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年来,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稳步推进,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为嘉峪关市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重要的制度保障。嘉峪关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成绩斐然,重大疾病防治工作扎实推进,公共卫生服务和保障得到提高;社区卫生服务加快发展,遍及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建立;医疗机构管理得到加强,医疗服务更加规范;城镇职工、城乡居民医疗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药品供应保障体系逐步成形;中医药工作稳步推进;政府卫生投入显著增加。嘉峪关市的医疗服务水平、医药供应水平、医保保障水平较40年前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医疗设施资源逐步丰富。改革的春风如春雷春雨,唤醒洗礼了整个华夏大地。沐浴着改革开发的春风,嘉峪关市医疗基础设施建设、人才队伍建设从此起步,并以几何倍数大步迈进。从1978年的全部医疗卫生机构只有X光机20台、显微镜54台、高压消毒器32台、手术床12台,仅能开展一些常见病、多发病,小伤小病的诊治,发展到2017年,全市卫生医疗机构总数达到119个,病床2124张,每千人拥有7.08张;卫生技术人员2565人。全市医疗机构业务用房面积7.69万平方米,万元以上医疗设备1062台,总价值2.74亿元。有螺旋CT、数字减影、电子胃镜、C型臂、化学免疫发光、彩超等高精尖检查及治疗设备;手术治疗发展到上腹部、胸、颅部位,并可开展直视微创、臭氧消融、心脏及肿瘤介入、关节置换、显微镜下高位颈髓肿瘤切除术、脑动静脉畸形血管切除术等高难手术。农村医疗设备和服务条件不断改善,由过去的老三件(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计)发展到拥有X光机、B超机、心电图机和全自动化分析仪等设备。
——健康理念逐步深入人心。政府和全社会更加重视和关心健康事业,把健康摆在优先位置,推行健康促进模式改革、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群众关注健康养生知识,自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全民健身蓬勃发展,人民健康水平和身体素质持续提高。到2017年末全市平均预期寿命提高到78.01岁,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下降到1.95‰、1.95‰。
——公立医院改革全面推开。为了全面顺利地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成立了由主管副市长任组长,市编办、发改、财政、人社、卫计委主要领导任副组长、其他医改领导小组组成人员为成员的嘉峪关市公立医院改革领导小组,专门负责协调解决在公立医院改革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困难,制定相关政策,并明确各自的工作职责和内容,为公立医院改革做好组织保障。2017年8月30日,嘉峪关市各涉改公立医院的新旧系统全部切换成功,全面执行药品零差率销售,同步执行调整后的医疗服务价格。此次改革,取消了药品加成,降低了药品价格,降低了大型设备检查、检验项目价格,设立便民门诊。对涉及特殊群体的医疗服务项目,如放射治疗、腹膜透析、血液透析等项目价格不调整。提高了诊查、手术、护理、床位、中医服务以及其他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的医疗服务项目价格,确保医疗机构良性运行、医保基金可承受、群众负担总体不增加。从2017年8月30日以来,通过取消药品加成,已为全市公立医院就诊患者减轻用药负担1639.01万元。嘉峪关市公立基层医疗机构自2010年起,也已全面取消药品加成,8年来为就诊患者节省药品费用2200万元。二、三级医院基本药物使用比例分别达到45%和25%以上,全市药品费用占医疗费用的比例降到30%以下。
——医疗保障能力进一步提升。2017年嘉峪关市将原有的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进行整合,实现了筹资标准、报销标准、基本药品目录、诊疗目录、慢性病病种、定点医疗机构、即时结报、大病保险的“八统一”,使嘉峪关市农民也可享受到同城市居民一样的医疗保障制度,嘉峪关市的医保构成也从原有的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转变为现在的城镇职工医保和城乡居民医保。城乡居民医保整合完成后,开展了城乡居民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实行总额预付制度,门诊、住院统筹支付,实施按病种付费等复合型支付方式。2017年嘉峪关市的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服务正式开展,为异地就医的患者提供了极大的便利。2018年嘉峪关市全面推行“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即时结报,参保患者入院时免交住院押金,出院时城乡居民医保、大病保险、民政救助一站式结报,患者仅需负担个人自付部分医疗费用。城乡居民门诊报销比例在原有基础上提高10%。全市参保城乡居民,住院和门诊慢特病经基本医保报销后,个人自负合规医疗费用超过5000元以上部分作为补偿基数,纳入大病保险报销。城乡低保、特困供养人员,住院和门诊慢特病经基本医保报销后,个人自负合规医疗费用超过2000元(不含2000元)的部分纳入大病保险,较之前起付线降低1000元,自大病保险实施以来,共为全市城乡居民6330人次报销医药费用2167.54万元。对特困供养人员住院个人自负合规医疗费用,经基本医保和大病保险报销后,不设起付线,实行全额救助。对最低生活保障人员住院个人自负合规费用,经基本医保和大病保险报销后,不设起付线,按自负合规医疗费用80%的比例给予救助,每人每年累计不超过40000元。
——医药供应保障体系已初步建立。自2010年以来,嘉峪关市全面执行基本药物制度。嘉峪关市市属医疗机构全部实现在省级网上平台采购药品,按照相关药品目录实施分类采购,做好备案采购和挂网采购相关工作。政府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已全部配备使用基本药物,并对所使用的非基本药物进行备案,限制使用金额和比例。高值医用耗材也通过省级集中采购平台进行阳光采购,网上公开交易。开展药品价格信息监测和药品价格信息公开工作。根据省上部署,健全了药品价格信息监测制度,每月由嘉峪关市定点的市一院和建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向监测平台上报监测药品价格信息。每月所有参加网上采购的医疗机构在采购平台上上报采购药品信息,接收群众监督。嘉峪关市药品价格信息公开工作排名位居全省前列。完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提高基层药品配送能力,推进市乡村一体化配送,提高采购配送集中制度。按照《甘肃省药品集中采购诚信管理办法(试行)》规定,加强了医疗机构、配送企业交易行为的监督。对配送不及时、影响临床用药进行了谈话并限期整改,完善了短缺药品供应保障和预警机制。
