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天天/摄□ 本报记者 袁玉灵 李学军
编者的话
1979年7月,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以75岁高龄徒步登上黄山之巅,以无比宽广的战略眼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见微知著的伟大智慧,发表了影响深远的“黄山谈话”。
“黄山谈话”既是谈旅游也是讲经济,既是谈发展也是讲改革,在我国现代旅游业乃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进程中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今年是小平同志“黄山谈话”发表39周年,又适逢改革开放40周年,我们再次重温小平同志的“黄山谈话”,总结黄山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深深地感受到字里行间闪耀着以人为本、发展为上的熠熠光辉,跳动着解放思想、改革开放的时代强音,蕴含着发展市场经济、壮大旅游产业的卓识远见。这些都是指导黄山跨越发展的强大思想武器,是黄山人民无比珍视的宝贵精神财富。
本报推出系列报道,围绕“黄山谈话”的改革实践主题,从破冰之旅、转型之策、取胜之道三个方面,叙述了改革开放40年来,黄山人民在小平同志“黄山谈话”精神的指引下,黄山旅游实现的一次次历史性跨越,黄山大地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7月的黄山,峰峦苍润,溪瀑飞流,一辆辆旅游大巴接踵穿过景区南大门的邓小平雕像,蜿蜒而上。黄山,迎来了暑期旅游旺季。
位于景区南大门的邓小平雕像,是黄山对这位改革开放总设计师深情的缅怀和敬仰。
“这里是发展旅游的好地方”“要有点雄心壮志,把黄山的牌子打出去!”……黄山人民永远记得1979年7月15日,永远记得小平同志视察黄山时在观瀑楼发出的铿锵声音。
嘱托在心,重任在肩。改革开放40年,黄山作为筑梦中国旅游的摇篮,已经成为中国旅游发展的一张靓丽名片;黄山市作为中国现代旅游产业发展的试验田,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历史性突破,傲然位居安徽旅游龙头、跻身全国旅游“第一方阵”。
勠力同心,奋勇拼搏,奏响波澜壮阔的发展乐章。黄山市,向小平同志交出了一份硕果累累的答卷,为改革开放40周年献上了一份沉甸甸的厚礼。
历史,由一段一段的航程连接而成。历史前进的步伐,总是因为一个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节点而昂扬激越。
1979年7月,小平同志以75岁高龄徒步登临黄山,发表著名的“黄山谈话”,拉开了黄山乃至中国旅游发展的序幕,更激励着黄山迈出改革创新的步伐。一个以林茶经济为主的偏僻山区,开启了以旅游经济为主导产业的“破冰之旅”。
发展没有现成的路,只有摸着石头过河。黄山人牢记小平同志嘱托,解放思想,开拓进取,以改革为动力,以改革破解发展中的难题,探索出了具有黄山特色的旅游发展之路。
志当存高远,敢为天下先。黄山人承载着“把黄山的牌子打出去”的历史初心始终未变。
发展旅游,作为全国最早拥有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三顶桂冠的黄山风景区,义不容辞地走在前头、树起标杆。
成立黄山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率先在国内探索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旅游完整包装上市,成为全国第一只完整意义上的旅游概念股,实现中国旅游业资产运营到资本运营的“突破”;启动“人事、劳动、薪酬”三项制度改革,逐步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践行“把员工当家人,把自己当客人,把游客当亲人”的“三人理念”,在全国率先建立起较为完善的旅游服务标准体系和运行机制,树立了黄山旅游服务的金字品牌,打造了中国旅游优质服务的“黄山样本”;在全国山岳景区第一批建起电子商务平台,率先迈出景区信息化建设步伐。
……
在黄山风景区的带动影响下,全市旅游发展风生水起。
1986年,黄山脚下汤口镇山岔村上张村民组率先利用当地资源开发旅游,注册了全国第一家农民创办的黄山翡翠谷旅游公司;同一年,历代种田养蚕的黟县西递村村民,挂起了“西递旅游接待点”的牌子。 (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一时间,黄山大地的景区景点、宾馆饭店,如雨后春笋般生长起来。
一组数据反映变化:黄山市建市之初的1988年,接待游客201.83万人次,旅游收入6316万元;2017年,接待游客578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506亿元。以旅游为主的第三产业占比达50.8%。
“中国旅游,从黄山再出发。”承载着更大责任更高使命,以“两山”理论为指引,新的时代,黄山人决心发展全域旅游,全力开启黄山旅游新篇章。
“黄山是发展旅游的好地方”源自于这里的山水“好底子”。
“在这里,我们的资本就是山。要有些办法,禁止破坏山林。”小平语重心长地说“要治山”。
视山水“好底子”为旅游“命根子”,黄山人始终牢记小平教导,治理并保护好这一方山水。
素有“八山半水半分田”之称的黄山市是安徽省重点林区,森林资源居全省之首。建市以来,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林业的改革与发展,先后作出“五八”造林绿化规划、林业二次创业和绿色长廊建设等战略部署,实施山区综合开发、长江防护林、林木种苗、世行贷款造林、德国援助生态造林扶贫和退耕还林、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等林业重点工程,造林绿化取得显著成效。1994年全市基本消灭成片宜林荒山,1997年实现全市绿化达标。
山以水秀,水因山青。清清新安江,悠悠太平湖,一江一湖,构成黄山市水的主体。护得绿水永长流,是使命更是责任。
2011年,由财政部和环保部牵头组织,全国首个跨省流域新安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启动,黄山市共实施农村面源污染、城镇污水和垃圾处理、工业点源污染整治、生态修复工程、能力建设五大类156个项目。2015年,第二轮试点继续实施。二轮试点,六载实践,新安江更清更净更美了。环保部公布的监测数据显示,2011—2017年,新安江总体水质为优并稳定向好,跨省界断面水质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二类,千岛湖水质出现拐点,营养状态指数逐步下降。
与此同时,2013年底,太平湖作为安徽省唯一代表,被国家列入生态环境保护专项15个重点支持湖泊之一给予重点保护。
一江一湖,一碧万顷,风姿绰约,成为黄山市旅游璀璨的明珠。
40年斗转星移,治山治水取得了累累硕果。据统计,全市森林覆盖率由1978年的40%提高到现在的82.9%,是全国平均水平的3.8倍;地表水水质优良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均为100%,比全国平均水平高30个百分点;空气质量优良率100%。被原国家环境保护局局长曲格平誉为“人类生态第一山”的黄山风景区,空气负氧离子浓度长时间稳定在2万个/立方米以上,是名副其实的“天然氧吧”。
一连串的改革,一连串的率先,一连串的探索,不仅创造了诸多值得借鉴的“黄山模式”,更为黄山市经济社会发展增添了极大活力。
旅游,从黄山起步,开启破冰之旅;旅游,从黄山再出发,勇闯改革深水区。
新闻推荐
□朱红叶为了推动黟县宏村国际文化交流中心这个项目在安徽“两会”(2018世界制造业大会暨徽商大会)上签约成功,2018...
黟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黟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