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新闻 章丘新闻 平阴新闻 济阳新闻 商河新闻
地方网 > 山东 > 济南市 > 济南新闻 > 正文

一车拉来三件国宝济南市博物馆镇馆之宝――― 西汉彩绘乐舞杂技陶俑背后的传奇

来源:济南时报 2011-10-24 16:48   https://www.yybnet.net/

作者:钱欢青

西汉彩绘乐舞杂技陶俑 (图片由济南市博物馆提供)□本报记者 钱欢青

作揖的作揖,打躬的打躬,鼓瑟的鼓瑟,吹笙的吹笙。筋斗连番,钟磬齐鸣,有庄有谐,有动有静。庄者,道貌岸然,谐者,滑稽多情。一个凝固的瞬间,一个欢乐的场景。一观再观,忍俊不禁……时光闪回,两千年光景,歌台舞榭之外,下里巴人,芸芸众生……

西汉彩绘乐舞杂技俑出土后,《中国文物报》曾这样进行了描写和赞誉。现在,1969年在济南北郊无影山南坡出土的这件国宝级文物,已成为济南市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济南市博物馆副馆长张雯认为,杂技陶俑以巧妙的构思,优美的格调,在有限的空间中展示了当时贵族宴饮娱乐的场景。即便在今天看来,这种集音乐、舞蹈、杂技各种表演于一体的演出也不失为一场丰盛、热闹的视听演出。这一两千年前的内容丰富、场面完整的乐舞杂技艺术立体形象,是迄今我国汉墓出土文物中仅有的,凝结着极高的文物价值、艺术价值与历史价值。

一车拉来3件国宝文物

农民用“地排车”护送到济南市博物馆

作为国宝级文物和济南市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杂技俑所具有的巨大价值和名气早已为人所知。然而,也许很少有人知道,当年济南市博物馆给予“献宝人”的奖励是一本《毛主席语录》。

10月19日上午,记者在商埠区一幢老居民楼里,找到了今年已经87岁高龄的于中航。于中航是文革期间济南市博物馆仅有的6位工作人员中的一位,对于当年杂技俑的发现以及入藏济南市博物馆的过程,老先生记忆犹新―――

“上世纪六十年代,济南北郊的无影山周边是一片沙土地。当时生产队施工搞建筑,都从那里挖沙土,有时能挖出一些陶盆、陶罐等。那时北园公社堤口大队有一个叫崔昌礼的社员,是个有心人。1964年,崔昌礼曾把他挖沙时发现的一件汉代陶壶送到济南市博物馆,馆里给了他奖励,并对他讲了保护祖国文物的重要意义。奖励虽然不多,只够他来回的路费,但崔昌礼因此就记着这个事儿了。

1969年4月,崔昌礼在挖沙时发现了一个有底盘的陶俑,上面一些玩杂技、跳舞的小人很有意思。当时崔昌礼正忙着挖沙,腾不出时间来,于是委托前去拉沙的历下区运输公司的韩家山,请他帮忙把自己发现的杂技俑和一对载人、载鼎的陶鸟以及一套陶车马送到博物馆。韩家山拉着‘地排车\’一路小心翼翼,将它们送到了博物馆。我们觉得这些东西很有价值,就留了下来。后来根据文物鉴定专家的鉴定,杂技俑和那对载人、载鼎的陶鸟都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献宝人”奖品是一本《毛主席语录》

济南市博物馆多件重要藏品是从垃圾里捡的

文革期间,济南市博物馆已经从趵突泉公园搬到纬四路的一个仓库。于中航说:“杂技俑就是拉到那个地方的。那时候,人们对文物很不重视,但是对我们文物工作者而言,这毕竟是一件相当重要的器物。在向上级部门请示之后,我们专门召开了一个表彰大会,对崔昌礼的行为进行了表扬,送给他一本《毛主席语录》作为奖励。”

在那个年代,人们对文物的认识和现在有着天壤之别,以一本《毛主席语录》作为对“献宝人”的奖励,这是独特的时代氛围使然。于中航说:“其实,那时候济南市博物馆收集文物的一个重要渠道,就是去垃圾站翻捡。如今,作为济南市博物馆重要藏品的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穿孔玉斧、商代晚期的青铜犁铧,都是我从垃圾站翻捡来的。那时候济南的垃圾站负责市区及周边18个县的垃圾收购,我们跟垃圾站的人说,如果你们发现了古旧的铜器等老物件,就跟博物馆联系。等我们去了之后,如果发现的东西确有价值,就以略高于废铜烂铁的价格收购。通过这种方式,我们收集了不少文物。”

郭沫若指示发掘杂技俑汉墓

故宫展出陶樽被拿掉成了历史之谜

于中航告诉记者,“当时我们一看到杂技陶俑就非常惊奇,因为杂技在汉代十分盛行,文献也多有记载。但是这样成组的歌舞杂技陶俑十分罕见。于是我们给杂技俑拍了照,寄到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后来中科院考古所的工宣队向我们传达了郭沫若的指示,要求我们对出土杂技俑的无影山汉墓进一步发掘。遗憾的是,整个墓葬发掘完毕除了发现一些陶罐、陶壶之外,再没有更有价值的发现,也没有找到墓主人究竟是谁的证明。”

