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经济进入换挡期
GDP为42814.2亿元,增长8.7%去年同期增速为9.6%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去年同期增速为20.1%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6%去年同期增速为13.1%
进出口总额增长9.1%去年同期增速为6.4%
CPI累计上涨2%
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01.6万人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21.1万人,提前完成年度计划
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912元,增长10%
数据:王亚楠代玲玲制图:于海员
□记者王亚楠代玲玲报道
本报济南10月23日讯今年前三季度,全省生产总值为42814.2亿元,同比增长8.7%,略低于上半年(8.8%),高于全国平均水平(7.4%)。在今天省政府举行的第三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上,省政府副秘书长、省政府新闻发言人李娥表示,全省经济增长仍处在合理区间之内,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结构调整成效明显,重点改革有序推进,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据李娥介绍,预计全省秋粮增产8亿斤,全年粮食总产有望突破920亿斤,实现“十二连增”;预计前三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5%左右;服务业增加值占比继续提高,服务业税收占税收总收入的比重达到45.7%,同比提高1.2个百分点。
从传统的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看:前三季度,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尤其是重点建设项目进展顺利,已完成投资464亿元,占年度计划的74%,民间投资占比也稳定在8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6%。外经贸保持较好走势,进出口总额增长9.1%,其中出口、进口分别增长10.4%和7.9%,增速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民营企业进出口份额占全省的48.3%;实际到账外资112.9亿美元,增长9.7%。
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增速以外,经济增长的内涵、动力、格局的新变化更受关注。“结构调整成效明显”,李娥说。
主要表现在: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前三季度装备工业增加值增长11.9%,高于全部工业2.4个百分点;预计技术改造投资增长20%以上;高端装备、新材料、新医药、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保持较快增长;下达淘汰落后产能任务的63户企业已全部关停相关生产线。创新能力不断增强,预计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到31%,比年初提高0.8个百分点;发明专利授权量增长15%左右。区域亮点也不断显现,蓝黄“两区”建设取得阶段性重要成果,主营业务收入过10亿元的海洋优势产业集群达到131个,主营业务过百亿元的高效生态企业达到14家。
新常态下,更需要释放改革红利,带动经济发展环境深度优化。据介绍,今年以来,全省简政放权、国有企业、民营经济、财税金融、市场价格、生态文明、教育文化、民主法制等改革全面铺开并取得积极进展。
目前,省政府机构改革任务基本完成,市县改革任务11月底前可基本完成,行政权力清单制度在全省积极推行,省以下财政体制和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得到完善。推动省属国有企业深化改革,制定了13个方面的配套办法。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和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政策的实施,让更多创业者能够拿到“入场券”,公平参与市场竞争,新登记市场主体增长了49.4%。将邮政、通信业纳入“营改增”试点,已累计减轻纳税人负担111亿元。加快发展齐鲁股权交易中心,确立了全省性股权交易市场的基本监管框架;青岛市财富管理金融综合改革实验区总体方案已报请国务院同意。此外,山东省新型城镇化规划编制出台,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整省试点,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整合工作基本完成。
新闻推荐
□CFP供图教育部此次出台规定,主要是针对加分政策实施过程中的不公乱象。□本报记者江昊鹏虽然早就知道明年起高考取消体育、艺术等特长生加分项目,但山东省实验中学高...
济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济南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