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朱玲)日前,记者从相关会议上获悉,近年来,嘉峪关市深化旅游领域改革创新,狠抓重大旅游项目建设,推进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全市旅游业呈迅猛发展态势。2017年,接待旅游人数857.1万人次,增长22.1%,较“十二五”末净增285.7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57.2亿元,增长26.2%,较“十二五”末净增21.3亿元;旅游及相关产业收入占GDP比重达到27.1%,较“十二五”末增长8.2个百分点,旅游业已成为全市新的经济增长点和转型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科学规划顶层设计,全域旅游格局正在形成。围绕构建文旅商体“四轮驱动”融合发展的产业体系,把旅游业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来打造,制订印发《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实施方案》《“十三五”旅游发展规划》《嘉峪关(关城)大景区建设规划》等制度措施。全市现有A级景区9家,其中5A级景区1个、4A级景区4个,被列为“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城市”和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试点城市。
狠抓重大项目建设,旅游链条逐步强化延伸。举全市之力推进关城大景区建设,丝绸之路文化博览园主体完工,累计完成投资21.5亿元;峪泉古街已建成丝路文化主题街42间;世界文化遗产公园内的花博园、景观湖、游客服务中心等13大类60多个子项全部开工。稳步推进观礼古镇、玉龙湾文化生态园、草湖国家湿地公园等旅游配套项目,2017年全市文化旅游项目累计完成投资21.3亿元,同比增长13.5%。
强化公共服务配套,旅游基础设施日益完善。积极推动景区服务设施、道路标识、旅游导览等便捷化配套设施建设,建成长城旅游联接公路、河西走廊游客集散综合服务中心。持续推进厕所革命,近三年新建改建旅游厕所40多座,兑现奖补资金100余万元。开通北京、南京、上海、重庆等11条航线、通航城市14个,2017年机场旅客吞吐量达到43.5万人次。大力发展旅游富民产业,建成40家乡村客栈和家庭旅馆、74家星级农家乐,兑现乡村旅游补贴资金51.7万元。
大力开展宣传推介,城市对外影响显著提升。加大精准营销力度,组织到上海、厦门、台湾和西北五省、东北三省等地开展形象宣传和政策发布;在央视、甘肃卫视等主流媒体和机场、火车站、高铁站等人流密集场所开展形象和产品宣传;在西北五省省会城市设立了旅游营销中心,周边其它城市设立了旅游营销点。2017年成功举办第五届嘉峪关国际短片电影展、第十二届国际铁人三项赛、第二届国际房车博览会等赛事活动,有效提升了城市对外知名度和影响力。
推进旅游改革创新,综合监管能力不断增强。全面完成文物系统管办分离、事企分设改革,成立了大景区管委会和丝路(长城)文化研究院。市旅游局即将更名为旅游发展委员会,成立市旅游执法大队,设立了旅游宣传推广中心。完善统一的旅游综合监管平台,旅游投诉纳入“12345”民生服务热线集中受理。结合文明城市创建,开展全域全城无垃圾整治,着力营造文明旅游氛围。狠抓旅游安全,加强安全基础设施建设,集中排查化解安全隐患,确保了旅游环境安全有序。
新闻推荐
嘉峪关市召开环保督察问题线索和第一次信访案件交办会 孙玉龙主持王毅等出席 裴晓敏
本报讯(记者裴晓敏)4月21日晚,省第二环境保护督察组总协调人、省环保厅副厅长孙玉龙主持召开嘉峪关市环保督察问题线索和第一次信访案件交办会,向嘉峪关市交办环保督察问题线索,以及第一天收到的群众...
嘉峪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嘉峪关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