文、广新、工、青、妇、体等各个部门。“各部门、各行业都想为基层多做点事情,但实际上大家‘各自为政\’,有的地方‘漏项\’,有的地方‘重复\’,相互之间无法协调推进。”
按照协调机制的责任分工,省发改委将统筹全省重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项目,省财政厅研究建立全省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管理和服务的财政保障机制,省教育厅推动农村中小学和乡镇(街道)、村(社区)综合文化中心共建共享,省民政厅指导和推进全省社区文化建设,省新闻出版广电局、省体育局、省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中心等也都将积极参与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从而提高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的综合效益。
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方面,资源不足与重复建设“并存”。以图书馆为例,山东省公共图书馆达到了153个,但按照国际图联的标准,每5万人应拥有一个图书馆,有效服务半径标准为4公里,而山东省平均63万人才有一个图书馆。
在协调机制中,省体育局、省总工会、团省委、省妇联等部门将分别指导公共体育场、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工人文化宫、青少年宫、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科技馆、中小学校课外活动基地等免费开放,从而推动基层公共文化资源共建共享,有效弥补资源不足的“缺口”。
促进均等——
“补齐短板”惠及每一位群众
10月9日晚,日照东港区小花社区,《好人就是咱自个儿》的音乐声在文化大院响起,吃过晚饭的村民就聚集了过来。这得益于东港区的“砸墙运动”。2012年底,东港区450多处村委大院的围墙相继被拆除,文化大院变成开放式的文化广场。
“当年,东港区耗资3000多万元,在所有社区、村庄建设了文化大院,棋牌室、图书室等一应俱全,但是居民经常遭遇图书室不开门、文化大院‘铁将军\’把门的尴尬。但是现在,文化大院已经是另外一番热闹的景象了。”东港区委宣传部副部长赵东波说。
目前,山东省即将试行《山东省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标准(2014年-2020年)》。其中,为了更好地发挥公共文化设施的作用,山东省县级以上各级各类公共文化机构按照职能职责、国家有关要求和当地人事、编办等部门核准的编制数量配齐工作人员。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每站配备有编制人员1—2人,规模较大的乡镇适当增加,并配备1名三级以上社会体育指导员。而这些人员的经费由当地政府承担,设施的维修更新费用也纳入年度公共服务预算。
按照“标准”要求,全省各村(社区)将设置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并与文体广场结合,每1000户配备不低于1500平方米的公共运动场,因地制宜配置一个运动场;广播、电视传输网络要延伸到所有20户以上的自然村。此外,乡镇(街道)要设置综合文化站。
“均等化是现代公共文化服务的基本要求,标准化是达成均等化目标的手段,包括政府保障的标准化、设施建设的标准化、管理和服务的标准化、考核评价的标准化。”李国琳表示,“我们要按照全覆盖、保基本的思路,‘补齐短板\’,真正促进城乡均等、区域均等、特殊群体均等,让公共文化服务惠及每一位群众。”
新闻推荐
10月22日,省委组织部、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组建泰山学者攀登计划评审委员会,从省外聘请9位两院院士担任专家,对泰山学者攀登计划申报人选进行评审,最终产生20名人选。按照《泰山学者攀登计划...
济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济南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