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新闻 章丘新闻 平阴新闻 济阳新闻 商河新闻
地方网 > 山东 > 济南市 > 济南新闻 > 正文

那山那人那诊所……村医刘庆民行走大山35年

来源:济南日报 2014-04-25 03:28   https://www.yybnet.net/

点击查看原图点击查看原图点击查看原图点击查看原图■本报记者王仰浩刘立峰

在一片被大山环绕的村庄里,这是唯一一个卫生室,8个村1892名村民,都是它的服务对象。“去镇上的医院要走30多里的路,这里最近,也最方便。”68岁的魏师傅告诉记者,在这里可以先看病,在卫生室写个账单,中秋或年关地里的庄稼收获了再结账,对于不少农村困难家庭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然而,35年前,谁也不曾想过在山里看病能这样方便……

52岁的刘庆民在泗水大山深处从医35年,年过半百只出过两次远门,一次是去济南录电视节目,一次是患癌后来济宁复查,外面的世界他不太熟悉,但是隈泉庄周边8个村子的每条道路都有他的足迹,哪家有病人需要帮助他也一清二楚。

35年悬壶济世,攒下了9万元账单,都是周围父老乡亲看病打下的欠条,由于长期工作无规律,2009年他患上膀胱癌,在最拮据时,他没开口向村民要账,更担心的却是“大山里面不能没有医生”。医校毕业的儿子开始接过父亲的“接力棒”,但却不知道“坚持”到底需要付出多少努力。在茫茫大山里,这条从医路承载了太多的感情与期冀,我们也祝愿这场接力能越走越远。

24日上午,穿过高低起伏的山路,记者来到泗水县大山深处的苗馆镇隈泉卫生室,里面只有简单的几间平房,院子和屋内却被拾掇得干净利落。在输液室,村医刘庆民正在为68岁的魏师傅打吊瓶。记者看到,除了魏师傅之外,小小的输液室里还坐着其他4位老人,其中年龄最大的82岁,最小的也已经61岁了。

放弃当“先生”改行做“郎中”

老师和医生是两个非常神圣的职业,刘庆民都从事过,只是在医生这条路上他走得更远。16岁那年,刘庆民高中毕业后做了一名山村教师,给孩子们教语文。在农村,“先生”是很受人尊敬的,但是突然发生的一件事情让他弃文从医。那时山村的条件很差,没有医生,村里的人要跑30里的路到县城医院看病。1977年,村里有个孕妇难产大出血,情况很紧急,家属用推车送病人到县医院救治,可是刚走到一半的路程时,孕妇就因失血过多去世。刘庆民目睹了整件事情,但是却无能为力,他心里特别难过,这让他毅然决然地坚定了一个想法:学医,救人!

他找到村里的张大夫,经过8个月的学习,掌握了一些基础的医疗知识。但是,隔行如隔山,尽管他已经能给一些病人做初步诊断和治疗,还是有些病例让他感到有点手足无措,无奈之下他再度来到龙运港村跟着一位姓王的大夫学了一年。

“只要进了这个门,没钱我也给看病”

1979年,已经学有所成的刘庆民正式开办了自己的第一家诊所,当时的诊所也就是他所居住的小土屋,虽然很简陋,但是当时方圆10里之内的乡亲都找他来看病,经过每天不断地学习和积累经验,刘庆民的医术也得到了大家的认可,这让他感到很欣慰。“有就给,没有就先欠着,如果真拿不出来,那他一定有自己的苦衷。”从诊所成立起,刘庆民一心只想着怎么给村里人看好病,至于看病收多少钱从来都不是他最关心的事,那时村里的人都不富裕,尽管只要几毛或一两块钱,但仍然很多人看不起病,“学医不是图赚钱的,能给的就给点,没有的就算了。”就这样,日子久了,来看病的都知道他不图钱,就写下欠条以后再还,日积月累,小小的诊所已经攒了接近2000张欠条,约9万元。记者看到,这些欠条大多数是10元、8元,但是也有100元、50元的欠条,金额最大的一单接近5000元。

这些欠条,刘庆民始终认真地保存着,不是为了收账,而是一种内心深处的幸福感。即使在患癌症最需要钱的时候,他也没有张口向这些病人要钱。2009年,刘庆民被查出患有膀胱癌,到2010年动手术时,尽管已干了31年的乡医,可刘庆民的存款只有4000元。不得已,妻子把家里饲养的几只山羊卖了,然后东拼西凑勉强凑够了手术的费用。

刘庆民说:“傻子有傻子的幸福”

“村里这么多人等着看病,我不能再住院了。”2010年,刚做完手术两个星期,刘庆民就出院了。从医35年,村里不少房屋已经盖成了水泥平房,刘庆民的屋子还是原来的瓦房。在行医过程中,穿破了多少双鞋、摔了多少次跤、身上留下了多少伤疤,刘庆民自己也已经数不清了。“图个啥,是不是太傻了,人家有的医生都赚大钱了。”这样的声音,刘庆民时而会听到,这么多年,有的医生富有了、有的医生改行了,但刘庆民始终在坚持。“人和人的追求不同,瓦房住着更舒坦。”刘庆民笑着说,自己想做的事情做了,就是幸福,“咱虽然没攒下钱,但是攒下了感情。”

儿子壮壮:将沿着这条路走下去

曲折的山路,留下了无数刘庆民的脚印,但是手术之后,刘庆民的身体大不如从前,可是又有谁像他这样“傻”,愿意一辈子呆在大山里呢。

他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儿子刘壮壮,但是第一个站出来反对的也是儿子。“虽然学了三年护理专业,后来去县医院实习了8个月,但是还是想出去闯一闯。”85年出生的刘壮壮像其他80后一样,更希望自己的青春自己做主,“看身边的人都出去挣钱了我也想去,也出去打过一年的工,后来我爸身体不好然后我就回来了,这是他大半辈子的心血,我从那时候起觉得不应该再让他操心了。”

一次半夜初诊经历,让刘壮壮坚定了从医的信心。2007年冬天的一个凌晨,三合寨的一位村民突发心脏病,刘壮壮和父亲赶快去急救。“当时病人脸色发白、呼吸急促,生命危在旦夕。”刘壮壮告诉记者,后来经过输液抢救,一个多小时后,病人逐渐好转。记者问他当时是什么感受时,他思考了一下说:“害怕。”

刘壮壮说,这是生命中第一次感到如此害怕,如果抢救不及时,生命随时都有可能从他手中消失,害怕之后,刘壮壮心里随之而来的是一种幸福感,这种幸福感可能正是多年来支撑父亲坚持下去的动力,“如果你不亲身体会,永远感受不到这种感觉。”

刘壮壮告诉记者,他已经做好一辈子留在这个山村里当医生了,现在妻子也非常支持自己,觉得没有任何顾虑的,唯一担心的就是父亲的身体。在采访中,他向记者表示,父亲的身体不好,觉得对不起父亲,原来经常让父亲生气。

看过电影《那山那人那狗》的朋友,一定被电影里看似平淡却又深沉的父子情感染,在泗水大山深处,那山那人那诊所,父亲与儿子也在上演一场时间的交接,这份温暖与执着将沿着山路一点点延续……

刘庆民

儿媳妇正在输液室为老人打针

鞋盒里面装的欠条

新闻推荐

携手培养应用型高端人才

今年选拔出的优秀学生加入培养计划可获全额奖学金点击查看原图点击查看原图■本报记者相启申通讯员李辉立志成为高级软件人才的学子...

济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济南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那山那人那诊所……村医刘庆民行走大山35年)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