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嘉峪关市按照中央及省委、省政府关于美丽乡村建设的安排部署,紧紧围绕服务“三农”发展大局和美丽乡村建设主题,以“三个美起来”为目标,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坚持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贯穿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和各环节,以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八个一”示范工程建设为实践载体,不断丰富活动内涵,以城带乡,城乡共建共享,推动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
核心价值引领,让农村乡风民风美起来。一是培育新型农民。在农村居民中深入浅出地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法治意识、社会责任意识等宣传教育,深入宣传中央和省委、市委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富民增收等重要举措,广泛开展科学知识,职业技能等各类培训,不断提升广大农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育有文化、讲文明、守法纪的新型农民。二是培育文明新风。修订村规民约,发动农村居民定期开展乡风评议,引导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提高。持续整治黄赌毒、封建迷信、非法宗教等不良风气的突出问题,实现新突破。积极推进喜事新办、丧事简办、余事不办,有效地遏制陈规陋习,弘扬文明新风。三是培育良好家风。以“传家风、承家训、兴家邦”为主题,积极开展家风家训征集评选、“厅堂悬挂家训”、诵读家训等活动,引导每家每户写家风、晒家训。把建立家风家训与“五星级文明户”等创建活动结合起来,开展传承好家风好家训活动,弘扬家庭文明新风。四是积极推进示范工程建设。开展了以“一创一评”(文明村镇创建、“五星级文明户”创评)“一规一会”(村规民约、红白理事会)“一堂一队”(道德讲堂、志愿服务队)“一场一榜”(文化广场、好人榜)为实践载体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八个一”示范工程建设。按照“示范带动、重点培育、全面推进、彰显特色”的原则,打造并成功推荐河口村、黄草营村、新城村入选甘肃省首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八个一”工程示范点名单。
繁荣农村文化,让农民文化生活美起来。不断加大公共文化资源向农村倾斜力度,在3镇17个行政村建成镇级综合文化站3个,文化大院4个,村级文化活动室17个,实现了“一室多用”文化活动室、文化广场117个村民小组全覆盖,“乡村舞台”镇村全覆盖,农家书屋在全省率先实现镇村全覆盖,扶持组建了农村业余文艺演出团队21支,依托“乡村舞台”累计开展各类农训群众性文化活动3000余次。结合春节、元宵、清明、端午等“我们的节日”,不断丰富节日习俗、拓展节日文化内涵,积极探索体现历史传统、富有时代气息的有效载体。同时,通过“文化三下乡”“非遗进农村”“千台大戏送农村”等文化志愿活动,基本形成了“一镇一品牌,一村一特色”的农村文化格局,农民已成为农村文化繁荣发展的“主角”。
综合整治环境,让农村人居环境美起来。围绕美丽乡村建设主题,不断创新工作机制,通过国家、省、市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和“结对子种文明”的城乡联动行动,以城市标准全面改造农村基础设施,先后实施了村组道路、安居工程及危房改造、居民点前后院改造、居民点亮化、灌渠改造等工程,农村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在农村全域深入开展了“千村美丽、万村整洁”行动,目前,已有6个行政村实施了“千村美丽”示范项目建设,完成了文化墙、道路硬化、后院整治、村内亮化、绿化美化、文艺社团组建等6项目建设;持续开展全域全城无垃圾、“美丽雄关·万人清洁”等全民爱国卫生行动,每周对镇区、村域、村村结合部、城乡结合部进行环境综合整治,同时,按照“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市处理”的垃圾处理模式,持续开展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生产生活垃圾收集率、清运率和处理率均达到90%以上,农村人居环境干净整洁、宜居宜游。( 市文明办 雷黎娜冯乐勇 )
新闻推荐
1979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全党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上来。为了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发扬民主,健...
嘉峪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嘉峪关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