——分级诊疗制度初步建立。建立以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医医院和酒钢医院为核心的医联体,服务范围覆盖全市。三家医院与各基层医疗机构签署了医联体服务协议,畅通双向转诊通道。根据“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老百姓可以通过先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卫生院看病就医,如基层医疗机构无法诊治,则向上转至市级医院治疗,避免患者都拥挤至市级医院,同时通过专科共建、临床带教、业务指导、教学查房等多种方式,提高基层服务能力,为分级诊疗的实施提供医疗技术支撑,方便人民群众看病就医。三家医联体现均已实现远程网络医疗会诊,通过远程网络会诊,在乡镇、社区就诊的患者,不用到市级医院就可以享受市级医院专家的诊疗;在市级医院就诊的患者,不用到省级医院就可以享受省级医院专家的诊疗,极大地方便了人民群众看病就医,减轻群众看病就医的负担。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稳步推进。积极开展家庭医生签约工作,为居民群众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基本医疗和预约转诊服务、健康综合服务。截至2018年8月底,嘉峪关市家庭医生签约人数已达101123人,覆盖率41%,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等重点人群签约达51596人,覆盖率70%,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签约人数达338人,覆盖率100%。为老百姓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医疗服务。同时,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费纳入医保报销范围,减轻群众负担。
——公共卫生事业持续发展。1978年嘉峪关市公共卫生事业主要是简单的疾病预防等工作,未形成整体的公共卫生体系。到2018年,通过优化服务格局、完善配套政策、加强基础设施、创新补偿机制等多项措施,嘉峪关市基层卫生工作得以长足发展。1个中心被命名为“国家级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个中心被命名为“全省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单位”和“全省城市社区卫生工作示范性机构”,2个卫生院被评为全国“群众满意的乡镇卫生院”。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实施项目由9项增加至13项,人均补助标准由15元提高至50元,补助资金实行分项补助和“当年预拨、次年结算”的办法,全部用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公共卫生服务。全市常住人口电子建档率达90%以上,65岁以上老年人体检率65.4%,高血压患者管理率41.2%,糖尿病患者管理率35%,孕产妇和0-6岁儿童管理率分别达99.8%和93.75%,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做到了应管尽管,结核病患者规则服药率100%,单针次报告接种率在98%以上,学生接种证查验率达到100%,传染病报告率达到100%。
——健康法制保障逐渐完善。法制观念不断加强,依法行政稳步推进。认真贯彻落实《甘肃省人口和计划生育条例》、《甘肃省精神卫生条例》、《母婴保健法》。加强普法工作,改革行政审批事项。注重行风建设,对医务人员、医疗机构进行“八八排队”(医务人员八排队:对医务人员处方用药量、抗生素使用量、抗生素中青霉素使用量、激素使用量、目录外用药量、门诊输液人次比、住院输液人次比、患者自费比例八个指标进行排队;医疗机构八排队:对医疗机构的医药收入占总收入比例、门诊输液人次占门诊总人次比例、平均住院费用、平均门诊费用、平均单病种费用、平均住院自费比例、大型设备检查阳性率、患者满意率八个指标进行排队),研发使用防统方软件,加强警示教育,防范行业不正之风。完成卫生计划生育监督执法体制改革,提高综合监督执法能力和水平。在全国率先建立了由行政、医疗机构和第三方调处共同参与的患者维权体系,人民调解成功率在90%以上。
——中医药得到跨越式发展。全市共有中医医疗机构8家(含非公立),开放中医床位465张,中医从业人员达到128人。市第二人民医院成功转型为市中医医院,综合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中医药工作全面加强。评选出市级名中医5名。认真落实中医药五级师承教育工作,在全市范围内遴选了9名指导老师,继承人19人。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人数超过850人。全市各医疗机构中医治未病人数超过10000人。中药材种植面积达800 亩。
——医养结合工作顺利进行。建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市社会福利院(北院)合作共建了以养医结合为特色的康乐寿医护养老院,已于2017年4月28日开业。为患病老年人提供养老和医疗服务,现已入住老年人46名,孤儿14名。文殊镇卫生院的居家养老服务模式,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基础,以行政村为单位建立了医养结合全科医师服务团队,主动走进老年人家庭,开展健康教育和慢性病管理、上门随访等健康服务,开通卫生直通车,行车路线覆盖所有行政村,以满足老年人的部分医疗需求。
经过40年的努力,嘉峪关市的卫生健康事业蒸蒸日上、日新月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成效显著。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坚持“以基层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人民共建共享”的新时期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积极推动健康促进模式改革,全方位、全周期维护和保障人民健康,大幅提高健康水平,促进健康公平,为嘉峪关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健康基础。
(本版内容由市卫计委提供)
新闻推荐
公益诉讼工作再添助力嘉峪关市出台《关于加强协作配合推进行政公益诉讼工作的意见》
本报讯(朱玲贾思雨)为全面推进嘉峪关市行政公益诉讼工作有序开展,形成监督合力,市检察院与市监委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强协作配...
嘉峪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嘉峪关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