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治理实践之一
村乱成村殇
阻断村庄发展20年
济南市济阳区垛石镇安子坡村距240省道1.2公里。通向村庄的路口有一面青砖灰瓦的标志墙,洁白的墙面上彩绘着“五彩慢城·美丽乡村·安子坡”几个大字,成为美丽的村庄地标。
进村的水泥路笔直宽敞,路两侧多是苗圃,栽满了各种绿化树。沿路直行,便到了位于村西首的村委大院,与大院一路之隔的文化广场周边绿树掩映。通向村里的主路,一侧栽满了柳树,另一侧栽满了花开正艳的月季和和绿油油的冬青,一排排整齐划一的房屋闪现在路两边。一眼望去,规划整齐的村庄犹如一处公园中的高档社区。
“俺村刚获得‘国家森林村居’称号,真没想到村里能发展到这个地步。”正在忙着整理庭院的李秀英感慨地说。今年68岁的李秀英是一位老党员,曾在镇政府工作,多年来一直关注着村庄的发展,也多次给村两委提出建议。她说,从1984年到2004年,村庄连续“乱”了20年,失望的村民当时做梦也没想到会过上今天的好日子。
村乱成村殇,阻断村庄发展整整20年。“那是整个村庄最乱的20年,村班子形同虚设。”安子坡村党支部书记刘崇军说,从1984年到2004年,村里20年没有搭建起正式的村两委班子,临时指定的村负责人像走马灯似地换来换去,有的一年换一次,有的刚一上任就被迫辞职,上访的不断,村里贴大字报常见。有个别村民甚至喊出:“谁干就找谁的事!”矛头直指临时负责人。
刘崇军的父亲曾是一位有威信的老村干部。“1994年,看到村里一直建不起领导班子,让谁干谁也不愿意干,上级党委就劝说我父亲再次出来任负责人。任命当天,村里请来电影队,打算借放电影的机会,给村民好好说说村里的事。可没想到的是,电影还没放完,自家麦场里的麦垛就失火了,烧得一干二净,害得我家做饭都没了柴火。”虽已过去26年,刘崇军至今仍记忆犹新。
就这样,20年下来,村里的班子散了,村民的心乱了,大家做事的热情也没了,村里各项工作停滞不前。“集体资产严重流失,小学校园被顶了账,村委会还欠了不少债。”刘崇军说。
村务无人管理,村庄原来的规划也成为摆设,个别村干部甚至带头占路建房,一些村民也跟着乱搭乱建,20多套房子占据了村内道路,曾经规划的大街成了2米宽的狭窄胡同,最终全村只剩下一条进村主道没被占。“1984年以前,村庄的大街小巷都规划好了。村里一乱,村民办不下宅基地手续,一些人便占用这些村内路,盖起了房子。”刘崇军说,当时唯一的一条进村主路还是土路,村里也没钱修,也没人管。
“就剩下一条主街,晴天刮风全是土,一下雨就成了泥窝。拉庄稼的拖拉机就是勉强进了村,也到不了家门口。”村委会主任刘杨利说,因为乱建的房子占了村内道路,接新媳妇的车也只能停在大街上,人再走到家里,“那些年村民真没少作难。”
16年善治
重建村庄聚民心
“村干部虽然无级无品,但责任重大,要对全村800多口人负责。一旦决策失误,就会给村民造成巨大损失,村庄发展倒退,也会给以后的工作造成被动,留下难以解决的后患。”说起过去的教训,村党支部书记刘崇军很是感慨。当年占道乱建的房子不仅堵了村民的路,还给村庄的再规划发展出了大难题。
“2004年底换届,新班子组成的第一件事就是重新对村庄建设规划,乱建的房子都要拆除。”治村先治乱,治乱先聚心。针对村民反应最多的村庄乱建问题,刚被选为村主任的刘崇军,决定啃下这块严重影响村庄发展的硬骨头,理顺村民的心气,彻底改善村庄的环境,让村民住得舒适。
“新规划严格执行一户一宅的标准,超占的宅基地全部收回村集体,不符合规划的房子全部拆除。那个时候集体没钱,拆掉的房子也没有补偿,工作的难度可想而知。”万事开头难,刘崇军带领村干部多次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和党员会议,制定村规民约,挨家挨户做工作,签协议。“规划和新建都是村里的头等大事,事关每个村民的利益,不能不慎重。”刘崇军说,当时全村170多套房子,按照规划需要拆除的就有140多套。
“多数村民很支持规划,都盼着村庄能早日好起来。”到2007年再次换届时,刘崇军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刘杨利当选为村主任。而此时,经过3年的努力,村庄的规划框架也终于确定下来。“整个村庄设计了4条15米宽的东西大街,进村大路拓宽至20米。一户一院,全部沿着4条大街排开,房子、宅院大小和形状一致,统一风格,横平竖直。”刘崇军说,从2007年开始,他们一张蓝图绘到底,边拆边建边通路。
