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援人员将老人抬下山救援人员将老人抬下山救援人员将老人抬下山
本报消息记者赵天彪报道4月22日,黄山市黟县宏村镇泗溪村溪头组吴金文老人,在大山深处采石耳时不幸跌倒受伤被困,凭着求生的意志和丰富的野外生存经验,饿吃石耳、渴喝山水,冷打火堆,熬过了十四天。5月5日,老人在耗尽精力和自救资源后的“等死”时刻,终于被当地救援组织救助,得以重生。同时吴金文老人也被村民传为“奇人”。
据了解,吴金文老人今年70岁。自小在山里土生土长,年轻时就采石耳,一身野外生存的本事。哪里有水,哪里有躲雨石洞,了如指掌;攀百丈悬崖过陡壁,如走平地。4月22日,吴金文老人在大山深处采石耳时不幸跌倒受伤被困后,就开始了长达十四天惊心动魄的求生保命之路。
5月6日,吴金文回忆这十几天的求生过程时仍然心有余悸。老人说,进山后在峭壁上采到了3斤石耳。后来的一次作业时,粗绳子短了些,他就把细绳子和粗绳连起来下去。绳子“挂扣”没系好,不给力,只好抓住粗绳,上下不得,悬在了空中。时间一长,人没劲,手松了,摔在一丈多高的石凼下,屁股受伤站不起来,胸部疼痛难忍。这一天,他仅能爬出去一丈多远,喝些山泉水,勉强度过一夜。之后两天,身体无法恢复,忍痛爬回悬崖取回粗绳子,一百五六十米高的距离,就花了一天多时间。因深山手机无信号,无法对外联系,致使陷入绝境。所幸,进山时有充足准备,带了几斤米、腌肉、鱼干、酸腌菜等,有糖尿病的他还带了女儿买的无糖饼干20多块。另外,打火机也是他的野外“标配”。
“如果自己是空手,没几天就死掉了。”吴金文告诉记者,当时什么也指望不上,只能自救,饿了就找山水煮些食物吃,忍痛慢慢地往山下挪身体,一天最多只能爬出去两三百米。天空下雨时,自己找个树底或石壁洞等处躲雨。之后,找些杉树等易燃的枝叶,用随身带的尼龙布条引燃,烤火、烤干衣服。这么过去了好多天。
“可是,更大的麻烦降临,随身携带的食物没了。”吴金文说,采到的3斤石耳成了救命宝贝。他爬到水坑,洗了石耳,借着火煮到差不多了再吃,又维持了三四天。最后这两天,石耳也吃完了,饿,困,没力气,身体也不行了,实在爬不动,真正陷入了生命的绝境。
“不过,幸运之神还是伴随父亲。”吴金文女儿说,山里信号不好,以往都是父亲得空找到有信号的地方打电话回来。头几天,以为他忙忘了,没接到电话也不在意。时间久了,觉得不对劲。5月4日,便报了警。当天下午1时许,接到警情后,黄山市黟县公安局宏村派出所组织民警和当地村干部、村民分组进山搜寻。
“搜寻组在绵延大山爬石壁,过溪流,深山老林中持续搜救,石挡跃石,水拦蹚水,历经辛苦,当天没找到人。”据黄山市黟县公安局宏村派出所搜寻民警方云靖介绍,次日,搜救人员再次组成7个小组进山搜寻,不断喊话。在搜寻到一个叫天空坦的高山悬崖处时,感谢老天,绝境中的吴金文,听到了这些回响在空谷的“天籁之音”。
据悉,5月5日下午2时许,搜寻救援队员找到吴金文时,他已神智不太好了,大家用担架抬着,小心走崎岖山路,抬出大山,送到医院,经检查,老人胸部有肋骨伤,屁股挫伤。
“感谢亲戚,感谢民警,感谢政府,不然的话我这条老命肯定没了。”老人的“一再感谢中”,透着无比的侥幸。
“他出过好多次事了,只是这次差一点真没命。”吴金文女儿说,父亲有两个爱好,一是下象棋,不吃饭不睡觉都行,还有就是钻深山采石耳,怎么劝也不听。这次的教训太惨烈,老人明显触动非常大。
新闻推荐
·黟县碧阳小学小记者站戴珝·“百善孝为先”。爸爸妈妈常常教导我要有一颗孝心,常去关心老人。“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这话可不假,爸爸妈妈对待家中的老人就像国宝级大熊猫一般,言听计从,照顾...
黟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黟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