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峪关新闻
地方网 > 甘肃 > 嘉峪关 > 嘉峪关新闻 > 正文

还原自然生态 重绘多彩画卷 ——嘉峪关市水生态修复工作综述

来源:嘉峪关日报 2017-12-28 10:24   https://www.yybnet.net/

本报记者 裴晓敏李多进

水系是城市的命脉,是城市文明的源泉,永远不缺水的城市才是永生的城市。

逐水而居,是早期人类保留到现代为数不多的共性之一。“得水而兴,废水而衰”,在古代城市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初有水而后置关,有关而后建楼,有楼而后筑长城,长城筑而后可守也……”《秦边纪略》中的“水”即为嘉峪关关城东南侧的九眼泉。

20世纪50年代前,九眼泉汇流量可达0.6立方米/秒,冬夏澄清,碧波不竭,在水渠上安置水磨两处,是嘉峪关村2000亩农田及生活用水的唯一来源。1958年酒钢建厂时,在嘉峪关城楼东侧,嘉峪山西麓“九眼泉”上下约4000米长的地带,开始打井采水,年径流量0.8立方米/秒,由于水源地与城区高差达60多米,水从井下提升上来后直接通过管道入户,不用水塔。九眼泉湖由于地下水位下降,泉水不再涌流,嘉峪关村村民的生活和生产用水则改由酒钢无偿供给。从20世纪70年代末起,因嘉峪关市工业发展的需水量急剧增加,加之近年来为解决附近居民的饮水困难,九眼泉湖西边一带的机井数量也日益增多,地下水位持续下降,截断了九眼泉水量的补给通道,最终导致“泉”水日趋减少甚至曾一度干涸。随着气候变迁、经济发展、人口增长以及湖堤老化渗漏等诸多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水源的持续不足一直都在威胁着九眼泉湖的生存。虽然相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但是在农田灌溉等一些用水高峰季节,水量不足问题还是比较突出。

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中明确提出:“要持续推进关城大景区建设,建成丝博园、花博园等重点项目”。作为嘉峪关世界文化遗产公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九眼泉湖是项目区的生态绿化及湖体供水的主要源泉,尽快恢复九眼泉湿地,支撑关城景区五大项目建设发展至关重要。

市委书记王砚在调研关城景区五大项目时多次强调,“建设是最好的保护,五大项目是嘉峪关市文旅融合发展的‘龙头\’项目,事关全市转型发展大局,要在保护中合理建设,在建设中科学展示利用”,要“加大九眼泉湿地保护建设”。

市委副书记、市长丁巨胜在调研关城景区五大项目时指出,“九眼泉湖历史悠久,对于嘉峪关关城和嘉峪关市的发展具有深远历史影响和重大现实意义,要本着美观、雅致与周边自然景观相协调的原则,做好九眼泉湖湿地恢复工作,使其重现勃勃生机,为关城景区的永续发展发挥作用。”

