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新闻 歙县新闻 休宁新闻 黟县新闻 祁门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黄山市 > 黟县新闻 > 正文

现有人力修复十余万册古籍需千年

来源:江淮晨报 2014-06-13 09:13   https://www.yybnet.net/
[摘要]省图开设修复古籍培训班,以求延续纸中历史

→古籍的修复要一点一点进行。

工作人员将修复过的古籍仔细检查。

修复好的古籍要用线手工装订。

“你看看这些古籍文物,十几万册呢。依我们现有的人力,若想修复它们,恐怕需要1400多年。”安徽省图书馆的古籍文物保护似乎陷入一个无解的循环,“只挑受损最严重的修复需要285年”,而“修复后的古籍可延长‘寿命\’200年”。在省图的古籍文物存放间,一边是无声的等候,一边则是焦急与无奈。

昨天上午,古籍保护培训班在安徽省图书馆开班,全省各地市图书馆和古籍收藏机构的60多人在此研修古籍保护技术。此举的目的就是为了扩兵增援,因为现在安徽全省古籍修复人员仅不到10人。

省图10万册古籍亟待修复

“希望安徽能涌现出更多的古籍修复人才。”安徽省文化厅副厅长丁光清介绍,2007年1月,中华古籍保护计划正式实施。目前,国务院已公布了四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其中,安徽省入选270部,而存放在安徽省图书馆的有126部,是全省最大的古籍存放单位。

“目前,国内的古籍保护面临很多问题,如老化、破损、环境污染造成的酸化和脆化,修复手段的落后以及保护和修复人才的匮乏,一些古籍几乎面临失传的危险。”安徽省图书馆历史文献部主任石梅称,目前安徽省图书馆共有34.8万册古籍,其中善本有3万余册。然而,在这30余万册古籍中,将近三分之一存在不同程度的破损,急需修复。

修复10万册古籍需千年

“都是白衣天使,医生救人,我们救书。”省图历史文献部古籍修复专家臧春华穿着一袭白色大褂,手下是外行看不出门道却必须过硬的技法,随手拿起一根小棍蘸了下自己调制的浆糊,屏住呼吸,在一页破损的古书上缓慢地翻滚着。

臧春华毕业于金陵科技学院古籍修复专业,他说,这是全国唯一开设此专业的两所本科院校之一。2008年至今,他和同校的两位校友开始在省图从事古籍修复工作,而他们3人也是目前省图从事古籍修复仅有的专业人员。

“省图需要修复的古籍在10万册左右,我们三个平均一年能修复70本。也就是说,想要全部修复完,至少需要1428年。”臧春华告诉记者,“就算只挑受损最严重的来修复,也要285年。”臧春华说,由于虫蛀、酸化等原因,不少古籍在等待中就消亡了。

人才是古籍修复最大瓶颈

事实上,目前安徽省古籍修复人才少得可怜。

“目前在安徽省具有古籍修复能力的除了安徽省图书馆,只有安徽大学图书馆和安徽中医药大学图书馆这三家,专业人员加在一起不到10个。”臧春华说,即便是在古籍馆藏量超三百万册的南京图书馆,古籍修复的专业人员也不超过40人。如今,专业人才的稀缺成为古籍修复发展的最大瓶颈。

国家图书馆一名负责人昨天透露称,近年来,随着国家和各地多次举办古籍修复培训班,相关人员也有所增加。目前国内博物馆、图书馆内部的古籍修复人员共400余人,但对于全国近四千家公藏单位来说,远未达到供需平衡的程度。

修复后的古籍可“续命”200年

古籍修补的工作异常繁杂,最少也要12道工序。

修补一本古籍,先要一边把书拆成一张张的,一边用手摸、用眼看,判断破损处的纸张质地、纤维长短。选好修补用的纸张后,还要把新纸张染成泛黄的颜色,这就是所谓的“修旧如旧”。染好色,再剪裁、锤平,用浆糊粘贴、重新装订。

染色用的颜料、粘贴用的浆糊,这两样材料的成分很有讲究,不同修复师,用的材质也很不同。“浆糊的配置都是自己做的,还要使用特殊的桑皮纸,每个缺口都需要拼接。”藏春华称,经过自己团队修复的古籍至少能延长两百年寿命。

就在不久前,他的团队完成了一本《正德三年进士登科录》善本的古籍修补工作,这是一本120页的古书,前后花费了近一年的时间,全国只有两本。

“好在现在有了数字影印,我们每修复一本,就会数字化影印,这样即便出现了再次破损,后人也能查阅到历史。”臧春华称,如今古籍的酸化和老化都在加快,自己能做的只有再快一点。

晨报记者 佟人冬/文 李福凯/摄

相关新闻

“黟县百工”展览开展

磨豆腐、酿米酒、编斗笠、纳鞋底……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大批量生产的日常生活用品几乎将这些传统手艺淘汰殆尽,许多年轻人甚至没有见识过传统手工艺品的魅力。作为第九个文化遗产日安徽省主场活动的一部分,昨天,由数位学者和数十位安大学生历时3年完成的“黟县百工”项目在安徽大学展览,近百项皖南传统手工艺展品与大家见面,活动将持续到17日。

“黟县百工”是一个关于黄山市黟县的民间手工艺寻访项目,项目由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学生历时3年完成,寻访到90项民间传统手工艺。“黟县的手工艺非常发达,‘卖田、卖地,不卖手艺\’这句黟县谚语说明了手工艺在村民生活中的重要地位。”项目发起者、知名策展人安徽大学教师左靖说。

“寻访黟县百工,不仅是寻找那些散落于民间的日常工艺,也是在寻找我们过去的记忆。”左靖说,自己最重要的想法是想向从事手艺工作的匠人学习,探索新旧事物的融合,实现民艺再生。

展览现场,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已经有不少企业用传统材料生产日常用品,或者将传统文化元素设计进产品中,如用手织土布做的收纳袋、旅行包等。晨报记者 徐晓景

新闻推荐

西递是安徽省黟县南部古村落坐落于黄山南麓距黄山风景

西递是安徽省黟县南部古村落,坐落于黄山南麓,距黄山风景区仅40公里,有“桃花源里人家”之称。西递始建于北宋皇祐年间,发展于明朝景泰中叶,鼎盛于清朝初期,至今已近960余年历...

黟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黟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现有人力修复十余万册古籍需千年)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