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冯长福
隆冬时节,皖南山区寒气逼人。但在黟县香榧产业园加工车间里,却是一派热腾腾的生产景象,工人们正在加工供应春节市场的干果。
“2019年黟县引进了黄山市第一条全自动清洁化、标准化香榧加工生产线,旺季时每天最多能加工2000斤,与原先的手工炒制相比,产品的质量得到大幅提升。 ”香榧产业园负责人郑连军说。
据了解,该产业园由黟县宏村小康香榧专业合作社企业成员宏村天然食品厂投资兴建,总投资700万元,分为香榧加工和香榧文化历史展示两大部分。该项目自2018年底落地以来,新建了香榧标准化生产厂房1000多平米,购置生产加工设备20多台(套),实现了香榧的机械化、规范化生产;还规划了占地50亩的香榧种子资源库,即将栽种全国各地以及黟县本地的优质香榧种苗。
“目前,全县共有香榧林1.3万亩,其中挂果面积6000亩左右。”黟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朱华丽告诉记者,黟县香榧去年入围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获得中央财政5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县财政也安排了200多万元专项资金,在基地建设、生产加工、市场营销、品牌培育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促进香榧产业做优做强。
“去年以来,安徽省围绕地理标志农产品产业和质量提升、区域公共品牌打造、知识产权保护等,重点推动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实施。 ”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站站长耿继光介绍,霍山黄芽、砀山酥梨、旌德灵芝、芜湖大米、黟县香榧5个地理标志农产品入围国家保护工程,获得中央财政2500万元资金支持;地理标志农产品申报登记呈现快速扩增的良好态势,目前安徽省已登记获证的地理标志农产品共有82个,较2015年增加56个,由全国排位较后升至接近全国平均水平。
安徽省积极组织地理标志农产品生产经营单位参加中国农产品加工投资贸易洽谈会、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和中国国际有机食品博览会,提升地标农产品的知名度、美誉度,助推地标农产品走出去;引导各地培育一批特色区域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把地标的品牌优势转换为市场优势和竞争优势。省农业农业农村厅统计显示,5个地标保护工程产品2019年线上线下销售额达16.26亿元,累计带动农户15万人,促进农民增收5.29亿元。
更为喜人的是,截至2019年12月底,全省有效使用“三品一标”农产品达到7262个,其中无公害农产品3006个、绿色食品3355个、有机农产品819个、地理标志农产品82个;有效使用“三品一标”农产品总量居全国第6位,较2018年上升3位,绿色食品数量居全国第2位,继续保持领先位次。
发展“三品一标”是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着力点,是践行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战略的落脚点,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 2019年安徽省继续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民生工程,投入专项资金7000万元,共奖补 “三品一标”生产经营主体1510家。同时,推进“三品一标”产品全部纳入国家追溯管理信息平台,平台总注册用户现有5813家。
耿继光表示,今年安徽省将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有机农业示范基地5个,标准化生产基地300万亩,新增“三品一标”产品300个以上,有效使用“三品一标”标志产品7562个以上,助推特色农业、品牌农业快速成长。
新闻推荐
5G已来,热烈祝贺黄山电信市县两级第一批基站顺利开通!为落实国家5G战略及市委市政府加快推行5G建设部署计划,黄山电...
黟县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黟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