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来平
身为土生土长的黟县人,我从小对“黟”字并不陌生:知其音同“衣”,明其形黑加多。长大以后,阅历渐广,才发现这种“不陌生”只是表象,而实际上这个字所附着的历史信息,却非常丰富。
然而,这是一个冷僻的非常用字。“黟:黟县,在安徽。”(《现代汉语词典》)这个字没有其他义项,只做地名。许多人不认识这个字,在情理之中。我上中小学的年代,书信仍是亲朋联络的一种平常方式。信件要装进信封投递到邮局,信封上有投寄地址。曾见过信封上寄信人以同音字“依”替代“黟”;也有寄信人把“黟县”字写作“黔县”,这明显是个别字。用同音字或形近字替代,好在邮递员理解出错者的本意,不然信件就不能准确地投送了。
语言文字,是信息交流的重要载体。在日常生活中,人们读错、写错汉字,但交流不受影响,倒也无妨大碍。若是在传播知识、信息的书刊中,则当慎重对待。有次翻阅2017年第8期《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内有介绍徽州水口的文章,标题和文章里,把黟县宏村都写作歙县宏村。可见,该文的作者和编辑对“黟”字都不熟悉,竟然把世界文化遗产地宏村从黟县搬到歙县去了!
自秦朝设郡县制开始就有“黟县”这个地名,沿用至今,两千多年了。关于“黟”作县名的由来,史志上多种说法并存:一是因黄山古称黟山,县因山而得名;二是因县内有墨岭一地,盛产石墨而得名;三是因进贡柿心黑木而得名。近又有秦始皇尚黑说。
其实,黄山在秦朝时,就称黟山,唐天宝六年(公元747年)诏改黟山为黄山。黟山之黟,是因峰岩青黑,遥望苍黛而得名。这里,“黟”字扣“青黑”“苍黛”之颜色,这与《辞海》中“黟”的释义一致:黑貌。《秋声赋》里也有“宜其渥然丹者为槁木,黟然黑者为星星”之句。因此,讨论“黟”作县名的由来,若抓住这一点,便可迎刃而解:秦朝设郡县,把黟山矗立之所及其周围方圆数百里地划为一个县,以山之名为县名,可以说是合乎常理、顺理成章的事儿。
新闻推荐
□朱红叶为了推动黟县宏村国际文化交流中心这个项目在安徽“两会”(2018世界制造业大会暨徽商大会)上签约成功,2018...
黟县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黟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