修路需要大资金,可集体没钱,但路不能不修。村民大会后,大家最终同意修路的资金由各家各户筹集,没钱就拿地顶。“当时村民手里也没闲钱,只好从每人的承包地中抽出2分地,重新划归集体经营。整理后再按原承包期限分包出去。总共收了1366800元承包费,全部用来修整村内新规划的道路。”刘崇军说,村民的支持一下子解决了规划中的大难题。
2010年,规划的新街道全部开通,70%的住宅建成。2017年,主街上栽下1200多棵柳树,同时争取相关扶持政策,完成了全部基础设施建设,两委大院装修一新,新建宽敞的广场,村内水电齐全,道路全部绿化、硬化,“五通十有”全部实现。
“因为绿化美化和文化墙建设有特色,进村的主路成为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街,村庄还被评为‘省级卫生村’、‘出彩人家示范村’、‘新农村建设先进村’……”6月5日,在村委会会议室里,刘崇军指着满墙的获奖牌匾说,前不久,安子坡村还获得了“国家森林村居”称号。
一件件实事落地,村民的心气顺了,村干部也在干事中成长起来,村两委的威信越来越高,班子的凝聚力也越来越强。
产业谋振兴
带村民共同致富
村庄要振兴,产业是根基。“前些年一直忙着村庄规划和建设,现在村庄建好了,村两委就得想办法发展产业,示范引领村民发展致富项目,真正让村民实现生活富裕,村庄振兴。”安子坡村党支部书记刘崇军说,“2017年前,集体收入为零,工作难以开展,不仅无法为村里做事,也难让百姓信服。”当了16年的村庄负责人,刘崇军深知“穷集体”的难处。
发展产业,集体没有多少资源,这让大家都犯了愁。刘崇军和村两委干部商议后,又召开村民大会,多次讨论和考察后,还是决定在土地上做文章。
村里耕地多,全村800多口人有耕地1600多亩。由于种粮不挣钱,年轻村民多外出务工,留在家里种地的多是老人。“因为种不过来,村民都想把地转包出去,头两年转包费降到二三百元/亩都包不出去。”村民刘杨华说,为了不荒地,一些在外务工的村民只好两头跑,农忙时节专程回来收种。一来一往,地里一季的收获远不如耽误的务工收入。
“村民不想种的土地恰恰是村集体最大的资源,只要集中运用现代化经营模式,形成规模优势和产品特色,就会给村集体和村民带来收益。”刘崇军说,针对这一现状,2019年6月,村党支部牵头,成立了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村民以承包地入股,全村204户、828人,共流转出耕地1200亩。
“在保证每亩每年流转费800元的基础上,村民再参与合作社分红。合作社收益一年一决算,每五年一次分红。”村主任刘杨利介绍,除去大棚和苗圃外,全村耕地基本都被集中流转到村集体经营,700位村民成了合作社的股民。
“我们家拿出9亩地包给村里,每年仅承包费就有7200元,再加上分红,可比自己种强多了。”村民刘杨华说,平时还能在合作社里打工挣钱,农闲时就安心地外出做点生意,“以后出去务工再也不用惦记家里这点地了。”流转土地的村民大都有与刘杨华一样的想法。
到今年6月10日,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运营一周年。“等小麦收完入仓就能算收益细账了。”刘崇军看着待收的麦田说,流转的1200亩地,初期还是以玉米、谷子和小麦为主,主要做订单农业,玉米以鲜食为主。其中600亩是为一家育种公司代育的麦种,比普通小麦收购价每斤高出0.15元。“今年村集体收入能有10万元,虽然不多,但已比去年翻了一番,随着产业发展,集体收入和村民收益肯定会越来越多。”对未来的发展,刘崇军充满了信心。
新闻推荐
本报6月10日讯(记者张茜)日前,济南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全面减权放权工作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明确,...
济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济阳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