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朱玲 通讯员 韩培润
“办理身份证、居住证、出入境证件只进一个门就能搞定”“发生轻微交通事故5分钟内可以自行处理完毕”……一项项便民利民举措的相继出台落地,一系列制约服务人民群众的难题取得突破性进展,市公安局推行“放管服”改革,改出了群众期待,也改出了公安队伍形象和执法公信力的持续提升。
锐意改革、先行先试,构建便民窗口新平台
细化分解155项具体任务,已推进落实改革事项 116项……数字见证着嘉峪关市完善公安改革的雷厉风行。
放就动真格、管就下功夫、服就求实效。通过实地调研、走访座谈,市公安局发现了当前窗口服务工作存在两个方面的短板:一方面户政、出入境、消防、治安办事场所分散,窗口功能单一,信息资源不共享,另一方面窗口服务形式单一,群众办事跑腿多、事难办问题比较突出。为此,市公安局从这两个方面着手研究改进举措。
在积极争取市委、市政府支持和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市公安局不等不靠,先行先试,整合户政、出入境、治安、消防等部门警种资源,在全省率先建立了办证服务大厅,将公安机关出入境证照、户籍、身份证办理及治安、消防行政审批事项等与群众密切相关的公安业务工作进行集中办理,并全面启用证件自助受理系统,简化行政审批程序、规范办事流程,着力在“办事提速、服务提质、效率提高”上下功夫,推行了“一门式受理、一站式办结、零距离服务”窗口单位便民警务新模式,打通了便民服务“最后一公里”。
办证服务大厅坚持推行“3+3”便民服务模式,即:“节假日+周末”延时服务、“办证+送证”上门服务、“特事特办+集中办理”绿色通道服务等3类8项便民利民措施,推进服务窗口前移,不断延伸服务平台。大厅成立以来共办理身份证业务5096人次,办理居住证业务12600人次,办理出入境业务16169人次,通过身份证自助服务系统办理证件198件,办理消防安全审批备案420件、治安业务审批备案2690件,接受群众咨询3万余人次,受到了市民群众的一致点赞。
创新驱动、源头治理,推行快速理赔新举措
“车流量高峰期间,一旦发生交通事故,就会造成长时间的拥堵,明明是很轻微的交通事故,却堵在路上耽误了大家的时间。”这是过去很多市民的对城区道路环境的直观感受也是让公安交管部门头疼的问题。
老百姓期盼什么,公安改革就抓什么。1月30日,嘉峪关市道路交通事故快速处理中心正式成立,在长达半年的筹备时间里,市公安局反复实地调研、考察论证,由交管部门和市保险行业联合推出了快处快赔工作机制,进一步简化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和保险理赔流程,实现道路交通事故现场自行协商、认定,保险快速定损、快速理赔。(转三版)
新闻推荐
半岛全媒体记者栾英杰报道本报3月21日讯文登路小学21日举行海洋教育活动,中国海洋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毛相朝教授对教材进行了科学整合、拓展延伸,例举了箭鱼、贝壳、...
嘉峪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嘉峪关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