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刊讯 业余摄影爱好者、黟县中学退休教师杨奉霆痴迷拍摄屯溪的日出、日落,五年如一日用相机追赶太阳(本刊曾作过报道)。去年11月,他的《昱城·屯溪》个人摄影展在黄山市图书馆展出;今年2月,他的《那人 那城 那太阳——昱城·屯溪摄影作品集》由中国科学文化出版社正式出版。5月8日上午,记者再次来到杨奉霆的家中采访,他正忙着向全国各省级图书馆捐赠该书。
尽管没有专门学过摄影,但杨老师聚焦太阳,长年坚持,从2012年开始,历时5年,骑行5000里,取景50多个点,按下快门近万次。此次,他从筛选保存的500多张图片中精选近300张,在几位得意门生的支持下得以集结成册,为屯溪的宣传扩大影响。“我3月底拿到新书,4月1日,就托合肥的大学同学将这本书捐赠给安徽省图书馆,没想到省图书馆对此很重视,还专门寄来了‘捐赠证书\’,这对我是极大的鼓舞。”接下来的日子,便开启了他的捐书之路,“说到捐赠,有很多有意思的事,有的地方我是托亲戚朋友、同学、学生,就近帮我捐赠给各省级图书馆;有的是我从网络上搜索各图书馆的电话、地址,用快递邮寄的方式;有的网上查不到,就打114查,往往联系一家图书馆要打四五个电话。像西藏自治区图书馆的号码我怎么找都找不到,就打电话找到西藏民族大学图书馆,用这种间接的方式竟也联系上了。刚刚西藏自治区图书馆馆长丹曾卓玛给我发来向西藏、新疆捐赠图书的地址和电话,这样,今天就基本完成向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图书馆捐赠图书,宣传黄山,宣传昱城的‘工程\’了。”杨奉霆笑着说。
71岁的老人,为何要花这么大的气力,执着地做这件事?面对记者的好奇,杨奉霆道出了缘由,他说就是想给这个世界留下一些不寻常的东西。“老人不是‘废物\’,老人也可以有更高的追求,也可以给当地做些有益的事,实现自我价值。”杨老师娓娓道来,这本摄影作品集实际上隐藏了几重关系,“首先是天人合一,我拍的作品里很多都是反映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所以说人要尊重大自然,对自然规律要有敬畏之心,不能无休止地挥霍、破坏、浪费自然资源;原来这300多幅照片都没有名称,后来通过和出版社沟通,为便于中西方文化交流,我将每一幅照片都取了名字,并且发挥我的英语优势,进行英汉对照,将中国的文化体现在图片命名当中;细细地品读这些照片,你会发现有爱的精神在里面,拍花鸟虫鱼的背后凝结着我对这座城市的爱、对大自然的爱、人与人之间的互爱,也蕴含着一个老人对生活、对生命的热爱。”
“平生无大志,终成一本书。捐赠图书馆,省却费木棺。”这是杨奉霆“自嘲”的一首小诗,他告诉记者,这本摄影作品集问世,也算了却了他的一桩心愿,目前,已向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的图书馆捐赠了此书,还有台湾省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稍后待条件成熟再落实。现在看到自己的这本集子收藏在全国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的图书馆,他感到很欣慰,“希望通过这本摄影作品集,能吸引全国各地的游客来屯溪拍太阳,从摄影的角度提升昱城的影响力和美誉度。”这就是一位用相机捕捉美丽镜头,用镜头见证昱城发展的古稀老人的所愿所想。
新闻推荐
·黟县碧阳初中小记者站王珂臻·望着他的手,陷入了沉思……他的手,粗糙而又宽大,随着时间的推移,处处显出被岁月划过的痕迹。他的手日益苍老,也不知道他那历尽沧桑的手,所付出的坚毅和不懈...
黟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黟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