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峪关新闻
地方网 > 甘肃 > 嘉峪关 > 嘉峪关新闻 > 正文

金婚夫妇聚餐话中秋杨亮

来源:嘉峪关日报 2018-09-25 09:46   https://www.yybnet.net/

本报记者 杨亮

“在家里,与儿孙们过中秋,说的都是亲情;在社区,与老朋友、老战友、老邻居们过中秋,聊的都是友情。”在雄关区人民社区,老党员米积屯和大家边聊边说。

9月21日,为让中秋佳节过得更有特色、更有氛围,人民社区邀请了部分金婚老人来到社区,以聚餐的形式共邀大家畅叙友情,诉说流逝的年华。

说是聚餐,其实就是社区工作人员按照个人喜好,每人从家里做上一道菜,带到社区来,大家互品手艺,与金婚老人们一起,回忆一下往昔,畅谈一下现在的美好生活,共同展望一下美好的未来。

在邀请的金婚老人中,孙光春和杨长兰是年龄最大的,一个86岁,一个85岁。孙光春老家在山东,参加过淮海战役,1964年为支援大西北来到甘肃,辗转来到嘉峪关,直至离休。

当记者问他第一次吃月饼的时间时,孙光春老人怎么也想不起来。他说:“小的时候,家里太穷了,不要说吃月饼,就是连吃顿饱饭都吃不上。”

老伴杨长兰说,吃上月饼可能是1960年以后了,即便当时拿工资了,每年中秋节也舍不得买。

在社区聊天室的餐桌上,记者数了数,大约有40多个菜,还有糕点、月饼、水果等。

老党员陈炎喜欢吹拉弹唱,1967年来到嘉峪关后,一直供职在酒钢工会。每年中秋节,工会都会组织大家以座谈的形式,开一次茶话会。

“今天没带家伙什,要不然我就给大家唱上一曲。”陈炎老人边说边笑,今年的中秋节过得有意义,一下子回到了退休前。

在聊天的过程中,记者询问了参加聚餐的金婚老人们,基本都是七八十岁的老人,而且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来历:支援大西北建设,支援酒钢大发展。

当日,记者有幸认识了题写“酒钢日报”四个大字的老党员张植寰。谈到兴头处,老人提笔书写了“喜迎中秋、欢度国庆”八个大字,笔力隽永,字字铿锵。

“我五岁的时候,就随我的父亲练习书法。”张植寰说,父亲是私塾先生,他把字写好之后,我就在字上描红。

这就是一代人的岁月,用青春和岁月书写着花好月圆,既写满了皱纹,更写满了不朽。

新闻推荐

嘉峪关市财政局打造服务型财政所 张勇

本报讯(张勇)近年来,市财政局以“财政服务民生”为宗旨,以“转变作风改善发展环境建设年”活动为抓手,认真落实“放管服”改革...

嘉峪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嘉峪关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金婚夫妇聚餐话中秋杨亮)
频道推荐
  • 近日,漳县检察院联合漳县公安局城关派
  • 为有效遏制大货车交通违法行为,改善道
  • 陇西:“三强”行动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 大地回春添新绿植树造林正当时
  • 安财山: 发展藏羊养殖 带富左邻右舍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