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镌刻着历史的济南二机床,到民营经济“新贵”魏桥集团;从处于大数据行业尖端的浪潮集团,到被网络彻底改变的“淘宝村”,山东始终踏着时代步点前进。(□徐士俊报道)
□本报记者袁涛
又快又好·又好又快·不唯GDP
1937、1953、1960、1982、1987……在济南二机床的每座厂房、办公楼、礼堂上都标着这样的数字,分别代表了这些暗红色建筑的建成年代,见证了过去几十年的沧海桑田。
1953年1月1日,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施。据《山东省志·工业综合管理志》,当时山东省提出的基本任务是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打下社会主义工业化、国防现代化的基础。济南二机床、中国重汽等一大批机械企业的发展正当其时。
“我被分配到四车间,那个时候能到济南二机床工作是一件很荣耀的事。”1967年冬天,21岁的王铭章技校毕业后来到济南二机床。当时,这家企业被称为全国机床工业18罗汉之一,有400多台(套)“中国第一”再次诞生。
大浪淘沙。现在,昔日的18罗汉有的已被兼并重组,有的走上了合资道路,还有的已转行,但济南二机床仍在不断迈上新的台阶。2006年退休前做到了副总经理的王铭章说,纵向比,济南二机床的发展今非昔比,但横向比,和国外顶尖企业还是有差距。
“上世纪90年代,自从工业产值进入全国前三位之后,山东逐步成为了工业大省。”省政府研究室工交处处长王唯宁表示。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时代背景下,山东的投资、进出口、消费三驾马车急速飞驰。2002年,山东GDP首进万亿俱乐部,2008年进入3万亿俱乐部,2012年进入5万亿俱乐部。
当前,山东经济依然处于重化工阶段。“工业太重,结构太重,调整的压力很大。”省委副书记、省长郭树清坦言。
从快,到又快又好,到又好又快,到全面协调可持续,再到目前的不以GDP增长率论英雄,山东的发展观与时俱进。在去年年底召开的全省经济工作会议上,省委书记姜异康指出,要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切实转变到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上来。这是山东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的任务目标。
砸碎的饭碗·消失的名牌·崛起的民企
余光海没有想到,自己的“铁饭碗”短短几年间就破了,而且破得这么彻底。
1991年,他成为菏泽市一家国营棉花加工厂的工人,捧上了所谓的“铁饭碗”。1992年,党的十四大作出决议,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自此,许多在计划经济下曾经红红火火的企业一步步走向衰落。从1993到1997年,纺织行业陷入全行业亏损,一些老牌棉纺企业相继倒闭。1997年,余光海下岗了。
从计划到市场,这是65年间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实现的重大突破。
从1953年起,国家对粮食实行统购统销。在工业领域,全省的国营、集体企业则按照计划指令进行生产。1986年,生产“北极星”牌报时摆钟和石英钟的烟台木钟厂闻名遐迩,青岛电冰箱总厂开始生产琴岛—利勃海尔牌电冰箱,三鸡牌布鞋和红叶牌、玫瑰牌、白兰牌手缝针都是名牌产品。这些产品对现在的90后、00后们来说,好像是天方夜谭。
就在余光海下岗的同时,邹平县魏桥棉纺织厂厂长张士平开始了新一轮的逆势扩张,纱锭从33万枚增加到500万枚,织机从4000台发展到4.2万台。1998年,魏桥收购了巨亏的国有企业滨州第一棉纺织厂。2005年,民营企业魏桥集团成为全球最大的纺织企业;2012年,魏桥集团首次跨入世界500强。
棉花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商品。从山东来看,山东省曾设立一轻厅、二轻厅来管理轻工业,另设立一个纺织厅专门来管纺织。随着政府机构改革,2000年,一轻厅、二轻厅合并改为省轻工办,纺织厅改为纺织办。2005年,则进一步改为轻工协会、纺织协会。行政职能淡化了,这个时期是山东轻工业发展最快的时期,山东在造纸、白酒、纺织、玻璃等领域均成为大省。
现在,如果再拿自行车、缝纫机、手表、灯泡、干电池、铅笔、肥皂等产品的产量来衡量山东工业的发展,那只会是贻笑大方,一些类型的企业可能在山东早已绝迹。
而对余光海来说,现在日子还不错,他并没有离开纺织行业。靠在县城倒腾衬衫、裤子、针织衫等纺织品,他早已住上了大房子并开上了汽车。
供销社·淘宝网·云计算
1949年10月25日,济南市政府利用济南市人民法院后门广场统筹规划建设的人民商场初具规模,商场占地60余亩,内有摊贩700余户。现在看,这条消息微不足道,但这千真万确来自山东1949年大事记。
市县有个百货大楼,乡镇有个供销社,村里有个代销点,这些是中国上世纪80年代以前的商贸符号。文亮今年26岁,他还记得小时候的最大乐趣是跟着父母去镇上赶集卖菜。上初中时,镇上有了几家超市;上高中时,县城里遍地都是超市和网吧。现在,他大学毕业后留在济南工作,热衷于网购,对淘宝上的网店信息很熟。文亮的父母还是到镇上、县城的超市里买东西,不会上网,甚至连手机短信都不会发。
搞活和创新,彻底改变了中国人的生活,也改变了行业和企业的运作方式。
如果依然固守在个人电脑领域,浪潮集团现在还存不存在可能都是个问题。1983年,这家企业研发出自己的第一台个人电脑。现在,紧紧抓住云计算和大数据,浪潮集团已经成为我国最大的云计算核心装备的制造商和解决方案提供商,业务涉及金融、通信、卫生、教育、制造等行业。
轿车产业一直是山东经济发展中永远的痛。据说,鉴于与青岛市的历史关系,当年德国宝马汽车公司曾打算在青岛建厂,省内有关方面则婉言谢绝了,主要原因是:中国能有多少人买得起宝马?2013年,宝马汽车在华销量超过39万辆,中国大陆成为宝马汽车在全球最大的市场。
时代在变,你不想变也会被推着变,再不变只会被淘汰,甚至连慢半拍都不行。当前,钢铁、水泥、电解铝等行业严重产能过剩,一些企业亏损严重,与多年来这些行业靠吃老本过日子分不开。2008年金融危机之前,飞速发展的经济给了这些行业、企业赚大钱机会,规模上去了,盈利上去了,盈利模式一直没有变。在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这些笨重的行业、企业甚至连转身的力气都没有,不亏损才怪。
理性看待优势和不足,找准目标和方向,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山东的未来一定会更美好。
新闻推荐
□记者贾瑞君报道本报济南9月28日讯最高人民检察院今天发布消息,济南市工商业联合会原常务副主席赵万里(正局级)涉嫌滥用职权、受贿犯罪一案,经山东省人民检察院依法指定管辖,日前已由...
济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济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