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蒋兴坤
9月15日和23日,山东省接连举办了“一圈一带”和蓝黄“两区”全国知名企业家投资洽谈会,为企业投资山东构建了交流合作的平台。随着区域发展战略的推进,投资企业感受到了山东区域发展战略带来的红利。
300多名知名企业家参会
“一圈一带”和蓝黄“两区”投资洽谈会,每个市仅有6分钟的发言时间。有限的时间内,各市发言人直奔主题,简明扼要地介绍了各自基础条件、发展优势、优惠政策、招商重点。记者发现,每次发言结束时,发言人不约而同地表现出了对招商引资的急迫。
青建集团副总经理张修忠是济宁市邀请的客商,参与了济宁市不少道路、场馆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参加“一圈一带”投资洽谈会,张修忠除进一步了解济宁市招商政策外,他也希望通过这次会议,在其他市寻找商机。
中兴电力股份有限公司项目部总经理韩炜参加了蓝黄“两区”的投资洽谈会。他认为,山东蓝黄“两区”发展战略的推进,会带动能源的消费,市场广阔,而他们公司业务涉及电力工程设计和建设,高、中压成套电力设备生产制造、安全智能化系统集成等许多领域,推介会为他们公司找到落地区域,提供了很好的途径。
参加完推介会后,张修忠、韩炜又找到济宁市、东营市等市招商负责人详细了解招商政策,并对重点项目表示出了合作意愿。
记者了解到,“一圈一带”和蓝黄“两区”投资洽谈会分别吸引了170位和200位的全国知名企业家参与,招商项目涉及基础设施建设、现代海洋产业、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文化产业等多个领域,为企业家走进山东、投资山东搭建了一个交流合作的平台。
区域融合令企业受益
9月23日上午,青岛康地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庆利早早地来到了蓝黄“两区”投资洽谈会的现场,他告诉记者,他想从会上搜集各地区的推介资料,从中寻找商机。这家以制造生物酶制剂为主的企业在2009年在高密设厂,拥有研发、生产、销售完善的产业链,有员工200多人,年产值达到3亿元。
企业设厂,需要寻找最适合自己的地方。区域间生产要素的流动,让企业享受到了发展的红利。张庆利说,在高密设厂,就是考虑到了土地指标、税收优惠、用工成本等各方面的条件。
一家高新技术企业在县区发展,如何吸引人才?张庆利当初也曾犹豫,但企业的发展过程解除了他的忧虑。张庆利说,随着蓝黄“两区”战略的推进,企业明显感受到了潍坊市对于人才的吸引力在上升。
李爱民是山东问鼎实业有限公司的总经理,有意向在莱芜市从事养老地产开发项目。
他说,随着济莱协作区建设的推进,莱芜市将会成为济南市重要的旅游、养老目的地,交通、户籍管理、公共服务等方面的融合让他们企业感受到了便利,从中受益。
招商工作“转型升级”
招商不易,是许多政府人员对招商引资工作的精炼概括。把招商和选商结合起来,以优质的服务吸引企业落地,各地政府的招商工作也在“转型升级”。
“现在招商,各地建立了产业园,企业只要带着项目和团队,其他的事情政府全给办妥了。”张修忠说,招商方式的改变体现了政府工作理念的改变。“围墙内的事情企业办,围墙外的事情政府办。”
围绕区域发展战略招商,两次投资洽谈会各地招商“宁缺毋滥”。在蓝黄“两区”投资洽谈会,省区域办副主任张素坤介绍,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主要围绕海洋生物、海洋装备制造业、现代海洋化工、现代海洋渔业及水产品精深加工业、海洋运输物流与文化旅游等产业招商,符合区域定位的企业将享受到海域海岛、土地使用等多项政策优惠。
省区域办副主任关兆泉说,“两区一圈一带”战略规划释放了山东经济发展的活力,投资洽谈会为深化政企合作,扩大交流,提供了平台,山东省将继续提供优质服务,营造良好营商环境,推进区域间交流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新闻推荐
□张博韬李占江报道本报济南9月23日讯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今天在济南举行第一次全体会议,听取有关法规修订草案审议结果的报告、有关法规草案的说明、有关情况的报告及人事任...
济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济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