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济南 今日章丘 今日平阴 今日济阳 今日商河
地方网 > 山东 > 济南市 > 今日济阳 > 正文

一个人,一部史他们见证,我们收藏

来源:济南时报 2019-09-30 13:50   https://www.yybnet.net/

70年时光倏忽,70年岁月留痕。

每个人的记忆都堪称一部历史,每个人的生命都可以成为传奇。

7月,济南时报刊发了济南市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发展成就展展品征集令。很多人从记忆深处捧出了自己最珍视的一部分,我们珍惜地接过,细心地记录,完整地收藏。

因为我们懂得,铭记过往,才能珍重将来;不忘来处,才能坚定去处。

工程师手绘的老天桥就是老济南记忆里的原貌

立交桥是城市发展的重要象征,更是城市记忆的见证者,它一头连着历史,一头连着远方。

回首70年来,从早期的纬二路老天桥到八一立交桥、燕山立交桥,再到高速公路立交桥、高架路立交桥……伴随着济南的高速发展,一座座现代化立交桥纵横交错,为缓解道路拥堵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同时也构成了都市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一说起立交桥,很多济南人就想到了纬二路北头的天桥,它不仅是济泺路至纬二路这一南北交通要道上的咽喉,还是济南市醒目的地标,它的前身更是天桥区命名的来由。在不少老济南心目中,建于1911年的老天桥有济南最早的立交桥一说。

老天桥是什么样呢?现存早期老天桥旧照片显示,它和现在的立交桥一样为三层立体交叉结构,不同的是,老天桥第一层为人行通道,中间为铁路线,最下层为人力车、地排车、汽车通道,因此有着“路跨铁,铁跨路”一说。83岁的济南市民孙志云出生于官扎营,儿时在济南火车站捡过煤核,新中国成立后成长为一名铁路工程师。2009年,根据记忆,他手绘了老天桥侧面和平面两张草图,再现了老天桥的原貌。

侧面草图显示,老天桥南口并不和纬二路成一条直线,北口止于成丰桥“北卡子”;除了南北向的主桥,又从过桥顶一侧(铁路北)向官扎营方向延伸一道斜坡。整个老天桥的底座是用片石垒起来的,中间用土堆起,桥身留有涵洞以方便东西交通往来。“听老人说,老天桥是德国人设计的,你看当时设计思路还是挺超前的,体现人车分流,考虑到了东西南北方向交通,济南最早的立交桥之说是名副其实的。”孙志云说。

改革开放后,济南城市建设进一步提速,交通建设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上世纪80年代,纬二路拓宽后,天桥南口和纬二路拉成直线,南北交通大提速。1988年,济南市将立交桥工程列为当年十项城市建设任务之首。是年8月8日,又一座三层互通式立体桥——八一立交桥建成通车,实现了机动车、非机动车与行人完全分流,保证了济南南北和东西交通畅通无阻。

进入上世纪90年代,济南涌现出更多的立交桥工程。

2000年后,济南城区建成越来越多的立交桥,燕山立交桥、腊山立交桥、全福立交新桥……到2018年,城区范围内立交桥已增至24座,科技含量越来越高,成为代表济南城市交通建设的一张张新名片。

从蒸汽机车到内燃机车他见证铁路的飞速发展史

孙志云老人对天桥有感情,那么老翟就是20年与机车“纠缠不清”。“远看是要饭的,近看是掏炭的,一问原来是机务段的。”说起与蒸汽机车结缘的那20年,老翟这样回忆道。

老翟名叫翟连文,71岁的他是铁路部门的一名退休职工。从驾驶蒸汽机车的灰头土脸,到驾驶内燃机车的激动,再到退休后看着如今动辄时速300多公里的高铁,他感慨万千,又倍感骄傲。

“开蒸汽机火车的标配是3人一组,司机、副司机和司炉。”老翟回忆,1970年,他军转到原济南铁路局,被分配到了建设型5196号上当司炉,“就是拿铁锨铲炭,铲到炉子里面烧”。老翟所在的机车组是原济南铁路局最早在零事故前提下行驶到一百万公里里程的,因此得到“安全行驶百万公里先进机车组”这个荣誉。