水系是城市的血脉,是城市的灵性所在,韵味所在;城市有水则活,有水则秀,有水则美。

在嘉峪关市东北部,巴丹吉林沙漠和蒙新戈壁前沿,有一处由讨赖河、露头泉水和地下水形成的天然沼泽湿地和人工湿地,包括草本沼泽湿地、灌丛沼泽湿地和库塘湿地,是嘉峪关市最大的一块天然湿地资源,也是河西走廊最重要的湿地之一——新城草湖。新城草湖区内水面达333.3公顷以上,泉水年涌出量在3000万方以上,天然草场达6000 公顷以上,属于干旱沙漠边缘的绿洲类型区,地下水丰富,埋藏深度在3-5米之间,是不可多得的荒漠生态资源。作为嘉峪关市最大的高原淡水湖泊,是典型的荒漠区湿地生态系统,发挥着防风治沙、蓄水灌溉、改善气候等重要的生态功能,是嘉峪关市乃至河西走廊区域绿色生态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鸟类迁徙路线上的重要停留地、栖息地、繁衍地。新城草湖湿地内动物资源共有陆生野生动物约24目43科89种,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12种;10种动物属于濒危野生动植物;有26种鸟类属于中日候鸟保护协定规定的保护物种;12种鸟类属于中澳候鸟保护协定规定的保护物种。水禽分布数量占甘肃水鸟总数的32.33%,有天鹅、鸢、金雕、苍鹰等11种中国国家Ⅱ级保护动物,大白鹭、斑头雁、灰雁、渔鸥4种省级保护动物;属于中日候鸟保护协定规定保护的14种;属于中澳候鸟保护协定规定保护的7种,具有极大的生物多样性研究和保护价值。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新城草湖水丰草茂,景色宜人,微风吹过,一幅“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美丽景色便呈现于眼前。到上世纪九十年代末,随着人口的急剧增加,农业用地不断地扩张,上游大面积的开荒和大量提取地下水,导致新城水源地地下水位急剧下降,草湖涵养水土的功能逐渐失去,加之对湿地的不合理开发利用导致天然湿地日益减少,因水资源利用不合理、过牧、风沙侵蚀及缺乏必要的保护措施,绿洲萎缩,湿地锐减,土地沙化加剧,严重危及湿地生物的生存环境等等,使湿地资源已经遭受了严重破坏,自然湿地的生态服务功能退化明显。

为了保护好这片净土,上世纪90年代,新城镇政府依据当时的有关规定向农民发出了禁湖令;2002年、2004年,先后由国家投资和日元贷款兴建了柽柳基地,栽植柽柳万余亩,营造防沙治沙植被近三万亩;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更加充分认识到生态城市建设的重大意义,审时度势做出了申请建设嘉峪关草湖国家湿地公园的决定——从2012年启动国家湿地公园申报工作,到2013年12月22日通过国家林业局国家湿地公园评审,在市委、市政府的倾情关注和呵护下,新城草湖国家湿地公园成为嘉峪关市第一个国家级自然生态型公园。

作为嘉峪关市重要的自然生态资源,新城草湖国家湿地公园从申报之初就启动了有序的规划工作。2012年,依据《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建设管理办法》,市农林局委托甘肃省林业勘察设计院编制了《甘肃嘉峪关草湖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2013年通过省级评审。根据《甘肃嘉峪关草湖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草湖湿地公园规划总面积达3000公顷,其中核心区面积为1441公顷,湿地面积711.5公顷,分为湿地保育区、恢复重建区、宣教展示区、合理利用区、管理服务区五个功能区。

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资源,不仅赋予了嘉峪关草湖湿地以丰厚的物质财富和奇特的湿地景观,而且在历史文化演变中,孕育了厚重的生态文化。

2013年,市农林局委托国家林产规划设计院编制了《甘肃嘉峪关草湖国家湿地公园修建性详细规划》,经多次修改完善,2014年6月通过了市规委会及专家组评审。公园将在保持原生态的基础上,按照“保护优先、科学修复、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原则进行建设,预计投资3.3亿元,恢复建设草湖、芦苇荡、沙山泛沙泉、胡杨林、狼薪湾、烽燧遗址、香太师拱北、李陵碑等景观,形成沙漠戈壁、水草沼泽共于一体的独特景观,打造集生态、文化和旅游为一体的综合景区。

然而,30多年来,由于无序的开发建设,加之草湖湿地周边村民乱开荒地、过度放牧、抽取地下水等行为,已经严重破坏草湖湿地的生态平衡,在自然因素的作用下,草皮沙化十分严重,地下水位逐年下降,草湖湿地的生态现状令人担忧。

为了更好地保护新城草湖国家湿地公园生态环境,切实加强对草湖湿地的保护力度,及时快速彻底拆除新城草湖国家湿地公园生态环境保护区域内的建(构)筑物,恢复生态地貌,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主要领导多次深入现场调研,并数次召开会议,研究协调推进有关整治工作。市委书记王砚在有关会议上强调,要对草湖湿地资源实行严格保护,法制办、农林局、发改委要借鉴国内外湿地保护管理方面的经验做法,参照国际标准、国家规范和湿地公园建设验收要求,抓紧制定管理办法,为核心区保护提供遵循,为外围适度展示利用明确界线。市委副书记、市长丁巨胜强调,要在保护与恢复新城草湖湿地生态系统的基础上,建设好新城草湖国家湿地公园。

