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新闻 章丘新闻 平阴新闻 济阳新闻 商河新闻
地方网 > 山东 > 济南市 > 济阳新闻 > 正文

他们从这里走向新生活

来源:济南日报 2018-06-25 11:58   https://www.yybnet.net/

官扎营片区回迁后的“模样”。(张素芬 潘伟 摄)

玉皇庙镇玉苑社区,村民乔迁新居。(李冬阳 摄)

棚改旧改、黄河滩区迁建等工程的实施是提升城市面貌和拓展城市发展空间的重要途径,更是关系到群众生活环境改善的民生工程。近年来,这些民生工作正有条不紊地推进,越来越多的居民逐渐告别那些老房子,搬进了宽敞明亮的新居。新家带来的不仅是居民们生活环境的提升,带来更多的是他们对于新生活的希望——

历下走出城市“孤岛”

对61岁的陈延年来说,从进入2018年起,好消息是一个接一个——

1月17日,“零散棚户区改造”被写入历下区政府工作报告;1月22日,东箭道、按察司街南头及运署街北等零散棚户区地块被冻结,标志着全区零散棚户区改造项目正式启动;5月6日,历下区张贴《关于公布历下区零散棚户区改造项目房屋征收补偿方案征求意见公告》,零散棚户区改造项目房屋征收补偿方案公布……

34年前,陈延年搬进东箭道街7号院居住,这个当时还能称得上是宜居的小院,如今已经在高楼大厦的环绕中变得“不合时宜”。“我们一家子可盼着住上楼房呢!”陈延年的这句话代表老城区内棚户区居民的心声。

一边是居民的期盼,一边是显而易见的难题——户数多、地块小。既然算经济账不划算,历下换了个角度考虑问题,算零散棚户区改造的大账、民生账,把这一工作作为全区重要的民生工程来抓。

陈延年的房子并不大,总共才几十平方米,“孩子半个月回来一次,每次都住在沙发上。”像这样的老房子,在项目片区还有几十处。这就是以陈延年为代表的196户居民强烈期盼改善居住条件的原因。

为了让这些居民走出“城市孤岛”,历下区投资1.5亿元实施改造,采取异地产权调换的方式对居民进行安置。住在东箭道、按察司街南头、运署街北等三处零散棚户区的居民即将走出建设年代久远、安全隐患多的“孤岛”,迎来崭新的生活。(本报记者 黄佳杰)

槐荫 新小区里过上新生活

“来来来,吃块西瓜。”刚刚搬入新居的马红霞热情地招呼着来家里聚餐的老朋友们。

60多岁的马红霞是槐荫区北大槐树棚户区改造项目的回迁居民。提起棚改前的生活,马红霞直摇头,“以前住的是平房,周围都是土路,经常是刮风一层土,下雨一地泥。我们老两口跟儿子、儿媳挤在50平方米的小房子里。遇到下雨、下雪天,屋里还会漏水,为这个,儿子儿媳没少吵架。”2010年,项目一启动,她就自愿签订了搬迁协议,并在去年8月份拿到新房钥匙。

“以前最怕朋友来家做客,现在终于能邀请大家来我们新房温锅了,客人越多越好!”马阿姨说,如今生活真是大变样,水、电、暖、气一应俱全,再也不用跑到院里上厕所。聊到这些时,她的脸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

北大槐树棚户区改造项目是济南市最早确定的38个棚改项目中动迁户数较多的一个项目。项目位于纬十二路以东、群盛华城以西、经一路以北、京沪铁路以南,占地约446.4亩,可规划面积319亩,拆迁总建筑面积22万平方米。原棚户区地势低洼,房屋破旧,环境脏乱,雨天易涝,交通不便,是济南市最具代表性的棚户区之一。现如今,回迁安置小区“北大槐树家园”与商业住宅“保利华府”相得益彰,保利中心火热招商,配套的九年一贯制学校书声琅琅……“新北大”彻底告别了昔日的脏、乱、旧,成为西市场地区的新“门面”。

(本报记者 张龙 通讯员 齐爽)

平阴只为让房于路一周拆迁完毕

端午节小长假前一周开始拆迁,仅用时一周,国道105线改建项目征地范围内涉及的235户群众就全部配合拆迁完毕。目前,房屋拆除工作也已接近尾声,为下一步道路施工扫清了障碍。

国道105线改建项目起点位于平阴县安城镇让庄铺村接220国道,经东土寨村向南下穿济广高速,继续沿规划安栾路向南延伸,经北圣村、南圣村后向西南走向。项目启动以来,安城镇成立了3个驻村工作组,每个工作组由2名镇领导干部、9名镇机关干部和村“两委”干部组成,全面下沉到群众家中,做通群众配合修路的工作。

