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峪关新闻
地方网 > 甘肃 > 嘉峪关 > 嘉峪关新闻 > 正文

一抹红晕暖雄关 满城文明飘芬芳 ——嘉峪关市大力开展志愿服务工作纪实

来源:嘉峪关日报 2018-01-03 09:52   https://www.yybnet.net/

本报记者 朱玲

来到荣获“全国文明城市”称号的嘉峪关这座城市,人们会欣喜地发现她身边有这么几种美丽的色彩:除了碧空万里的“嘉峪关蓝”,协调发展的“生态绿”,还有身边处处可见的“志愿红”。在这里,身穿红马甲的志愿者已融入城市的文明血脉,融入市民的日常生活。

近年来,随着志愿服务制度化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人可为、处处可行、时时可做志愿服务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不仅为助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提供了强大动力,更让一抹抹红晕温暖着雄关,成为对城市文明最好的诠释和注脚。

搭建平台,让志愿服务温暖人心

一座城市的魅力,不仅在于外表,更在于精神。

近年来,嘉峪关市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志愿服务工作,将其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等中心工作统一谋划、全面推动。成立了志愿服务工作领导小组,进一步夯实了志愿服务工作组织基础,并以制度化建设为抓手,以健全的制度保障志愿服务质量,在以往制定下发《关于开展在职党员社区志愿服务行动的实施意见》等六项制度的基础上,2017年市委宣传部等八部门又联合制定了《嘉峪关市关于支持和发展志愿服务组织的意见》《嘉峪关市公共文化设施(场馆)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方案》等。同时,建立了以政府拨款为主、各志愿服务组织自行筹措的志愿服务资金保障制度,保障了志愿服务活动正常开展。

在嘉峪关市,只要你有一颗“学习雷锋、奉献他人、提升自己”的爱心,志愿服务就处处可行,这归功于嘉峪关市实现了志愿者、活动项目、服务对象的有效衔接。全市30个城市社区、8个公共文化设施(场馆)及城市公园景区、窗口单位通过建立网上网下工作平台,按照“七有”(即有完整的组织机构、有办公场所、有清晰的标识、有志愿者队伍、有志愿服务项目、有管理制度、有完整的台账)要求,建立了学雷锋志愿服务站,方便社区居民开展志愿服务。

截至目前,嘉峪关市已注册志愿者5.33万、志愿团队246个,发起志愿服务项目987个,发放志愿服务时长卡15210张。

持之以恒,让志愿服务持续发力

“每年植树节前后,我都会和其他的志愿者们去义务种树,在成为党员志愿者的5年时间里,我已种下了几百棵树,只要一想到那一抹抹鲜绿,我的心里就感到格外温暖。”党员志愿者张晓燕高兴地说。

这只是嘉峪关市常态化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全市各志愿服务组织紧紧围绕讲文明树新风、扶危济困、大型社会活动、生态环境保护、扶贫济困、法制宣传、敬老助残、交通劝导、清理垃圾等方面开展志愿服务。其中文明交通劝导志愿服务、植树护绿志愿服务、“邻里守望”志愿服务等大型的、常态化的志愿服务项目,品牌效应逐渐显现。

积小善为大德,积小善为大爱。志愿者就像一团流动的火炬,走到哪里,照亮哪里。嘉峪关市先后组织开展了以“小善大爱”“行善立德·情暖雄关”“幸福雄关·与爱同行”等为主题的关爱空巢老人、关爱农民工、关爱留守儿童、关爱残疾人等学雷锋志愿服务行动。以“3·5”学雷锋纪念日为契机,策划开展了“讲述我身边的雷锋”“志愿服务、温暖与我同行”“弘扬志愿精神·彰显道德力量”“志愿服务·共筑中国梦”等主题征文宣讲系列活动,依托 “12·5”国际志愿者日组织开展了以“邻里守望情·暖冬志愿行”为主题的学习宣传《志愿服务条例》暨“12·5”党员集中志愿服务行动。

“工作在单位、服务在社区、奉献双岗位”。从2015年,嘉峪关市结合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制定了《关于开展在职党员社区志愿服务行动的实施意见》,到2016年,制定下发了《关于印发<嘉峪关市党员志愿工作管理考核办法(试行)>的通知》,嘉峪关市大街小巷、各个社区,处处都有市级机关在职党员热情服务群众的身影。全市各部门各单位组织开展了以“敬老、爱幼、助残、文体、法律、科普、生态环保、文明引导、医疗卫生”等为主题的志愿服务活动。

新华社区“N+1”志愿服务、昌盛社区“365”便民志愿服务、祁连社区“六零”爱心行动、明珠社区 “连心卡”志愿服务……一个个社区志愿服务品牌,有力地推动了社区志愿服务的实效性。文化活动广场上,有他们教辖区居民跳锅庄、为辖区居民放电影的身影;社区内,有他们为居民举办金婚庆典、独居老人生日会的身影;空巢老人家中,有他们为老人打扫卫生的身影;弱势群体身边,有他们送去暖人肺腑的关爱问候的身影;书画室里,有他们免费教孩子们学书法的身影;辖区的网吧里,有他们义务监督的身影;他们拾起一块块垃圾,铲除一片片小广告,活跃在社区的各个角落,他们用一点一滴的行动,感染着、感动着社区的每一个居民,赢得居民的一致好评。

(转三版)

新闻推荐

还原自然生态 重绘多彩画卷 ——嘉峪关市水生态修复工作综述

本报记者裴晓敏李多进水系是城市的命脉,是城市文明的源泉,永远不缺水的城市才是永生的城市。逐水而居,是早期人类保留到现代为数不多的共性之一。“得水而兴,废水而衰”,在古代城市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嘉峪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嘉峪关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一抹红晕暖雄关 满城文明飘芬芳 ——嘉峪关市大力开展志愿服务工作纪实)
频道推荐
  • 近日,漳县检察院联合漳县公安局城关派
  • 为有效遏制大货车交通违法行为,改善道
  • 陇西:“三强”行动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 大地回春添新绿植树造林正当时
  • 安财山: 发展藏羊养殖 带富左邻右舍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