2016年11月24日,嘉峪关市召开新城草湖国家湿地公园滥垦乱挖整治工作专题会议。本次会议成立了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制订了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相关单位的职责,确定由市国土局、农林局、监察局牵头成立三个专项工作组。第一工作组由国土局牵头,负责调查清理湿地公园范围外滥垦乱挖、非法取土开荒的情况;第二工作组由农林局牵头,负责调查清理湿地公园内滥垦乱挖及土地承包经营情况;第三工作组由监察局负责对各类土地承包经营合同进行清查,认定其合法性、资金流向等工作。

2016年11月29日,整治新城草湖国家湿地公园滥垦乱挖执法领导小组办公室第一次协调会议召开,对开展执法整治工作进行研究部署。这个由市委宣传部、监察局、国土局、农林局、长城区、水务局、综合执法局、公安局、新城镇等相关单位组成的领导小组,正式开启草湖国家湿地公园的一线执法整治工作。

“要以‘询问了多少人、开了多少处罚决定、罚了多少款、恢复了多少面积、拆除了多少违章建筑、处理了多少人\’为衡量标准,检验工作成效,严查滥垦乱挖,竖起草湖湿地保护的标杆。”草湖湿地环境整治工作是一场硬仗,只有敢于担当作为,敢于动真碰硬,才能赢得最后的胜利。

经过一段时间持续不断地工作,损害新城草湖国家湿地公园生态环境保护区域内的建(构)筑物被彻底清除。

2017年5月,嘉峪关市发布草湖国家湿地公园休园公告,决定自2017年5月10日至2018年12月31日,草湖国家湿地公园休园建设,禁止游客进入园区游玩,禁止社会车辆进入草湖国家湿地公园,禁止在沙山及周边开展沙漠越野、滑沙、冲坡等危险性活动,禁止在湿地保护范围内点火、烧烤、野炊、野营、露宿,禁止破坏湿地公园设立的门禁、围栏、围网、宣传警示牌匾、环保设施等,通过休园,对草湖湿地公园更好地保护建设。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人为本、以绿为基、以水为脉、以文为魂”的理念,坚持走生态立市、特色建市之路,打造“山水特色之城、生态园林之城、人文魅力之城”,全面、系统、科学地制定《嘉峪关市省级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实施方案》,以水生态保护与修复体系、水资源利用与保障体系、水资源管理制度体系和水文化体系建设为主线,着力构建以保障有力的水安全体系、科学合理的水管理体系、绿色联动的水生态保护体系、以丝路文化和长城文化为底蕴的水文化体系为一体的水生态文明城市,逐步实现人水和谐、生态优美的嘉峪关,努力打造“绿色雄关、生态雄关、宜居雄关”,使嘉峪关市山水更加秀美、人民更加乐居、生活更加美好。

九眼泉和新城草湖国家湿地公园的水生态系统保护修复以及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必将使九眼泉重回“冬夏澄清,碧波不竭”的原始状态,新城草湖也将重现水丰草茂、生机勃勃的景象。

新闻推荐

思路创新天地宽 良策落地结硕果 嘉峪关市分类施策落实“三一”工作机制

本报讯(记者李多进)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今年以来,嘉峪关市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一业一策、一企一策、一事一议”创新型工作机制,着力破解产业培育、企业发展和政策落实中的...

嘉峪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嘉峪关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还原自然生态 重绘多彩画卷 ——嘉峪关市水生态修复工作综述)
频道推荐
  • 近日,漳县检察院联合漳县公安局城关派
  • 为有效遏制大货车交通违法行为,改善道
  • 陇西:“三强”行动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 大地回春添新绿植树造林正当时
  • 安财山: 发展藏羊养殖 带富左邻右舍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