房屋拆除工作正式开始后,现场工作人员有条不紊地进行断电操作并设置警戒线,同时协调供电、供水、通讯等部门抽调专人配合施工。经过近一周时间,房屋主体已基本完成拆除,为道路建设队伍进场施工奠定了坚实基础。未来,在平阴东部产业新城,105国道新线将成为一条崭新的希望之路、富民之路。

(本报记者 冯经伟 通讯员 贾赛)

天桥回迁住上楼后日子哼着歌过

拆迁之前,天桥区官扎营片区内居住人口密度大、房屋建筑面积小、标准低,几乎全是简易危房。然而,如今再次走进这个片区,高楼大厦鳞次栉比,道路宽敞绿树成荫,干净整洁的社区环境映射在来往的居民笑脸上。

“回迁以后的日子都是唱着过,冬天集中供暖,夏天不怕下雨,每天都开心快乐。”官扎营回迁居民刘建中表示。

官扎营新区共有安置楼16栋,新区道路宽敞、环境整洁、设施完善,小区绿化率达到35%。周边交通发达,公交站点分布合理,轨道交通R2线即将开工建设。新区周边还有大型超市、商业银行、配套小学、电影院等,满足了居民的日常生活和精神文化需求。

回迁3年来,官扎营街道从各方面着手提升群众幸福感。投入150万元打造“一园五站”工作机构和“一平台五中心”服务平台。每逢春节、中秋节和重阳节等节日,给高龄老人、重大疾病患者、困难老党员等弱势群体发放生活补贴;建立群众文化活动中心,组建舞蹈队、合唱队、书法社、社区志愿服务队等,丰富社区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幼儿园和小学的办学规模和教育水平明显提高,安置小区的孩子也能享受优质教育资源。(本报记者 张素芬 通讯员 潘伟 郭馨)

济阳

滨河社区将迎千名新主人

一幢幢高楼错落有致,一条条水泥路干净整洁,一簇簇花草树木绿意盎然……这是记者近日在济阳县济阳街道滨河社区一期看到的场景。不止如此,社区内的直饮水站、车棚、便民充电桩等设施齐全、方便快捷。社区里人来人往、车辆穿梭,有的忙着搬入新家具,还有的忙着装修房屋。

60多岁的王宪英家这几天很热闹,街坊们时不时来她家参观新房、聊天叙旧。“我搬进来有四五天了,算是住进来比较早的,以前在竞业园租房子时就盼着早点搬进自己的新家里,现在一家老小都稳定下来,生活可是方便啦”。

说起居民如今的幸福生活,济阳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从去年4月开始,该街道坚持“阳光操作、一把尺子量到底”的原则,实现了文明拆迁、和谐拆迁。在滨河社区一期建设工作中,街道紧跟全县工作步伐,全力做好项目前期清障、协调等工作。今年6月,该社区安置楼建设完成并达到入住条件。为确保居民顺利入住,街道严格按照分配办法和程序,开展了滨河社区一期安置房分房工作,公开公平公正地将安置房、停车位和储藏室等分配到户、到人,共涉及肖家、胡同、梁家和张辛4个村(居)的安置户932人、安置房447套。(本报记者 王宝静 通讯员 王伟)

商河 旧城改造带来好日子

2018年6月20日,这是炎炎夏日里一个最普通不过的日子,但是对商河县玉皇庙镇玉东村村民贾秀东来说,这一天却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去年的今天,我们一家从玉东老村里搬出来,现在我们已经住上了玉苑社区的新房,再过几天,马上要开始选另一套房子了,短短一年,生活条件改善得可不是一点点。”他站在如今已是一片建设工地的玉东村旧址上,说着故土和生活的变迁。

一年来,1035位玉东村民与静静矗立在玉凯路边上的百年古槐一起,共同见证了这片古老土地的华丽转身。

玉东片区是玉皇庙镇范围内最后的旧城村庄。为让百姓尽快入住新居,该镇多措并举,齐心协力,在玉苑社区一期多余房源的基础上,全力以赴加快二期社区建设和村民搬迁安置进程。2017年12月31日,玉东片区旧城改造首套房选房工作圆满完成,玉皇庙镇兑现了“当年测量、当年拆迁、当年安置”的承诺,大多数村民像贾秀东一样在新房里度过了新年。社区内道路、绿化、供暖、排水等设施配套到位,贾秀东在新家里品尝着自己做的老豆腐,笑呵呵地说:“可以说是翻天覆地,我现在的房子,三室一厅,水电暖齐全,冬天不冷,夏天不热,日子真的是越过越幸福。”

如今,玉苑社区二期建设即将收尾,新房交付在即,二套房选房工作也将迅速展开。玉东村的故事似乎就要画上句号,而更多的“玉东故事”还将在这里上演。玉皇庙镇将把民生保障作为重中之重,实施“产城互动”与“三产融合”发展战略和泉城工学院、棚改旧改等重大项目,引领小镇跨越式发展,让群众真正过上好日子,也让聚人兴城的特色镇更有底气。

