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烘干塔就是李庆林的农场。”济阳区农业农村局科教科科长于秀英指着一个高高的简易铁皮房告诉记者。4月16日一早,记者来到济阳区仁风镇,采访到了济阳区种植面积最大的“新型职业农民”李庆林。
拐进翟家村的乡间小路,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个果蔬大棚和一望无际绿油油的麦田。车还没停稳,一个满身尘土的汉子迎上来招呼我们,他就是李庆林。“真不好意思啊,身上脏,忙得连件衣服也没来得及换。”1971年的李庆林晒得黝黑,看上去很像50多岁的模样。见到记者和于秀英,先打趣自己的装扮。
李庆林是济阳区仁风镇翟家村庆林家庭农场的负责人。他承包了560多亩土地,在济阳区认定的“新型职业农民”中种植面积最多。李庆林勤快,肯干,有头脑,这是认识他的人对他的评价。年轻时他打过工、跑过运输、开过农机,凭借勤劳的双手,2008年就在县城买了房子,一双儿女也一直在县城读书。如今女儿已经上大学,儿子也在济阳读职专。原本可以在县城生活的他,因为对这片土地的眷恋始终不肯离开。
李庆林告诉记者,有地种才“心里踏实”。除了种地,他还有全套的农机设备,两个小麦收割机、两个玉米收割机、一个大型烘干塔。“我敢说,在全济阳找不出一个和我一样设备那么全的,从种到收我自己都能干了。”李庆林的收入来源,除了种地的收成,还有一块就是靠开农机给其他农户服务。开农机赚得更是辛苦钱。自从有了智能手机,李庆林才发现,自己每天平均3万步的运动量是很稀松平常的,农忙时每天甚至超过6万步。
2014年起,济阳开始进行“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和认定工作。于秀英告诉记者,“新型职业农民”是指以农业为职业,具有一定的专业技能、收入主要来自农业的现代农业从业者。具体申报条件是初中以上文化程度,1860岁,农业收入为主要收入来源,年纯收入5万元以上。
李庆林参加了第一批2014年济阳县在仁风镇举办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2017年他被济阳县认定为初级“新型职业农民”,2018年又被济南市认定为中级“新型职业农民”。“这是对咱农民的认可!”李庆林很珍视这个荣誉。 (济南日报报业集团全媒体记者 张珍珍)
新闻推荐
时报4月15日讯(记者赵樱宁)15日,相信很多外出的市民已经感受到春季大风的威力。按照春天的古怪脾气,光一个大风肯定不够。根...
济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济阳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