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峪关新闻
地方网 > 甘肃 > 嘉峪关 > 嘉峪关新闻 > 正文

修文明之魂、塑文明之形、强文明之体 —长城区泥沟村创建文明村典型经验

来源:嘉峪关日报 2018-05-24 09:32   https://www.yybnet.net/
 

近年来,泥沟村以“修文明之魂、塑文明之形、强文明之体”为抓手,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丰富农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泥沟村先后被评为嘉峪关创建文明城市先进单位、嘉峪关市文明村标兵。

培育乡风,“修”文明之魂

强化道德教育,提高村民素质。村两委组织群众多层面、多形式地开展思想道德教育实践活动,努力提高全村干部群众的思想素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线,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融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通过张贴宣传画、微信群推送、散发传单等形式,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抓好文化基础,培育淳朴民风。成立村级文化活动室1个,配套完善文化活动用品及健身器材,配备了专(兼)职文化干部2名。建立村级农家书屋1个,书籍涉及文学、科技、艺术、农业等方面;乡村舞台建设业卓有成效,多次举办活动,活跃了农村文化氛围,丰富了农民文化生活。

弘扬传统美德,培育文明新风。积极培育模范典型,在全村范围内评选出“好婆婆”、“好媳妇”4人,“优秀志愿者”1人,“巾帼致富带头人”1人,“五星级文明户”4户,参评率达到100%。

美化环境,“塑”文明之形

通过先“美”人、再“美”村、“美”人带动“美”村,塑造宜居宜业的美丽泥沟。

“美”人:通过宣传、感染、引导,变“要我干”为“我要干”,激发村民建设美好家园的热情。

“美”村:通过定章立制、多措并举、常态化,建设宜居宜业的“美丽泥沟”。

“美”人带动“美”村:以村民的热情参与带动“美丽乡村”建设。通过培养村民主动建设“美丽乡村”热情,提高村民建设“美丽乡村”的参与度、知晓率。

发展产业,“强”文明之体

巩固胡萝卜千万级产业。党支部带领全村农民依托产业合作社,改传统杂粮种植为胡萝卜特色产业主导种植方式,有效突破了全村农业增收的发展瓶颈。

培育养殖千万级产业。泥沟村拥有2200亩草滩、400亩天然鱼塘,适合发展绿色养殖业。党支部带领村民以合作社+农户散养模式,发展畜牧养殖业。

探索乡村旅游产业。为了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党支部通过深入调研,确定了探索乡村旅游的新路子。依托“草湖国家湿地公园”开发建设,利用接壤闲置土地,规划建设设施农业园区和产业发展园区,带动集垂钓、避暑、休闲、娱乐、农家乐等新型旅游产业的发展,实现“市场+公司+园区+合作社+农户”的产业格局,促进农民收入提高、农村经济繁荣。

(市文明办供稿)

新闻推荐

嘉峪关关城修缮和油饰彩绘工程进入尾声关城大修基本结束

新华社兰州5月22日电(记者王铭禹)记者从嘉峪关丝路(长城)文化研究院了解到,2017年启动的嘉峪关关城保护范围内现有建筑修缮...

嘉峪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嘉峪关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修文明之魂、塑文明之形、强文明之体 —长城区泥沟村创建文明村典型经验)
频道推荐
  • 近日,漳县检察院联合漳县公安局城关派
  • 为有效遏制大货车交通违法行为,改善道
  • 陇西:“三强”行动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 大地回春添新绿植树造林正当时
  • 安财山: 发展藏羊养殖 带富左邻右舍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