1971年,为了庆祝新中国成立22周年,故宫在全国征调重要文物进行展览。当年国庆节,来自济南的杂技俑首次在故宫展出。杂技俑一亮相,就吸引了众多中外观众,后来又到日本、菲律宾等国展出。一直到1981年,才重新回到济南市博物馆。

于中航告诉记者,杂技俑在赴京展出期间,还发生了一件事,“时任中科院考古研究所所长的夏鼐看到这件文物之后,认为右侧三个‘观众\’前面的两个用来盛酒的陶樽不应该有,就把它们拿掉了。所以在故宫展出时的杂技俑就没有那两个陶樽,后来不少杂志发表的杂技俑照片,也没有这两个陶樽。一直到回到济南,我们才把它们重新放上。究竟夏鼐先生为什么会觉得不应该有这两个陶樽,至今依然是个谜。”

全国仅此一件

乐工、表演者、观赏者栩栩如生

在济南市博物馆,张雯带着记者观看了这一稀世珍宝。这组彩绘乐舞杂技陶俑,在一个长67厘米,宽47.5厘米的陶盘上。陶盘上有21个各具特点的陶俑,其中乐工7人、杂技表演者7人、观赏者7人,均栩栩如生,完整展现了汉代贵族观赏乐舞杂技表演的场面。

站在陶盘两侧的观者,宽衣深服,冠履整齐,可以看出地位不一般,显然属于社会上层人物。特别是右侧三人面前还放着两个陶樽,按照古代礼仪,凡是贵族宴饮必定要放置酒樽,用来贮酒,象征着宴饮。陶盘后侧一排是乐工,使我们看到了汉代乐队组合及其演奏的情景。他们使用的乐器有打击乐、弹弦乐和吹奏乐。右首树立的大鼓叫建鼓,是汉代百戏演出的主导乐器。击大鼓者左侧一人在击磬。击磬者左边有一个乐架,乐架上悬挂的乐器是钟,乐工双手各拿一捶,正准备敲打。钟架旁边一人在击小鼓。击小鼓者左侧的乐工,面前置有一瑟。弹瑟者旁边还有两个乐工,都是女子,她们身穿绕襟花衣,长跪吹笙。

生动的场景让我们仿佛能听到“鼓声雄壮,钟声洪亮,琴声悠扬”。伴随着音乐的节拍,身着花衣的两名青年女子挥动长袖,跳起轻快的长袖舞。头戴尖顶小帽的四名青年男子,着紧身短衣,腰束白带,正在做着精彩的杂技表演。其中两个人正相向倒立表演“拿大顶,还有一人腾身而起仰身后翻,另一人在做难度很大的柔术表演。在陶盘的前方有一个身穿红袍,双臂张开,身子可以自由转动,手中别无所持的陶俑,看起来他像是正在唱歌,或者正在主持节目。

张雯认为,这组陶俑集观赏、舞蹈、音乐、杂技于一体,场面完整,妙趣横生,在稚拙简朴的造型中,透露出一种豪放的格调。张雯说:“以前国内其他地方也出土过单个的杂技俑,但像这样完整反映乐舞杂技场面的杂技俑,可以说是国内仅见的一件。”

再现汉代“角抵戏”场景

古代雕塑艺术史不可或缺的实物资料

张雯告诉记者,陶俑是代替活人或动物殉葬的一种明器。是为了使死者能在另一个世界继续过如同生前一样的生活,所以陶俑真实负载了古代社会的各种信息,对研究古代的舆服制度、军阵排布、生活方式以及中西文化交流皆有重要意义。它还为我们勾勒出古代雕塑艺术发展的脉络、历代审美习尚变迁的轨迹,成为了解中国古代雕塑艺术史不可或缺的珍贵实物资料。

张雯表示,“我国的音乐、舞蹈和杂技表演艺术历史悠久。西汉建立后,国家统一,经济发展,文化繁荣,内外交流频繁,乐舞杂技艺术日益丰富,发展到了一个新的水平。据说汉高祖刘邦所宠爱的戚夫人就擅长跳长袖舞。史书记载,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春天,汉武帝在长安未央宫举行盛大的‘角抵戏\’表演,京都周围‘三百里以内的人都来观看\’。所谓‘角抵戏\’其实就是汉代音乐、舞蹈、杂技等各种表演艺术的总称,所以又被称为‘百戏\’。‘百戏\’在汉代风靡城乡,久盛不衰。汉代贵族常常在宴会上举行‘百戏\’表演,招待客人取乐。由于济南出土的杂技俑比较完整地表现了汉代‘百戏\’的完整场面,所以具有特别重要的历史价值。”

新闻推荐

六旬退休工自制“陆上帆船”租了旧厂房,造车两年终成功,已取得国家专利

作者:魏巍实习生赵璐)吕祥珍的动帆运动车吸引了不少市民的目光 实习生张刚 摄今年4月27日对济南60岁的退休工人吕祥珍来说是个特殊的日子,他发明的“动帆运动车”取得了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

济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济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一车拉来三件国宝济南市博物馆镇馆之宝――― 西汉彩绘乐舞杂技陶俑背后的传奇)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