按照规定,要干上两年的司炉,才有考副司机的资格。成为副司机后,又要经过至少2年,才有资格考司机。“考试太难了,比如设计10个故障,半小时内找出来6个才算合格。故障设置在哪里都不知道,真是上攀到火车头上,下钻到车厢底,一点点地排查。”老翟说,他考了两次才考上了司机。从司炉学徒工到司机,他用了10年;蒸汽火车的司机,他一干又是10年。

随着技术的更新,全国各铁路局开始陆续使用内燃机火车,原来的蒸汽机火车开始逐步淘汰。在老翟的记忆中,1990年,他们机车组要更换为内燃机火车,为此他们这些老司机要专门培训3个多月。

老翟仍记得,他第一次开内燃机火车是从聊城到石家庄,开了大概3个小时。“当时车一停下来,真是如释重负。”不到一年后,老翟成了一名管理人员,直到退休。回忆起这段过往,老翟最骄傲的,还是从业这些年来没有出过一次事故,“我可以骄傲地说,我没有给国家和人民造成过一丁点的生命财产损失”。

退休后,老翟还继续关心铁路事业的发展,“一步步看着火车速度越提越快,从蒸汽机到内燃机,再到电力机车,到现在的高铁,时速超过300多公里。我为曾经参与其中而骄傲,为见证这段飞速发展的历史而自豪。”

除了上述见证时代、实属珍稀的物品,还有更多市民向我们展示了家中的老物件、老照片。这些珍藏件件充满共鸣,这些讲述句句情真意切。请继续翻阅——

第一辆自行车和摩托车可比如今的“超跑”拉风

如果说翟连文是交通行业的“业内人士”,那么王东成和丁学连只能算交通工具的“票友”。不过,“票友”身份可不影响热爱程度,从出门全靠腿,到买上“二八”自行车;从骑上拉风的摩托车,到私家车进入千家万户;从自驾出行,到现在四通八达的公交线网、定制公交、共享汽车、共享自行车,甚至逐步串联成网的地铁,老王和老丁啊,可都亲身见证了呢。

提起自己的第一辆自行车,78岁的王东成陷入了回忆。王东成是1941年生人,儿时住在济南天桥南附近,17岁参加工作后,每天都要步行约2.5公里,到官扎营附近上班,“每趟都得走上二三十分钟。遇上刮风下雨,这段路别提多难熬了。”王东成回忆,1968年左右,马路上陆续出现了自行车,“那个时候做梦都想能有一辆自行车,上下班多方便。”

“那会儿自行车太稀缺,得凭票才能买。”有了票,还得再花钱买。王东成记得特别清楚,那辆自行车售价157元,那时他一个月的工资不过35.1元,“当时还是找亲戚东拼西凑,借钱把车给买了下来。”这辆自行车,陪伴他上下班足有25个年头,直到他退休后才逐渐闲置。“这个车子其实很沉,没有现在的自行车轻便,我也骑不动了,就让孩子把它抬到另一个屋收藏了起来。我偶尔会过来看看它,回忆一下那段时光。”

上世纪80年代,能有辆自行车,就会倍感骄傲。如果能拥有一辆摩托车,那无异于如今开了一台“超跑”。

在那个年代,丁学连就拥有一辆摩托车。“1983年,刚出了第二批摩托车,也叫轻骑二代摩托车,637元,我买了一辆。”他回忆,骑着那辆红色的摩托车,不管到了哪里,总会引起一阵围观。骑自行车出去,都要找个看车的地方看管,生怕被偷,我这个摩托车就不怕,“一般人不会开,鼓捣不走啊。”说着,68岁的丁学连从里屋推出了这辆轻骑二代摩托车向记者展示。

现在,丁学连把这辆摩托车当做了一段珍贵的回忆,放在家里收藏,“前两年有爱好者来我家参观,开价8600元我都没卖。咱也不图那几千块钱,就是想留下份回忆。”那片“济南造”礼花 闪耀了开国大典的夜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的日子即将到来,你可知70年前的开国大典上,济南科技元素曾在夜空闪耀?1949年10月1日晚,由济南工业局第三机器厂研制的礼花弹在北京夜空绽放,掀开了新中国光辉灿烂的篇章。这个鲜为人知的“秘密”,收录在退休干部张宗田编纂的《济南当代科技大事记》中。

