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李振
通讯员刁琳波李志勇报道
本报济南讯“深井巷道通风技术是我们联手业内知名专家教授拿出的新成果,不仅解决了生产难题,更节约了生产成本,仅是巷道维护一项,一年就能省下200多万。”日前,山东能源新矿集团孙村煤矿矿长张殿振告诉记者。今年以来,山东能源充分发挥技术优势,通过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和国家工程实验室等4个“国字号”创新平台,吸引业内顶尖团队加盟合作,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实现减亏创效,为企业逆势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随着煤炭市场行情持续下行,减亏提效成为各家煤炭企业面临的当务之急。如何减?怎样提?是通过增产量、铺摊子弥补亏损,还是靠高投入拉动带来效益的一时提高?山东能源集团从自身实际出发,依托过硬的技术基础,走出了一条依靠科技创新实现减亏提效的路子。
孙村煤矿是一座开采历史逾百年的老煤矿,除了面临资源日益匮乏的生产压力,更受到冲击地压、煤层自燃、有害气体等多种井下灾害的威胁,安全生产压力也日益突出,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在山东能源集团,像孙村煤矿这样开采超30年的矿井共有11对,千米深井有14对,此外,还有19对高瓦斯、煤与瓦斯突出矿井,18对受冲击地压威胁矿井,35对受水害威胁矿井,13对受高温热害威胁矿井,76对有自燃发火倾向矿井和32对受软岩威胁矿井。由于开采难度大、技术水平低,这些老矿深井以及自然条件恶劣的矿井成为集团亏损的“出血点”,拖住了企业减亏提效的步伐。要想止住“出血点”,常规手段难以奏效,必须使出“王牌”。
“目前,山东能源拥有2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个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和1个国家级工程实验室,这都是国内同行业中含金量最高的4块‘国字号\’招牌。”山东能源集团研发中心负责人介绍说。这4块招牌就是握在集团手中的“王牌”。作为一家省属煤炭企业,山东能源吸纳业内一流科研团队的能力有限,而“王牌”在手,又有世界500强企业的身份,山东能源得以站上更高一级平台,具备了联手国内顶尖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实力,将企业生产发展中面临的难题一一破解。
孙村煤矿正是借助新矿集团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平台的优势,与山东科技大学就“深井巷道通风”项目进行联合攻关并取得成功。目前,该矿井通风阻力下降3.8%左右,预计年内可封闭限制巷道3万米,年可节约巷道维护费用200余万元。如今,该项技术已在新矿集团旗下的7座老矿深井全面推广,不仅给矿井建立了网路简化、节能高效、运行可靠的通风系统,而且每年还可为新矿集团节约巷道维护资金上千万元。
借助4块“国字号”招牌,如今,清华大学、煤炭科学研究总院等业内一流院校机构已成为山东能源集团的“智囊团”,为企业发展助力。除“国字号”科技平台外,目前,山东能源集团还拥有11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3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3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2个省级工程实验室,涵盖了煤炭开采、煤焦化工、油页岩综合利用、发供电及热电联产、橡胶化工、机械装备制造、半导体激光器、物流、医疗健康等多行业。通过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和发展,企业涌现出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成果,自主创新能力和创新氛围得到了显著提升。
新闻推荐
□记者滕敦斋报道本报济南9月21日讯今天下午,省委书记姜异康在济南会见了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一行。客人此行来山东主要是调研当前经济形势。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孙伟,省委常委、秘...
济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济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