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王红军
“这世间只见过青藤缠树,从未见过大树缠藤……少小青藤长成大树,妈妈我原本大树变成了枯藤……”一段酣畅淋漓的唱腔,寓意父母与子女的情感历程,唱出了人们心底的共鸣。日前,在全省优秀小型戏剧新创作剧目展演中,由济南市京剧院创排的京剧《账本》,以独特的视角关注当下老年人的精神生活。
在5天的时间里,来自全省14个剧种的20个优秀剧目参加展演,集中展示了山东省小型戏剧创作的优秀成果。“小戏反映生活、贴近生活,小戏比大戏还好看。”9月27日,在全省小戏创作座谈会上,国家一级编剧孟令河表示,“去年的十艺节,山东舞台上演出的大戏比较多,十艺节后小戏创作有了新气象。”
“小型戏剧的特点就是老百姓喜闻乐见,而且能够充分发挥戏曲短小精悍反映生活的特长。”省文化厅副厅长陈鹏表示,在筹办十艺节过程中,山东省大力推进戏剧精品创作,如今也要下力气抓好小戏创作演出。“山东是小戏创作成绩较大的省份,本次展演之前不少剧目已参加过全国性的会演,得到专家的高度评价,受到广大观众的欢迎。”
本届小戏展演的优秀剧目,是从全省58台剧目中精选出来的。省吕剧院国家一级导演陈贻道表示:“山东小戏创作走过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5年前创作获奖的作品,第二阶段是3年前的柳琴戏《村官上树》、《选民老冤蛋》等,第三阶段是近年来创作的五音戏《英雄铁山》、吕剧《四知太守》、《冠军回家》,小戏创作作品比较多,而且剧目质量也不差。”
从剧本征集到小戏创作展演,省剧协副主席王华莹参与了全过程,她说:“此次参展剧种多,除了京剧、吕剧、山东梆子外,还有近几年恢复的两夹弦、扽腔等;剧目题材广泛,构思新颖,贴近生活,关注现实,将为弘扬山东传统文化、繁荣戏曲创作队伍起到积极的作用。尤其是参加这次展演的年轻演员较多,真正为这次展演增光添彩。”
省艺术研究院研究员于学剑评价说,这次参展的小戏贯穿了歌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社会正能量的主题思想,既有反映国家情怀的柳腔《冠军回家》,也有反映干部廉政的《随礼》,还有反映抗日精神的《英雄铁山》。此外,这些小戏充满了批判精神,有反映面子工程的《墙角》,有批判行贿的《四知太守》,还有批评对父母不孝敬的《账本》,批判锋芒很尖锐
“小戏贴近现实、贴近生活,语言口语化、土语化,很容易引起观众共鸣,这是小戏值得发扬的优点。”但是,于学剑也认为,我们的部分小戏创作也存在问题和不足,“有些剧目节奏不够精巧,看不出戏剧的变化和错落;有的剧目舞美大制作,超过了小戏的能量,应该更简便、更艺术、更精巧。”
省京剧院原院长、国家一级演员焦体怡表示,“山东地方戏剧种要出更多的优秀演员。这次展演活动既有有影响的演员参加,也有青年新秀参加,展现了良好的戏剧艺术‘传承\’。同时,小戏反映现实题材比较多,说明我们的作家、编剧已经在关注现实,但有关农村土地流转题材的戏剧还是比较少,这应该受到关注。”
省艺术研究院院长张积强表示:“舞台艺术作品要有鉴赏标准,在创作问题上要以小见大,但不是以小图大,要把握好揭露的矛盾的尖锐性、普遍性、典型性;要寻找到传统文化的精神和底蕴,寻找到时代风貌和精神面貌,寻找到东方传统美学,而不是无限地放大问题。”
说起当前山东省小戏创作的现状,省委宣传部文艺处处长葛长伟表示,我们在肯定小戏创作成绩的同时,也要看到其不足和问题。“我们的部分剧目过于追求故事性,有些地方剧种的特色丢失了,尤其是唱腔、音乐等方面的特色;有的小戏创新不足,原创性的东西太少,这都需要我们好好总结,把小戏当大戏来创作,真正多出小戏精品、多出人才。”
“小戏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和保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群众的节日文化生活等方面都有着示范作用。”葛长伟表示,“下一步,山东省将进一步规范文艺精品的评奖,充分发挥评奖的引导作用,激励更多更高层次的人才参与到小戏创作中来。”
新闻推荐
□记者牛远飞报道本报济南10月30日讯今天,济南再次遭遇“霾伏”,不少市民无奈戴上口罩出行。雾霾频来袭,究竟谁是罪魁祸首?当日,济南市环保局对外发布了2010-2013年度环境空气细颗粒物...
济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济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