今年78岁的张宗田当过兵、干过工人,后调至济南市科委。

退休后,在济南市政协有关同志的邀约下,张宗田发挥熟悉科技工作的专长,到机关、科研院校、厂矿企业搜集史料、档案、厂志,一字一句地抄录、眷清。“有的单位提供了上百万字的厂史、厂志,但是能用到的内容至多百十字、少则几句话,然后再筛选出来编辑成史。”据张宗田介绍,他前后从5000多万字的基础材料中整理了自1840年至2000年间济南科技大事,以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为界,分为《近现代济南科技大事记》和《济南当代科技大事记》上下两册,约53万字。

开国大典上的“济南造”礼花弹是在照明弹基础上,掺加了不同的金属粉末,炸裂后呈现出五彩缤纷的颜色。小小礼花弹上的技术革新只是一个开始,还不足以展现济南的科技实力。1950年后,济南科技成就捷报频传:全国第一台龙门刨机床,全国第一辆8吨重型载货汽车,山东省第一台电子管通用数字电子计算机,“人工合成麝香酮”填补国内医药工业空白,济南有史以来第一次从水文地质科学层面揭示泉水成因,我国第一台高清数字彩电……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通过科技进步展现济南这些年来的发展成就,格外有意义。”张宗田说,这套“济南科技编年史”以时为经、以史为纬记录了济南科技发展脉络,反映了济南在不同历史阶段的科技成就。比如,1948年11月,济南研制成功了我国第一门火药发射器,射程达400米,在淮海战役、渡江战役中发挥了巨大作用。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济南各行各业科技创新、科研成果处处开花,尤以济南工业局第二机器厂(今济南第二机床厂)在工业上的科技成就巨大,先后在不同的历史阶段研制出多个位居国内第一的机床产品。

69岁的第一代“土地房产证”是一个家族历史的见证

66岁的徐庆军家住济阳区徐家鑫苑,他没有编纂过“编年史”,但他小心翼翼地保存着一份“活历史”——一张泛黄的票证。他说,这是1949年之后颁发的第一代“土地房产所有证”,证件上的文字显示,颁发于1950年。

在他家里,他收藏着社员证、粮油供应证、自行车执照等大大小小的证件近20个。“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喜欢把东西分类整理,有一次在收拾房间的时候发现了这张土地证,我就把它收藏了起来,它也是我家历史的见证。”徐庆军指着一张有点泛黄的纸张说。记者问起这张泛黄的纸的由来,他指着一张老照片说:“这个是我父亲留下来的,有这张土地证的时候我还没出生呢!”

徐庆军将这张纸打开,纸张近似正方形,上面印有醒目的“土地房产所有证”几个字。证件保存完好,微有折痕,没有破损。初步测量,边长30多厘米,以手触摸,纸质薄脆。此证以大号繁体字直排印制,写有“济阳县第一区徐家村居民徐成珂……依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

纲领第二十七条‘保护农民已得土地所有权’之规定”等字样,记录了土地所有人、土地四至、大小等内容。盖有济阳县人民政府的红色印章及当时县长张汉民的签名印章,签发时间为1950年12月26日。

“我们当时住的村庄叫徐家村,属于德州地区济阳县第一区,后来更名为济阳县城关公社徐家村,现在我们这边属于济南市济阳区济北街道。”徐庆军告诉记者,在他的记忆里,这张“土地房产所有证”所描述的院落是他从小长大的地方,当时一家7口挤在一个简陋的小院内,居住的房间因为没有窗户显得格外阴暗,出门都是泥泞的土路。

“现在的生活太好了,我们一家人都搬进了楼房,周边商场、超市遍地都是,方便多了。”徐庆军感慨。

(新时报记者罗晓飞 李尚隆 王静静)

新闻推荐

倡导群众参与 坚持问题导向济阳城市管理再发力

广泛发动、全民参与,是城市管理的一大法宝,动员群众齐上阵,才能促使更多人成为城市管理的主人。在完善城市管理长效机制...

济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济阳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一个人,一部史他们见证,我们收藏)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