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卫华
二
程鸿诏之所以引起曾国藩的关注,在于太平天国屡次占据黟县,而程鸿诏“办团练,与太平军激战于黟县石鼓山及东山岭下等地,未有败绩。”曾国藩非常敬重经学大师,担心他们在战乱中不可幸免。
这段故事在《郎潜纪闻三笔(清·陈康祺)》书中有记载:“曾文正驻师祁门,狂寇环攻,储胥奇困,为其一生行军最苦之境。乃手写遗属,帐悬佩刀,神志湛然若无事。一日,忽忆及皖中多经学大师,遭乱颠沛,存亡殆不可知,遂遣人四出存问,存者贻书约相见戎幕,亡者恤其细弱,索其遗文。如桐城方宗城存之、戴钧衡存庄,歙(当笔误,应为“黟”)俞正燮理初,黟程鸿诏伯敷诸家,皆借以得脱于险,公真佛菩萨心肠也。”
同治元年十月某日程鸿诏在《上曾撰相书》中说:“春间大盗犯黟,先蒙调援,逮闻警之夕,垂询山居涂径,家室丁口甚悉。我军剿贼信至,时甫昧爽,即命材官持示捷书,传知无恙。”程鸿诏对曾国藩的感激之情可见一二。
“窃不自意,偶缀小文,旁涉时务,过蒙夫子三加拔摧。拔之草茅,延之帷帐,优之以礼貌,厚之以察既,教之以学业,赐之以文绮,宠荣之以墨宝,答和之以诗章。于其所不知不能者,弗求备也;一字一句之偶合者,奖借之不舍若自口出也,而且忧乐俯同,无微不至。”
《有恒心斋文集》刊载了他在曾幕代拟之奏稿摺片共30余件,这只是其中的部分。程鸿诏才情过人,曾国藩及湘军将领的大部分谢恩摺,多出程鸿诏的笔下。
三
引起我关注程鸿诏,是因我阅读方任飞先生的《留云文稿》。我读到了《程鸿诏眼中的〈清明上河图〉》一文,大为惊叹。没有想到黟县的程鸿诏居然与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有关联,方任飞的文中提及了《有恒心斋文集》,说这里面有记载,这对我是一个很好的提示。于是,找寻这本书成了我近几年的任务。我想,徽州有如此众多的乡贤名流,著作颇丰,研究者如云,而这位黟县程鸿诏却少有人关注。期间,我曾向方任飞先生请教,让我得以了解他的两篇与程鸿诏相关的文字以及发生在《清明上河图》中的趣事。
程鸿昭家学渊源深厚。父亲程式金,“字友石,大兴籍。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进士,道光初历署四川盐亭、遂宁知县,补高县知县,荐为治行第一。调华阳,署宜宾、成都。治灌县河堰,兴遂宁、华阳、成都书院乡学,为蜀人称颂。六年,升叙永厅同知,因父忧归。1866年,旨赏三品封典,赠中议大夫,著有《说文类求》。”(《安徽人物大辞典》戎毓明主编,团结出版社)
程式金去世后,程鸿诏的母亲带着他回到了故乡黟县,“使师事同邑宿儒汪文台、俞正燮,弱冠即有声乡里。家贫,岳父汪朝议守重庆,招之往,遂奉母入川完婚。逾年,汪朝议卒,无所依,携母、妻入都,佣书自给,日书万字”。(《有恒心斋文集》)
这一段人生经历在程鸿诏的一生中铺垫了良好的文学功底,为后来的事业奠定了基础。
道光二十四年、二十六年,中两科副榜,道光二十九年举人,赴京城参加“正大光明”殿复试,获一等第四名。经礼部铨选,任河北省鸡泽县教谕。在任期间,循循善诱,深得士心。这段时间是程鸿诏人生中阅历大展的时期,在《有恒心斋文集》里有诸多的文字是写他在鸡泽的为文生活。直到道光二十九年,“会母殁,奉柩归”。回乡后的一段时间“在乡佐办团练,上下交相推重”。
新闻推荐
农业保险已经不仅仅是防范自然风险的管理手段,更要融入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中,在农村金融体系建设、农业产业化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中发挥更多作用。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有关农业保险的表述增加了更多...
黟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黟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