(本报记者 李冬阳 通讯员 王圣军)

讲述

一位长清母亲的三次盖房经历

5月25日是母亲的祭日。母亲张丕英,转眼已去世四年。现在,每当我回想起母亲用瘦弱的双肩挑起一个多苦多难的家,一生盖了三次房的过往,以及病危时她眯起双眼凝视着儿子,眼神中流露出丝丝关怀的慈祥模样,对母亲的思念和敬意就在心中流淌。不过,遗憾的是母亲没能等到家里第四次搬进新房。

上世纪20年代末,母亲出生在黄河岸边东阿县牛角店镇付岸村,村子民风淳朴,靠河而饮,耕田而食,呈现出黄河田园式的温馨与舒缓。虽出生于动荡岁月,但从小母亲也享尽父宠母爱,姊妹们和睦相处。在母亲眼里,她一生的快乐似乎都浓缩在那段光阴里了。那里是母亲生命的摇篮,有她童年的欢乐和梦想。我少时走姥姥家时,都能感受到一股扑面而来的温馨。

母亲上有一个姐姐,下有一个妹妹和一个弟弟。姥爷长年累月赶集做煎包生意,在当地小有名气。而姥姥则勤俭持家,一家人的日子虽说不上富裕,却也是衣食无忧。据母亲讲,她十几岁时与比她大十岁的父亲定了亲,是邻居长辈说的媒。这位长辈很希望黄河对岸能有一门亲戚,为此,双方家长促成了这桩姻缘。母亲一生的命运便由此注定。

1948年,母亲和父亲成了亲,并跟着父亲来到位于黄河岸边的长清区孝里镇宋庄。当时,一家六口人住在三间房龄几十年的土坯房里,生活条件极差。用母亲的话说,家里穷得叮当响,吃了上顿没有下顿,过着甚至需要逃荒要饭的日子。后来随着弟弟、妹妹逐渐长大,老屋实在拥挤,母亲便有了改善住房的想法。但是,地处黄河岸边,一场黄河水漫淹,大部分土地就挂上了飞沙绝了庄稼收成,连解决温饱都成问题,哪还有条件盖房子。无奈中,母亲只好求助于娘家和两个姑姑。

姥爷家虽然开着包子铺,生活也不是多么宽裕。对于女儿婚后生活的困境,姥爷、姥姥既心痛又着急,只好拢拢手中的活钱买成门窗等材料运了过来,终于盖起了两间土坯房。房子盖起来,爷爷奶奶带着两个姑姑入住新房,父母亲则带着我们继续住在那栋老屋里。这是母亲主持的第一次盖房。这次盖房,将大家分成小家解决了住房拥挤的问题。

到了1966年,老屋再也无法居住,母亲又有了盖新房的心思。但黄河水依然不时地在村庄泛滥,家里仅靠卖豆腐来维持一家生活,再盖一栋新房谈何容易。恰逢当时村大队在村东规划了新址,按户头分给每户长25.5米、宽20.4米的宅基地。爷爷、父亲便没黑没白地用手推车推土垫房台,把老屋上拆出来的木料运过来,这次终于盖了三间北屋。这是由母亲提议的,我们家的第二次盖房。1976年,因我结婚,又在三间屋东边接上了两间。

2001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农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眼瞅着村民们陆续翻盖了新房,年近八旬的母亲又启动了我们家的第三次盖房。这一次,赶上了好年景,且经过母亲多年的筹措积累,家里大致具备了建房的经济条件。还有点缺口便向农村信用社贷了款。只是父亲58岁时身患水肿不幸离开人世。盖房对于母亲这样一位农家妇女来说,无疑是在承担一项重大的工程。她亲自忙着张罗备料,聘请工匠、小工用手推车垫地基。她常常忙得吃不上饭,睡不好觉。最后终于盖起了140平方米的六间堂屋“前出厦”的房子和两间东屋。这次的新房与以往的土坯房相比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当今,地处黄河滩区的部分村庄赶上了黄河滩区脱贫迁建工程的实施。我们村也在其中。各级党委、政府正在努力让我们搬出这个穷地方住上楼房。当我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我心里固然高兴。只是,我的第一个念头却是可惜母亲走得早,没有住楼房的福分。

(讲述/田会银 整理/邵明红)

制图/孟学荣

新闻推荐

济阳蓝天驾驶员培训有限公司

济阳县蓝天驾驶员培训有限公司是经市、县交通运输局批准建立的综合类二级驾驶员培训机构。公司位于济阳县回河镇徐家...

济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济阳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他们从这里走向新生活)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