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亚光电公司生产的短焦距镜头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受到很多客商青睐。
华亚光电公司的logo墙与电子展示屏。
济南华亚光电有限公司的创始人——杨华(左)、张维强(右)在进行镜头组装前检测,以确保产品质量。
张维强在陪女儿张思喆看他设计的镜头。在新材料产业园区的帮助下,女儿进入桑梓店当地幼儿园,解除了张维强创业路上的后顾之忧。
鑫茂·齐鲁科技城副总康学军(右)在帮助杨华公司整理申报高新技术企业材料。□记者王世翔韩伟杰报道
10月13日,杨华接到电话,发在网上的招聘启事有了应聘者,下午就要来面试。这是济南华亚光电有限公司到达黄河北后的新一轮招聘,总经理杨华希望团队能增加4—8人。
在此之前,济南华亚光电的创业故事已经在济南新材料产业园区广为传播。8个年轻人、280平方米的车间、3000万元的年产值,他们的团队也被形象地称为“八只虎”。而现在,企业进驻济南新材料产业园区鑫茂国家级孵化器,团队也该扩容了。
作为一家以光学镜头研发销售为主的科技型小微企业,济南华亚光电以投影仪用的非标准镜头取胜,他们研发的一款超短焦镜头74厘米能打出100寸的画面,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1985年出生的张维强是这家年轻企业的技术核心,也是企业的董事长。2013年,他与1980年出生的杨华一拍即合,在6月注册公司开始创业。在他们的8人团队中,有5名80后和3名90后组成。
和所有小微企业的坎坷起步一样,张维强和杨华的创业也并不顺利。“我们当时的研发中心在山大路,80平方米的房间月租就3000多元。装配车间在历城,来回两头跑。”资金的压力促使他们让企业尽快开始营收,但寄予了创业热情和希望的第一款镜头,却在测试时没能通过。“花费了五六十万元研发的镜头,不能上市就变成了一堆废玻璃。这次失败几乎花掉了我们所有的资金,当时身上就只剩下几百块钱了。”
没有钱继续作研发,张维强想到去银行贷款。“跑了5家银行,申请贷款的一条,要求公司注册3年以上就把我们挡住了。唯一一个可以申请的,也只能申请50万元,但当时50万元根本就不能帮我们解困。”经各方筹资暂时解决了资金难题,两人也开始寻找一个能够用于研发和装配一体的地方。
“从今年3月份开始,我们一直在选地方。市区房租太高,而一些大企业集中的地方,我们这样的小微企业可能并不突出。后来看到‘北跨\’是济南的重点,所以我们想到黄河北来找找机会。”杨华第一次到济南新材料产业园区时,以孵化培育科技型小微企业的鑫茂国家级孵化器还在建设中。“第一次谈,孵化器就提到了12项优惠政策,包括免除第一年的房租,享受金融服务等,这对我们来说很有吸引力。”也是在第一次交流时,鑫茂·齐鲁科技城副总康学军看到了华亚光电的优势。“他们有热情,有技术,有市场,就是缺地方和资金,而这恰恰是孵化器可以帮助他们的。”
帮企业全程代办注册手续,申请专利和科技型企业,康学军也为华亚光电提供了解决资金难题的方案。一种是由鑫茂作担保帮我们申请贷款,二是由鑫茂·齐鲁科技城直接注资100万元购买企业20%股权。“鑫茂为孵化器的科技型企业提供了1000万元的创业基金,由鑫茂来直接注资,更快地解决了我们的资金困难,我们也能够迅速投入工作。”张维强说。
今年7月,华亚光电进驻鑫茂国家级孵化器,拥有了280平方米的独立空间。从市区带到黄河北,张维强又遇到了新问题。3岁半的女儿已经到了入园的年龄,在市区读私立幼儿园花费不低,而且接送不方便。能否让女儿在济南新材料产业园区附近入学,是张维强遇到的问题,也是华亚光电其他年轻人可能遇到的问题。“把这个问题跟园区方面说了,园区很积极地回应,并安排了孩子在桑梓店镇实验幼儿园上学。”这让张维强非常感动。
办公场所有了,资金难题解开了,孩子上学也有了着落,张维强也带着团队开足了马力。“来新材料产业园区之前,我们一个月的镜头销量也就20只,现在我们基本上能保证一个月出100只镜头。”杨华说,对于明年实现3000万—5000万元的销售额,团队成员都很有信心。
“开始创业这一年多时间,我经常想自己为什么要创业。现在的体会是,你有想法,想要通过创业来实现自己的想法。而这其中不可缺少的是,你有地方、有平台实现自己的想法,新材料产业园区就为我们小微企业提供了这样的平台。让我们在这里扎了根。”张维强说。
新闻推荐
□章安报道本报济南讯记者近日获悉,由济南出版社出版发行的一年级小学生的日记《一年级的小婷婷》,甫一上市,即受到学生、老师和家长的欢迎,首版10000册20多天即告售罄。“这本书内容真...
济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济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